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问题及措施
2018-01-25文慧
文 慧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宁夏 银川 750021)
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各种类型的高职院校发展迅速。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图书馆的建设意义重大,其不仅实现了学生专业知识资料的获取,更确保了其拓展知识信息的文献更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迅速提高,可以说,图书馆就是学生生活学习的第二课堂。因此,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管理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是每一位教育管理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开展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必要性
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图书馆的建设对于学生的阅读需求和综合素质提升意义重大,高职院校做好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能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进而推动国家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强烈而深刻的时代意义。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图书馆建设事业的发展,对图书馆的管理服务进一步深化。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管理人员服务水平不高、图书馆的文献利用效率低下、缺乏与读者的互动是制约图书馆建设发展的三个重要原因。
(一)管理理念认识不足,服务水平不高
需要明确的是,图书馆建设是一种含有教育性质的服务部门,因此,对图书馆而言,良好的服务质量是其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但高职院校的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受非盈利特征的影响,管理人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读者第一,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重要性,在服务过程中热情程度不高,没有实现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贯彻落实,使得较多的图书馆功能仅变为图书文献收藏,造成文献资料难以发挥应有的科研作用,此举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图书馆文化传递功能的有效发挥,造成较多师生读者借阅体验较差的现状。
(二)文献收藏层次不高,利用效率低下
首先,图书馆的旧专业文献较多,新学科资料缺失,其造成了图书收藏体系的不平衡、不合理,引起文献资源收藏更新的滞后性,影响利用效率。第二,院校规模化是现代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这一趋势的作用下,很多中专院校合并升格的高职院校图书馆藏书量达标了,但藏书质量和文献收藏层次普遍不高,研究型文献十分缺乏。学校主校区和分校区的图书馆自成系统,使得其馆藏资源在结构上出现漏洞。譬如,部分文献的副本存量较少,而又有较多的书籍重复批量收藏。并且在借阅管理上,采用交叉借阅的方式进行操作,使得馆内文献的专业分布不平衡,一旦文献整合不及时,就会为后续的借阅、查询、管理造成干扰,影响利用效率。第三,辅助设施建设是影响图书利用的重要因素,在高职院校中,有较多的图书馆信息化程度不高,其图书查询系统难以满足学生的日常所需,使得文献查询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造成图书利用效率的降低,阻碍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的发展进程。
(三)借阅机制形式单一,沟通频率较少
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交流是人们获得知识经验,进行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对于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更应如此。通过与读者的有效交流,一方面,管理人员能够充分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进行资料准备;另一方面,其交流统计数据可作为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收集的重要参考依据,确保学校图书收集的科学性。但就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图书馆管理的重要缺陷之一就是参与双方没有形成合理的交流机制,此环节的缺失使得图书馆的图书收藏和读者需求难以实现有效对接,降低了图书馆的管理服务质量。
三、提升高职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质量的措施
当下,学生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于图书馆建设而言,其工作的开展更应该以读者为中心,满足读者阅读需求,提高读者服务质量。在笔者看来,要实现这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图书管理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意识,提倡现代化服务理念
目前看来,较多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借还服务缺乏一定的深度及内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图书馆的管理及服务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对于参与者而言,改变现有的服务理念尤为重要。
具体来说,其服务理念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全面开展各类培训,提升综合能力。对于管理人员而言,其不仅是图书的管理者,更是文化发展的传承者和知识服务的执行者。在日常服务管理工作中,图书馆应当加强窗口管理人员的轮训和继续教育工作,适时提供培训和参观学习的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第二,打破原有管理模式和思维习惯枷锁的限制。转变原来“管理好图书文献即可”的观念,做到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原则进行人性化服务,管理人员要时刻调整自己的服务意识和状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然后通过端正的服务态度和较高的综合业务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使得读者在服务中感受到热心与关怀,从而实现服务质量的提高,真正发挥图书馆的功能,进而满足学校师生的教学、科研需求。
(二)深化调研,满足多样化阅读需求
要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就必须真正了解以师生为主体的广大读者的真正阅读需求,并采取各种方式进行管理与满足,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确保其文化传递功能的实现。
作为高职院校最典型的服务机构之一,图书馆工作的要点就在于为所有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2]。因此,研究读者的心理需求,了解读者的实际需要意义重大。通过这些因素的了解,管理者能够实现其与读者群体关系的正确处理,进而满足读者的服务要求。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多处于青春期,对于新事物有着强烈的猎奇心理,思维活跃且爱好广泛。这些生理和心理的特征对于其阅读文献的内容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图书管理人员一方面要准确把握大多数学生的选择特征,然后根据其兴趣推荐合适的书籍,使得其培养起正确的阅读习惯,积极健康的学习文献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稳步提高。另一方面,图书管理人员要注意关注学生的阅读动态,通过及时有效地交流沟通,和他们互换阅读学习体悟,增强学生对管理人员的亲切感和信任感,并根据其反映的需求进行管理服务调整,在帮助学生成长,完善自我人格的同时保证自己工作的良性发展。
(三)转变方式,提供多样化服务内容
当前环境下,新专业新学科的兴起速度较快,使得其相应的文献资料不断丰富。在图书馆管理服务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注意这些新资料的技术收录整理,确保满足学生新的专业需要。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为图书馆的管理发展带来较大冲击。在高校发展中,信息化、科技化已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也要实践这些科技产品的高效利用,实现图书馆管理服务的现代化。
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有较多的学校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站,及时更新校园动态及知识传递。对于图书管理服务来说,其也应当实现图书管理的网络化,通过电子查询、电子查阅等手段丰富自身的服务内容。相对校园网站建设来说,当下的图书馆网站在文献查询、学科查询、效率查询、精度查询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缺陷,因此,要实现图书馆读者服务内容的丰富就需要对此进行改善,管理人员可通过对现有网络路径的改善,分主题区别阅读资源,实现管理内容的细化,缩短读者的查询时间。并且对于借阅、借还、阅览方式实行现代化的管理和转变,增加借阅制度的灵活性。另一方面,面对信息化趋势的加强,管理人员要注意加强图书馆硬件设施建设,比如增加查询设备,阅览设备等,使得服务的方式由集中服务向分散服务转变,从而实现服务内容的多样化。
四、结束语
作为学生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势在必行。对图书管理人员而言,只有不断转变管理服务观念,与时俱进地采取人性化的现代服务管理方法并运用于工作中,才能在满足读者真实需求的基础上,推动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事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新形势下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