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各门宦同处一所清真寺现象及原因研究*
——以张掖市为例
2018-01-25马正明马忠山
马正明 马忠山
(河西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一、关于河西地区穆斯林的研究现状
当下,在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下,陆上丝绸之路经过我国河西走廊,而河西走廊自古就是我国各个少数民族杂居的典型地区,是各种文化互相碰撞与吸收的典型范例。《明史·撒马尔罕传》称“元时回回遍天下,及时居甘肃者尚多”。而到了清朝中期时,有甘肃“回七汉三”之说(《平回志》)。对于中国西北地区穆斯林的研究者较多,但以往的这些研究是将整个西北地区的穆斯林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如著名回族学者马通先生的《西北回族穆斯林的过去与未来》、高占福先生的《丝绸之路上的甘肃回族》等。
二、张掖市穆斯林的现状
张掖市的穆斯林作为河西走廊穆斯林中的一部分,与整个河西走廊的穆斯林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其独特的方面。比如:张掖本地区土生土长的穆斯林并不是很多,大多数是因为做生意,打工等原因来到张掖,其中有些人后来定居在此,有的虽然没有定居下来,但大多数时间在张掖居住生活。因此,张掖的大多穆斯林来自不同地区,来自不同门宦。
(一)张掖市本地穆斯林状况
张掖地区穆斯林人口不像临夏,东乡那样集中,人口总数相对来说也不是很多,目前为止,张掖甘州区本地区的穆斯林人口在2000左右,这个数字相比其他河西地区较少,但是张掖地区的经商的穆斯林较多,他们没有固定的居所,主要做养殖业和餐饮业方面的生意。张掖这所清真寺的历任掌教阿訇之所以是伊赫瓦尼派的阿訇,是因为张掖本地的穆斯林以一赫瓦尼为主,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张掖往来做生意、打工的穆斯林也越来越多,门宦也显得复杂起来,但总的来看,张掖清真寺依然以一赫瓦尼派为主。
三、试分析张掖南关清真寺出现不同门宦和谐同处一所清真寺的原因
中国穆斯林的教派门宦问题是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的。在张掖清真寺能出现这种各门宦和谐共处一寺现象,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经济迅速发展为其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这使得各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起来,加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往,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加上户口管制的逐渐放开,人口大规模的流动,这使得张掖的外来穆斯林人口迅速增加。与此同时,由于外来穆斯林教派门宦不同,张掖清真寺的穆斯林门宦也就复杂起来。伊斯兰教的教义中规定,清真寺是不拒绝任何一个穆斯林的,清真寺的大门也永远向每一个信教的伊斯兰教信徒敞开着。而在张掖目前为止,只有这一所清真寺,穆斯林每天的礼拜如果要去跟随伊玛目做,只有来南关清真寺,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原因。
在一起生活,彼此之间有了交往,有了利益往来,逐渐形成互相依赖的关系,这一点与农村不同,在农村人们主要以种地为生,各自种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虽然有利益往来,但不像城市做生意的那样错综复杂,彼此之间的利益关联度也不会那么高。经济上利益往来的不断加深,是形成不同门宦和谐相处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穆斯林的现代化加快
“回族穆斯林的现代化问题,主要是文化教育和经济发展的问题。文化程度低,这种状况与该民族在解放前文化就十分落后,解放后文化教育的起点太低,加之受历史、经济、地域以及宗教等因素的制约,群众对文化教育一般都不很重视等多种原因所造成,所以文化落后状况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改变”。[2]中国的穆斯林群体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爱国爱教是穆斯林的传统美德,每一个穆斯林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是离不开的,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现代化的步伐加快,在我们党和国家的正确的民族政策下,广大穆斯林群众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加快了穆斯林群体的现代化。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使穆斯林大众在对待宗教问题上不断表现出理性爱教,不走极端,更加深刻的理解伊斯兰教义。
(三)张掖南关清真寺的掌教阿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阿訇,它是由波斯语翻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老师、学者的意思,阿訇经过系统的学习伊斯兰知识,熟读《古兰经》,并且能够将《古兰经》翻译成本地人的用语。阿訇精通伊斯兰教的法律法规,并通过讲“瓦尔兹”将这些法律法规向广大信教群众传达,告诫他们什么该做,怎么做,什么不该做,为什么不能做的问题。阿訇的主要任务是教授寺里的“满拉”(学习伊斯兰知识的学生);带领来清真寺做礼拜的穆斯林大众完成每天的五番功课;调节穆斯林大众之间的矛盾等。阿訇这一角色在穆斯林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由于阿
訇他们都经过系统地学习伊斯兰教知识,在宗教知识方面是专家,因此具有威信较高和影响较广的优势。阿訇把当下社会上所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在《古兰经》中的相关知识进行解读,然后告诉大家怎样来解决这些矛盾。在政府与穆斯林群众之间,阿訇其实扮演着一种“桥梁”的作用,他把政府的相关政策通过讲瓦尔兹来传达,使广大穆斯林群众对政策有个更透彻的了解,他把“命人行善,止人做恶”、“孝敬父母,善待妻儿”、“遵纪守法,爱国爱教,诚实守信,公平卖买,乐善好施,救急扶困”等教义不断向信教群众传授,使广大穆斯林在生活、工作等各方面有一个标杆。不同的门宦,有自己的阿訇,一般来说,一个“者麻体”(一所清真寺中的穆斯林户)都是属于同一个门宦的,他们所邀请来的掌教阿訇也是属于他们这个门宦的。其他门宦的穆斯林,就不会跟在这个阿訇的后面做礼拜,如果有与自己相同门宦的者麻体在附近,他就去跟,如果没有,他会单独自己做礼拜。但在张掖南关清真寺这种情况就有点不一样,笔者经过实地调研发现,在张掖南关清真寺,有很多不同门宦的穆斯林都跟随在现任掌教阿訇的后面做礼拜,现任掌教阿訇属于依赫瓦尼派,张掖清真寺一直都是由依赫瓦尼派的阿訇掌教。笔者通过与现任掌教阿訇的交流知道,他从小受的是传统的经堂教育,他的求学一直都是在依赫瓦尼派阿訇的传授下完成的。他向笔者讲述了他自己对门宦之争所持的观点,他认为,张掖市只有南关清真寺这一座清真寺,所有来张掖市的穆斯林都有权利来这所清真寺进行合法的宗教活动,他欢迎大家,绝不会因为你的门宦不同而排斥你。在宗教知识方面,只要不是在一些原则问题上出现分歧,其他的一些小细节他不会专门去批判你,他自始至终都秉持着包容、理解、和谐、共荣的原则处理所有的门宦之间的问题。在他这一领导下,张掖南关清真寺从他掌教七年多来没有出现过因为门宦之争而引发的任何矛盾。我们要知道,因为门宦不同而出现的各种穆斯林内部的一些矛盾,主要是因为各门宦之间的掌教阿訇的互相批判导致的。“传统上认为阿訇只是带领穆斯林群众进行宗教活动的人。但是在新的社会形势下,阿訇的社会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影响深入到了穆斯林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3]张掖南关清真寺出现不同门宦和谐同处一所清真寺现象,这里掌教阿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高占福.丝绸之路上的甘肃回族[J].宁夏社会科学,1986-05-01.
[2]马通.西北回族穆斯林的过去与未来[J].西北民族研究,1992-12-30.
[3]吴秀菊.回族阿訇的社会作用[J].民族论坛,2012-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