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1-25

山西青年 2018年21期
关键词:产学研技能院校

高 卉

(黑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目前,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和学生的认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工业信息化,人才显示出跨行业的流动性,市场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其中产学研教育合作是指生产、教学、科研相结合,培养人才的一种形式[1]。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培训有机结合的培养。通过利用多方位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各自的优势,使基于培训实践的教育和生产以及科学研究实践有机地融入到学生培训模型。

一、建立“订单班”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方式,通常是以签订订单班的方式培养学生,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工作。根据企业人才类型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开发适合人才发展的课程体系。确保订单班的学生能够在毕业后快速进入公司工作。高职院校的培养计划必须有明确的目的,相应调整专业课程和教学方法。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在实习期间,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确保毕业后能够到企业相关部门就业。如2+1模式,其特点是产学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培训,供需关系明确[2]。在这样的模式下,企业可以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开展企业文化宣传、企业技能讲解等活动,参与到学生的社会实践课程、专业课程学习里面,引导学生的实习情况和就业方向,每学期对培养人才进行相应的指导和监督。

二、产学研用合作开发课程资源

在产学研合作中,要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根据人才未来发展情况,专业未来走向,制定和修改专业教材的内容。学校与企业根据目前行业发展状况,设定未来专业相关岗位,并建立与之对应的课程开发。既能提高人才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又可以保障其未来在该行业发展的需要。为了保证高职人才的培养得到更加完善的实施和开展,就需要学校与企业做好课程建设,开发和更新课程资源。

三、产学研用合作改革教学方式

在培养目标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具备“证书”,“质量”和“技术”。“证书”是毕业证和技能证。“质”为综合素质,即培养的学生具有综合素质强的特点,其中突出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以及职业素质;“技术”是指技能,即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与岗位相关的课程,把握好知识点的适用性和专用性。在教学模式方面,将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并延伸到生产过程;专业教师与企业技师共同授课。考核的形式体现为口语、操作、分析、报告。“口语”通过学生解释评估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操作”评估学生通过操作掌握专业技能的程度;“分析”通过分析具体问题来评估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报告”评估学生通过学生作业、课程设计等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3]。

四、产学研用合作建设实训基地

在产学研用合作培训计划中,培训基地的建设尤为重要。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就业形势,有利于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企业或社会实践。同时迅速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在实训基地可以直观地了解和应用企业运作的环境。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促使学生在企业工作中具有强硬的团队精神。

五、产学研用合作实施技能认证

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不仅要有正规的学历教育,还要开展技能认证,以满足学生和企业的发展需求。通过在学校参加短期培训,在企业参与专业实践,学校与企业共同认证人才专业技能情况[4]。专业认证考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高职教育要重视认证考试,学校可以与公司合作开发培训和认证计划,将学生认证培训与企业人才需求相结合。企业可以利用好学校的生源和教学资源,培养和吸收一批企业建设需要的专业素质高的人才。

六、产学研用合作推进“研”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中的“研”指的是科研,学校和企业签订相关项目协议,可以由学校单独完成或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项目研究,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高职院校要立足培养学生在实际岗位中,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学以致用,有所创新。高职产学研合作培养面临一个难点,就是对“研”培养弱,普遍针对“产”与“学”开展教育培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研究实力相对较弱。高职院校应与企业或其他科研单位合作,提高其专业科研能力,促进学习、生产和科研质量的发展。

猜你喜欢

产学研技能院校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劳动技能up up!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秣马厉兵强技能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