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体育空间探讨
2018-01-31陈丽
陈 丽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条例》,全面保障公民参与群众体育活动的合法权益。“推动体育生活化,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成为新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作为川东北城市南充,体育活动已经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群众体育的概念
我国宪法第21条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明确了我国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如图1)
图1 现代体育基本结构图
二、群众体育的特征
(一)从安全需要到归属需要
我国综合国力快速增长的同时,空闲时间增加了,但我国国民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现代文明病”对城乡居民健康的困扰日益加剧。广大人民群众在“生理需要”得到充分满足的同时,对“健康”的需要急剧增长,据2011年2月发布的《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结果显示,“健康”在影响中国居民幸福感的因素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家庭和谐”,超过“子女教育”和“生活安全”。依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大众这种对“健康”的需要正是其“安全需要”层次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从群众体育的活动目的可以看出,群众体育也正是满足这种“健康”需要的重要方法和途径。然而,一些符合地域特色、开展历史悠久的群众体育活动项目已经成为了当地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市民积极参与到这些体育活动中,也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安全需要”,而逐渐成为一种对“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就如同冬季滑冰对于老北京而言,不仅仅是一项体育活动,还被赋予了深厚的人文内涵;去北京旧城各大露天滑冰场滑冰已经成为他们每年冬季必须完成的一件“仪式”,他们“滑的已经不是冰,而是一种和岁月有关的“情感”,这种“情感”也表现出他们对于“故乡”北京城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从身体活动到交往活动
体育的本质决定了群众体育活动首先是一种“身体活动”。然而群众体育又不同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参与对象的范围极广、人数众多,多为群体性活动;同时活动开展的自发性强、灵活性高,包含有非常频繁的社会“交往”。例如,社区篮球比赛具有自己的特点,它有自己的竞赛规则,队员要熟悉规则、利用规则,才能在比赛中获得比赛的主动权。要求队员在比赛中必须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通过篮球的训练和比赛,可以使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它对于增强公民体质,保持身心健康和培养优良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提高队员各感受器的功能,对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及其协调能力、改善内脏器官的功能,都有良好的作用。这对于公民的上下肢、骨骼、肌肉的发展,改善内脏器官功能及人体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运动训练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队员的生理、心理潜力,通过练习和比赛,使同志们认识团结、互助的重要性。培养战胜自我、勇敢顽强的竞争精神。通过训练,提高运动水平。
马克思认为社会“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交往,“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广泛的交往使得人的个性和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进而整个社会的发展活力也得以提高。群众体育提供给大众一个可以广泛开展交往活动的平台,极大拓宽了人们的交往范围。通过自由地参加各种群众体育活动,人们不但可以与其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周遭他人更好的交往,更可以接触到很多来自城市不同区域、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开展新的交往活动,建立新的社会关系,形成新的群体和组织。在这一过程中,不但人的身体得到锻炼,人的智力水平、道德意识、价值判断等能力也都能得以提升。所以说,群众体育不仅是一种“身体活动”,更是一种重要和必要的“交往活动”。
[1]罗炯,郑兵,卢文云,刘双飞.我国西部地区农民健身现状及制约因素研究报告[J].体育科学,2011(04).
[2]李忠梅.中美体育专业教育发展之比较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