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2018-01-25邱淑永

山西青年 2018年2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价值观师生

邱淑永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8)

经济、文化、思想多样化形势下,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高校校园文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十九大中特别提出的要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据此来引领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其价值观来主导高校意识形态的发展,将有利于推动高校文化建设步伐,让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找寻正确的前进方向,走向正途。所以,如何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更好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值得深究。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

梁启超言:少年强则国强。习主席言:中国梦是属于年轻一代的。也就是说,大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繁荣发展的希望,只有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而打下坚实基础,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的灵魂又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在思政教育上缺乏一定的导向。在此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既符合当代教育需求,更是促进对大学生正确三观建立的强动力,帮助高校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主流方向,帮助大学生找寻未来发展的方向,使其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二)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稳序进行

一所学校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需依赖于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良好的人文环境。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只是为了满足于大学生的基本文化需求和良好学习环境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创设一个和谐的文化环境,从而为推动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形成而贡献一己之力。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可作为构建校园环境的一个社会标准,以及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指明灯。也就是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自身的需求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成为了必然趋势。

(三)实现人才培养

高校肩负着培育人才,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的重任,即要求着所培育出来的人才应当具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品质。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融入高校文化建设中,既指明了高校思政教育、文化建设前进之路,在思政教育过程中,也实现了对大学生服务社会意识的培养,通过科学价值观引导,让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强化提高,为其日后更好地踏足社会,适应社会发展而打下良好基础。

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从学生主体出发

第一,时代不断变化发展,多元文化思想充斥在大学生的周围,一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存在一定偏颇,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主导着自己的大脑。究其根源,在于当代大学生未能准确规划和认知自己未来的方向与目标,只注重表面物质需求,而内在的精神却极为忽视。第二,许多大学生缺少人生信仰,大学生活几年,一直处于迷茫摸索状态,而价值观也更加倾向个人化,价值目标渐渐转移至现实主义,而社会本位观、理想主义渐渐消失殆尽,这部分大学生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在于自己的身份地位和金钱收入的多少,漠视政治信仰追求,一旦发生冲突矛盾时,也更加关注个人利益如何。第三,当前社会思潮与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多种平等自由意识也出现矛盾,这些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均有体现。尤其是以往校园文化已渐渐走向世俗大众化趋势,导致高校校园文化在培育人才上也呈现弱化现象,原本清净纯粹的校园遭受各种思想文化污染,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育也受到极大阻碍。

(二)从学校客体出发

多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只将重心放在校舍、教学设备器材等物质层面的建设,而对于校风、班风、校园文化等精神层面的建设却尤为忽视。部分院校过分重视校园文化环境上的改善,而对于精神文化这一核心内涵的建设总是抛诸脑后,未能深入剖析校园文化的意义所在和实际功能作用,因缺乏对校园文化精神层面上的建设,导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只能停留表面,未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精神文化

首先,从培育大学精神出发,建设校风学风。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融入到大学精神培育与校风学风建设中,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逐步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切实履行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热爱党,热爱自己的工作,真诚待人,多参与社会实践,广读书籍,不断开拓自己的知识眼界,以平等态度来对待整体师生。如此,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并以自己的高素质和道德情操来影响当代大学生。

其次,思政教育者还需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逐步创新教学方式,借助高校思政课来为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等,并通过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分析,以灵活化和趣味化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具吸引力,能引起学生内在共鸣,让学生在不自觉中进行自我约束,健康成长。同时,核心价值观理当贯穿于各个专业课程中,而非是思政教师一人职责所在,全体师生需积极参与,并自觉践行方可。

最后,信息时代下,各种社交软件也成为大学生日常联系沟通方式,诸如微信、微博等,以其便捷性与交互性的特质而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还可从微博入手,即根据学校文化发展来专门建设一个校园官方微博,定期在官方微博中发布一些校园文化活动等内容,借此来宣传核心价值观,让校园师生在刷微博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接受相关讯息。此外,还可将一些公益微活动发布到微博上,鼓励师生参与。如此,才能将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到实处,让师生真切感受其价值所在。

(二)物质文化

第一,学校图书馆、教学楼等和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紧密相连的物质形态皆是校园物质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而物质文化具有培育人的功能。为此,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物质文化中,也就应当借助校园建筑物来传递出大学文化内涵,如:尽量完善大学美术馆、图书馆、实验室等校园文化场所,而校舍、食堂和校园超市等与师生生活相联系的场所也要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可开展装饰宿舍活动,让学生自行动手来装饰自己的住所,感受自己亲手创造出的“美丽小窝”所带来的亲切感,加强人文关怀。第二,还可从自然人文环境方面来融入核心价值观。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净化师生的灵魂,让师生在一个纯净宁逸的环境中感受独特的人文美,并塑造师生健全人格,提升其情操素养,真正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旨内涵。

(三)制度文化

首先,要逐步建立与高校校园办学理念相符合的规章制度,借以完善化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激励和引导师生的发展,并定期开展一些基本的法律制度知识宣传活动,强化师生法制认知。其次,在实行制度文化时,应遵循民主原则,切实尊重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与制度管理的参与权和制定权,让师生在参与过程中能逐步培养起公正平等意识。最后,依法治国是确保国家健康发展的基本国策之一,同样的,依法治理校园也是培育健全人才的关键所在。高校治理过程中应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的理念,切实根据相应的法规制度来处理校园事件,逐步提升教职工的依法处理事务的能力,定期开展法律讲座,邀请专家到校与师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师生在交流过程中能提高自我法制意识,自觉遵守和践行制度规范,让公正公平在校园绽放光彩。此外,在处理校园事务过程中,要秉承公开透明原则,努力提升教职工工作效率与质量,让高校彰显公正法制风尚。

(四)行为文化

高校是传播知识文化,培育高尚人才的场所,愈来愈多的高校开始重视起对学生学术科研能力的培养。但在培养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来实施犯罪的现象,这也意味着大学生缺乏正确三观的认知,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高校文化建设极为重要。高校可通过创办一些科学竞赛、创业大赛、读书研讨会等学术活动来凸显价值观内容,将教育与活动实践充分结合,以此激发师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创造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新事物。还可在一些文娱体育活动中凸显核心价值观,如辩论赛、校健美操比赛、文化艺术节、话剧表演、校运动会等等,通过教职工的科学指引,让原本死宅宿舍,沉溺于各种网游中的学生能够“重见阳光”,在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感受生命的无限生机与美好。除此之外,高校既要注重课堂文化传播,还应注重对课堂活动的延伸,积极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如:每学年组织一次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每学期末都应根据学生专业需求,让学生进行专业实训,而暑期时,还可鼓励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实习。借以校园精神、物质和制度文化的熏陶,让师生内心渐渐体悟到民主、平等、文明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所在,在心中埋下认可与共识的种子,最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内而外显现出来。

四、结束语

时代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多元化的思想潮流也在纷繁复杂的时代中悄然改变着,高校学生在这多元价值的时代洪流中也不可避免受到思想上的影响,甚至是走上歧途。作为培育健全人才的基地所在,高校在展开校园文化建设时理应注重当前存在的文化建设问题,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融入到文化建设中,通过加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建设,让高校师生在精神层面上能趋向健全化,并自觉规范自我行为思想,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乃至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为社会进步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价值观师生
我的价值观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