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教育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完善策略研究

2018-01-25厉成远

山西青年 2018年21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厉成远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曲阜 273100)

当前高校的规模愈加扩大,很多学校仅几年即建成,而其学生数目也较为庞大,高校的思政教育屡次成为中国教育界的棘手问题。教育部曾不止一次的提出要对高校进行改革,可见高校教育在我国教育思政教育方面占了较大的比重,只有提高高校教育的水平,我国在教育的思政教育方面才无后顾之忧。

一、思政教育育人模式的现状

我国大多数的高校的思政教育课程是不够完善的,甚至可以说是比较落后的。高校是集学习与社会教育于一身的教育结合体,在高校当中的大学生不仅要学习如何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还要同其他院校的大学生一样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甚至考研等行为。因此,高校中的大学生学习任务是非常繁重的,学校应该不断完善校内的教育体系,尤其是在思政教育课程方面。高校的大部分教职工都是一些老教授,在对现代化的思政教育课程并不是很精通,甚至可以说是一窍不通。这种现象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校方更应该加强高校的思想文化的建设。

在我国的高校当中大都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较为严格,而基本上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文化的教育,导致学生对该教育的陌生。学校当中有着严格的纪律和内务条令,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大学生健康体格的养成,也有助于整个学生内部的交流和团结,促进学生们的感情交流。这种教育体系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是同时也忽略了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文化的教育。随着政治文化教育逐渐在各大院校的开展,多数学生不能够在短时间内的接受它,他们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学校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文化方面的教育。

二、高校思政教育育人模式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文化建设是目前各大高校的教育发展重点,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在校大学生的政治文化思想教育已经刻不容缓,急需进行对教育体系和目前状况的改善。所谓思想政治文化建设,就是对当代在校大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全面的政治文化教育,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文化方面上,都应该给大学生灌输一种政治文化安全意识,抵制住政治文化上的各种诱惑。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弱化,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当代社会的大学生大都是九零后,自小在父母和他人的呵护下长大,因此普遍存在着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现象。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也体现在多数学生的人格存在着缺陷问题,当代的大学生在人格上是较为不完整的,存在着部分学生对世界消极和悲观的看法,由于自小的教育不够,导致没有得到更好地解决,最终直接发展成为心理问题。例如,我国每年在大学都会出现因为失恋而去跳楼的现象,这一现象在社会上比比皆是,不仅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对一个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工作也是极为不利的。如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文化教育还不够完善,甚至有的学校并没有重视和开展这项工作,导致该些学校的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文化方面存在欠缺,不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最终也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国高校应该开始重视起这一问题,针对心理承受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重理论轻实践,思想风气不正

对于一名学生来说,尤其是大学生,最重要的应该是学习任务,在我国多数高校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大学生在校期间不好好地学习知识,锻炼自身的技能,反而出现一些攀比、炫富,甚至被包养等现象。越来越多的学生陷入到这种不良的思想风气当中,虽然这主要是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并没有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文化教育,没有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致使他们一步步地走向违背道德和学习任务的道路。大学生将来多数要成为我国的国家栋梁,是祖国未来的发展希望,可是如果思想不够健康,价值观念也没有被正确地树立,那么我国的未来复兴大业必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大学生这一标签也会被一步步地破坏。

(三)思政教育无法与学生实际发展相结合

大学生基本都处于二十左右的年纪,正当年少时期,应该有着无限的活力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为自己的人生进行合理地规划,不断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和人生的乐趣。然而,在我国的很多高校中存在着大学生理想缺失的现象,大学生对自己今后的人生发展毫不关心,也没有一点规划,没有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造成多数学生生活和学习较为懒散,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当然,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学生自己,没有树立人生的奋斗目标,必然会对今后的前途感到迷茫,在学习和生活中手足无措,这一现象也要归因于学校没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文化教育,导致学生对未来的发展视而不见,不慌不忙,以此耽误学业。因此,我国的多数高校应该要加强思想政治文化教育在人生奋斗目标树立上的重视,针对此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三、构建及优化高校思政教育育人模式的具体策略

随着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建设的开展,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还是教师的教学工作都受到了政治文化教育带来的好处,政治文化教育与高校的教育建设逐渐融合为一体。

(一)思政教育与教学方式的融合

在过去,高校教师都是通过带着自己的笔记来给学生传授知识,给学生讲解题目也必须要在黑板上进行,然而随着政治文化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准备的课件或者在政治文化上搜索的教学视频来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的改善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养成。如今,各大高校开设各种选修课程,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期间内通过政治文化进行课程的选择,如此一来减轻了教务处的工作压力,也让学生有一个对专业知识的选择,更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掌握,同时也开辟了一个新的课程选择和安排的方式。此外,各大高校的教师逐渐适应了政治文化技术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将政治文化技术与教学方式进行融合。在很多高校当中,大部分教师已经开始使用一些教学软件来让学生进行签到或者教学内容的了解。通过一些软件,教师可以在这个政治文化平台上发布一些有关教学内容的信息,或者教学可能用到的数据,学生也可以通过该平台来进行各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各类专业信息的获取,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范围,也一定程度上地改善了高校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如今,高校学生可以通过利用校园政治文化来进行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训练,教师课前准备的课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传递给学生,消除了时间和空间对学生教育的阻碍,实现了更多优质资源的共享,从而提高整个院校的教学水平。高校的学生可以在训练和学习之余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来进行知识的学习,逐渐平衡好学习与训练。在学习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如果仅仅靠教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学生很难高效率地汲取知识,由于在时间安排或者方式方法的不合适而耽误一些课程的进度。但是自从有了互联网之后,学生能够自如的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根据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来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兴趣的培养。

(三)完善和创造性的开展学生思政工作

高校的文化建设是校内教育建设的一大重要部分,但是在校园内的文化宣传和学习毕竟是有限的,在这个有限的空间内必然不能够学到满足学生需求的文化知识。随着QQ、微信等社交软件的兴起,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因此学生学习到的文化知识层面也越来越广,接受消息的速率也越来越快,这一切都得益于政治文化的发展。信息通过政治文化进行高速地传播,传播的方式多种多样,内容也丰富多彩,学生通过政治文化了解到的信息越来越具有时效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思政教育育人模式对大学时期的学生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在这一时期世界观以及其他观念的形成。因此,我国的各所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为我国的政治课程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