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无舌上音”在姓氏读音中的体现

2018-01-25杨秀岩

山西青年 2018年21期
关键词:声符中古上古

杨秀岩

(衡水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在2017年4月第23届乒乓球亚锦赛的比赛过程中,一位名叫“丁祥恩”的选手的出现令观众很惊讶,因为之前人们一直叫他“郑尚恩”。郑尚恩为什么“改名”为丁祥恩呢?原来,这位选手中文名字本来就叫“丁祥恩”,但是大部分媒体根据“韩语”发音(jeong sangeun)直接音译其名为“郑尚恩”。丁祥恩为此特意向亚乒联提出了更正自己中文名字的要求,所以央视的转播报道里就把“郑尚恩”改成了“丁祥恩”。

丁祥恩是从中国吉林移民到韩国的归化球员,他的名字韩语发音jeong sangeun,很明显更接近郑尚恩,这也是先前媒体叫他郑尚恩的原因。那么,本来名为丁祥恩为什么在韩语中发音却是郑尚恩呢?首先要明确,他并不是改名换姓了,而是韩语发音音译为中文时出现了问题。我们知道,韩语受中国语言影响颇深,汉字在朝鲜半岛使用长达两千年之久,在漫长历史时期内,无论字形如何变化,发音始终接近于它们曾经的母体——汉语,比如现在中国人听起来十分熟悉的“大宇”、“现代”、“三星”等词的韩语发音就是这样。可以说,韩语中部分汉字发音保留了中国古代语音,所以如果追根溯源的话,丁祥恩的“丁”在韩语中发音接近“郑”,不是汉语与韩语的问题,而是汉语今音与古音问题。这其中体现着汉语语音演变的一个重要规律:古无舌上音。

古无舌上音,是清朝音韵学家钱大昕提出的理论。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只有“端[t]、透[t']、定[d]、泥[n]”这组舌头音声母,没有“知、彻、澄、娘”这组舌上音声母。(“端透定泥知彻澄娘”,是音韵学中用来代表声母的汉字,古代没有音素文字,就用汉字表示声母,描述汉语的发音。)舌上音声母是后来从舌头音“端透定泥”中分化出来的。分化时代大约在中古第六世纪。用现行汉语拼音简略地讲,是说中古之前没有今天普通话中的zh、ch、sh、r几个舌尖后音声母,都读成舌尖中音声母d、t、n、l。“端透定泥”声母,到了中古分化出“知彻澄娘”和“照穿床审禅”中的一部分,到了元明清汇合成zh、ch、sh。

“古无舌上音”,在现在某些方音中仍然只有舌头音,闽方言就鲜明地反映了这一原始语音情况。知彻澄娘的声母在闽南语中的读音是[t/ th /t/ n]。如:知母的知、置音ti,彻母的彻、撤音tiek,澄母的治音ti,直音tik。以姓氏为例,普通话声母为“zh/ch”的 “赵、张、陈、迟”,在闽南方言福州话中声母为“d”[t],发音为赵tiou,张tiunn,陈tan,迟ti。从音韵学方面讲,上古赵陈迟皆为定母,张为端母;后来中古语音演变,赵陈迟皆为澄母,张为知母。在闽南方言中时至今日仍是舌头音端系发音。

从上古史料所记载的人名来看,《春秋》的“陈完”就是《史记》的“田完”。中国历史上有著名的“田氏代齐”事件,在《史记》 里说陈姓与田姓一家,《史记·齐太公世家》:“我远田氏矣。” 汉代服虔作注:“言我与陈氏宗疏远。”《说文》:“田,陈也。”《史记》谓之田氏,是古田、陈声同。陈是舌上音澄母,田是舌头音定母。古无舌上音澄母陈,就是读作定母田。《吕览·不二》篇:“陈骈贵齐。”陈骈即田骈。

还有些姓氏现在还有舌上、舌头两读,如“翟”字有zhái和dí两读,即澄母和定母。再如单也有两读,音dān,是保留了上古舌头音端母;音shàn、chán,是中古以后才出现的舌叶音审母和禅母。这种类型的一字多音正说明了“古无舌上音”这一现象。

反切是古人常用的注音方法,用两个汉字拼合出第三字的读音,取前一字的声母和后一字的韵母和声调,如:毛,莫袍切。从古人的反切也可以看出古无舌上音这一语音演变特征。北宋时代,虽然知系已从端系分化出来,但此时官修韵书《广韵》中反切的又音依然保存了一些古读。如:褚,张吕切,又丁吕切。张吕切声母是知母,丁吕切声母是端母。

利用“古无舌上音”这一语言演变规律,可以解释现代汉语一部分形声字与其声符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现象。如“周(zh)”作声符 “碉、凋、雕、鲷、调(d、t)”等;“詹(zh)”作声符组成的复姓“澹(t)台”;“褚(ch)”的声符“者(zh)”为声符还可以组成 “都、睹、堵、赌(d)”等;“鄧(邓的繁体)”的声符“登(d)”为声符还可以组成 “橙(ch)”等字,而“澄”就有deng和cheng两读……另外,利用舌上音与舌头音的对应规律,还可以辨识在多种方言中不分的平舌音和翘舌音,与d、t相对应的一定是翘舌音zh、ch、sh。如“单”为声旁的字,“蝉、婵”读chán,“阐”chǎn,“禅” chán/shàn。

回到丁祥恩的姓氏,丁在上古是舌头音端母ding,后分化出知母zheng 的读音,这个读音流出在韩语中保存下来,与后来“郑”的发音接近,而在中国境内一直保留下来的是端母的读音。

另外,“丁丁”连用用来拟声,如形容伐木的声音,《诗经·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音zhēng zhēng,一直沿用至今,不过只限于连用。

猜你喜欢

声符中古上古
《山海经》与上古海洋学知识
“Atelier Ting亭”中古家居体验空间改造设计
秦汉时期“迹”字声符的历时演变*——兼谈锡、铎两部通转及相关问题
上古
任时光荏苒——营上古寨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声字声符特点的应用
汉字形声字识别中义符和声符的家族效应*
新见《源伯仪墓志》及中古源氏世系补考
历史感谢发现 上古炎帝陵碑重见天日
形声字声符表意及其示源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