谈小学语文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2018-01-25罗爱群
罗爱群
【摘 要】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观”认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这就是“新基础教育观”的课堂教学要求,也是“活力课堂”的“根”。教师应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努力实践小学语文活力课堂教学的研究,不断总结、优化语文活力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活力课堂;教学模式
一、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义与要素
(一)语文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义
教学模式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了获得某种教学结果,将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而形成的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二)语文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要素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活力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关注《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重新定位和对语文教学的新的要求,强调教师要转变角色,要由单纯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转化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以师生互动为中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精心组织教学,真诚与学生合作;另外,还必须考虑新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还应该关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与优化
(一)语文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
1. 结构完整性
活力课堂的教学模式应该由一定的教学理念、主题、目标、程序、策略、内容和评价等基本因素组成,而其本身就具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作程序,才能体现出其理论上的自洽性、课堂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和教学中展现出的活力性。
2. 易于操作性
活力課堂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通过设计某种便于理解的教学结构和易于操作的教学程序,在课堂上把某些抽象的、纯粹的理论用比较具体的、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为语文教学提供一个简单易行的教学行为框架。只有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够容易理解、把握和运用教学理论来实现教学,这种易于操作、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才会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3. 相对稳定性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的教学结构和活动序列的结合体,它通过概括教学经验,去粗存精,抽取出重要的教学要素组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语文教学活动的普遍性规律,因此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
4. 策略灵活性
虽然教学模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策略是一成不变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教学内容、现有教学条件和师生水平的不同,需要作出相应的策略调整。稳定的教学模式与灵活的教学策略互相融合绽放,不断吐故纳新,只有这样,才能永葆语文课堂的青春活力。
(二)语文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
1. 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探求活力课堂新的教学方式
活力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所以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2. 勇于实践探索,实现活力课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课堂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潜能发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究进取精神,这就迫切需要教师去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学习内容入手,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让学生慢慢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3. 总结教学要求,逐步构建语文活力课堂的好模式
在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再根据相关理论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文活力课堂教学逐步形成具有教师个性化特色的要求:教师备课角度要改变;教师课堂教法要改变;学生听课方式要改变;作业布置形式要改变。
在此经验总结中初步构建了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活力课堂的教学模式:创设疑点(引入新课)——精讲释疑(深入探究)——导练导思(归纳方法)——拓展创造(小结运用)。
(三)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活力课堂教学模式各环节分析
1. 创设疑点(导入新课)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离不开好的导入。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多数老师都不重视课前导入这个环节,往往草草了事,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率低,达不到活力课堂的目的。其实,好的导入是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的。而导入的方法也多种多样,较为突出的有两种:(1)新颖、别致、富有启发性的导语导入。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对上课内容产生主动需求。(2)适宜的多媒体创设情景导入。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形、声、色的变化和发展,直接获取知识,认识世界,使许多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教学化繁为简、变难为易,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直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精讲释疑(深入探究)
要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应积极在教学内容中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把课上“活”,还要在教学方法上真正变注入式为启发式,达到教与学和谐交流,把学生教“活”,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所以,活力课堂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删繁就简,精讲精练,质疑释疑,深入探究,注重实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做法是:(1)抓住课文重点,明确教学目标。语文课堂教学要详略得当,不可平均用力,上课前要认真地选几个知识点或训练点纵横延伸。选的“点”要恰当,在课文中能起“点睛”作用或关键作用。(2)要注意讲究教学方法,对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课文应该使用不同的方法。在教学中要时时提醒学生把读和说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即在阅读时口、手、眼、脑并用,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注重运用能力的培养,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教师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的境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要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充满活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改变“自己唱主角,几个优秀学生当配角,大多数学生当听众”的状况,让所有学生动起来,使整个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3. 导练导思(归纳方法)
新课程虽然提倡学生个性化阅读与自主阅读,但在教学中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第三个环节的导练、导思(归纳方法)其实就是导思、导练、导法:(1)导思——创设问题;(2)导练——指导训练;(3)导法——归纳方法。教师在这个环节要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导”,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通过适当的训练,实现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掌握以及技能的提高,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 拓展创造(小结运用)
语文教师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注重将课外的学习资源纳入课堂,让学生超越课堂之外,跳出教材本身去搜集、阅读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这些对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课外材料的拓展,必须做到:(1)拓展延伸要立足课本;(2)拓展延伸要把握学情;(3)拓展延伸要适度;(4)要把握拓展形式。
所以,在最后这个环节里,教师要在鲜活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善于抓住课本拓展的契机,把握课本拓展的火候,用好课本拓展这根“魔棒”。这既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追求,也是对语文教师教学机智的考验。
教学有模式,但无定式。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还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实践、反思、总结,并学习新的理论,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营造语文活力课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达到轻负担、有活力、高质量的目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