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红色文化观研究

2018-01-25卢亚文

山西青年 2018年21期
关键词:梁家农民群众

卢亚文

(西北工业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9)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之一,为党领导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价值遵循,进而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征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从群众中来

习近平经常称自己是农民,是“黄土地的儿子”,把自己当做是劳动人民中的一员,这不仅是习近平深入农村与农民群众有深厚的感情,更是受到父母言传身教及家庭氛围的深刻影响。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开拓者之一,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生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习近平的血液里流淌着红色基因。习仲勋经常教育习近平要做讲团结和善于团结的人,要联系群众,为百姓着想。习近平在陕北觉得生活艰苦,难以坚持的时候,得到了姨姨姨夫的教诲,姨姨姨夫告诉他共产党员能够坚持斗争,生存下来,就是依靠老乡,所以要扎根农村,依靠群众。正是在这种浓厚的革命家庭氛围中,习近平才能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转变思想观念,融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和农民打成一片,坚定为人民办实事的理想信念。

二、到群众中去

1969年,年仅15岁的习近平到陕北插队,经历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四大关,从相对优越的城市生活逐渐适应艰苦的农村环境,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一起劳动生活,从刚来不会使用农具的城市青年到成为农村可以挣10个工分的壮劳力。在与最底层农民朝夕相处和劳动的过程中,习近平学会了做饭,使用农具,也了解了农村的土地和农作物的种植情况,真切感受到了农村的真实情况和劳动人民的贫苦生活状况,对我国复杂的国情有了更深的体会。这7年不仅培育了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也激发了他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信念。

习近平从清华大学毕业以后,就到军委办公厅工作,没过多久,他就主动申请下基层工作,他的初衷很简单,就是为能够和人民群众直接沟通,为人民群众做一些实事。在正定的三年,他走遍了全县的每一个村,走访群众,了解人民的实际困难,拜访老干部,了解正定的更多信息,通过不断的下乡调研,认真听取不同的声音和思考总结,带领正定人民摘掉了“高产穷县”的帽子,解决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引进人才,因地制宜制定“半城郊型”经济战略,发展旅游业、农副业等举措,增加了人民的收入,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为正定的发展确定了长远的方向。

习近平成为总书记以来,始终为人民代言,推进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实施了一大批惠民政策,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就业岗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等多方面的举措,大大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这些政策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解决了人民最实际的问题。

三、一切为了群众

习近平在梁家河当大队书记的时候,不仅要解决邻里纠纷,还要公平分配劳动物资等,这些事情要做到让群众满意信服,很不容易。习近平能够做到是因为他遇事讲道理,不怕麻烦认真了解情况,每一件老百姓的小事他都放在心里。他带领人民劳动的时候,总是自己劳动在前,吃苦在前,带领大伙一股劲往前冲。他为梁家河建的第一个沼气池,解决了当地缺煤短柴的问题,建设淤地坝,增加粮食产量,为解决村里的吃水问题打了一口井,还办代销店,种烤烟,搞河桥治理,他在梁家河当大队书记的这期间,使这个贫困的小村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习近平去正定第一件事情就是通过走访调查了解群众的生活怎么样,收入怎么样,他了解到正定虽然粮食产量高,但老百姓却很贫困,就向中央反映减征购的事,并迅速得到了解决,农民不仅解决了温饱还增加了收入。他为正定制定“人才九条”,吸引各地人才为正定发展建言献策。提出对教师实行聘用制,落实教师待遇,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实施旅游兴县、工业兴县、发展农副产业等一系列举措,都是为群众谋利益。习近平为正定的制定的发展战略,使正定的经济发展进入快速轨道,他的规划是长远的,到现在都对正定发展起着指导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的思想,他深知中国快速发展的背后还有一群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农民,因为他曾经就是一名农民,他最能够理解农民,知道农民想什么,需要什么,所以鼓励第一书记村官驻村,深入了解每家每户的实际情况,做好详细的登记再去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做到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握新时代的新变化,强调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新时代的新要求是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新发展理念贯穿到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四、一切依靠群众

在习近平到梁家河插队的时候,他的父亲正遭受迫害,兄弟姐妹天各一方,在他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是淳朴的梁家河村民接纳了他,关心他、爱护他、信任他。梁家河村民自己都吃不饱,却从来没有亏待过北京知青,总是把好东西分享给他们。正是在梁家河的这7年,让习近平摘掉了“黑帮子弟”的帽子,销毁了他的“黑材料”,他在梁家河入团、入党,被推荐上大学。在7年同甘共苦的生活相处中,梁家河哺育和培养了习近平,给了他无私的关爱和帮助,同时习近平对梁家河村民也有着深厚的感激之情,他把老百姓当做自己的亲人。他后来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茫、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都是黄土地的儿子”。

习近平是在农村变革的转折时期去的正定,上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没有推广开来,搞平均主义分配,社员干活不积极,习近平主张试点搞大包干,充分调动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依靠人民推进农村改革。习近平善于向大家学习交流,不论是老同志,还是青年农民,他都虚心听他们的建议想法来取长补短,拓展思路。他重视人才,想方设法引进人才来正定,借助专家的技术和专业知识,指导农民提高作物产量,推动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他尊重各行各业,发挥人民“术业有专攻”的特点,依靠人民群众的才智来促进发展。

习近平从梁家河的大队书记,到正定县的县委书记,再到我们党的总书记,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始终不变的。他对人民的情感来自于对基层生活的真切体验,对农村落后状况和农民贫苦生活的深切同情,对人民群众对他的帮助照顾的真诚感激。梁家河的经历让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根基深深扎在中国最广阔的土地上,扎在最广阔的人民群众基础上。正定是习近平从政的起点,在这里,他用在农村积累的知识和工作经验,去农村发挥优势,把对人民的深厚感情运用到工作当中去。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根本就在于他对基层群众和基层实际情况的了解。“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期习近平对“群众路线”的传承与发展。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号召“依靠群众求胜利”,要求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传承好群众路线的红色基因。

猜你喜欢

梁家农民群众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走进梁家河
多让群众咧嘴笑
饸饹面“贷”富农民
A new diagnosis strategy under the PMC model and applications①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梁家河岁月
梁家河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