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会议报道的创新实践
——以《人民日报》十九大报道为例
2018-01-25刘宗元
文/赵 慧 刘宗元
会议报道是党媒的主要职责,然而,长期以来党媒会议报道似乎已经形成了固定模式并逐渐走向僵化,在受众心理产生了副作用,影响了党媒会议报道的传播效果。新媒体环境下,党媒会议报道需要转变理念、创新形态。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后,《人民日报》在媒体融合战略思维下创新了会议报道形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报道效果。
党媒会议报道的意义及其发展困境
党媒会议报道对传达党的会议精神,打造党媒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党媒会议报道面临着发展困境,有待创新传播方式方法。
党媒会议报道的意义。党媒是党的耳目喉舌,会议报道是党媒的重要职责,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会议报道是党的会议精神传达的重要渠道。党的会议精神往往事关未来几年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必须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传播,而会议报道是其重要方式,如果不能充分发挥会议报道的作用,党的会议精神将很难被全面系统地传达、贯彻和落实;二是会议报道是党媒打造权威性和公信力的重要舆论阵地。党媒担负着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使命,而承担起这一使命就要以权威性和公信力为基础。对党媒而言,其权威性和公信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会议报道,这是其他市场化媒体和新兴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三是会议报道是党媒的优势所在。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党媒面临着各种困境,然而会议报道实际上可以作为党媒的优势进一步发挥。因此,对党媒而言,其背后往往代表的是党和政府的立场,消息灵通、权威可信。
党媒会议报道的发展困境。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传播方式的转变,会议报道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一是报道模式的僵化。各种会议报道还是停留在介绍会议出席人员、议程、主要领导讲话上,报道的内容缺乏吸引力,文字缺乏可读性,大大降低了党媒的传播力;二是受众的流失。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大量的读者和观众都转移到互联网中,读报越来越少,报纸发行量、阅读率都在不断下滑,导致党媒会议报道受众大量流失。而一旦受众流失,会议报道即便内容再好,也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会议报道要取得突破,就必须不断创新会议报道方式方法,通过媒体融合不断提高会议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人民日报》关于十九大报道的特色
《人民日报》在十九大报道的过程中,以多种平台协力、多种表现形态融合充分运用新媒体表达方式,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多种平台协力彰显党媒特色。传统思维中,党媒往往是党报、党刊、党台各个单一的媒体组合构成的,媒体融合环境下,党媒不再是简单的组合性概念,而是一种融合性概念。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发展,党媒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改变会议报道的僵化模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人民日报》针对十九大报道,调动了旗下《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平台、人民网、微博等系列传播渠道,通过这些渠道及时将会议报道在各种平台上进行传播,这就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多平台协力的传播效果,使党媒会议报道不再局限于一种平台,提升了传播力。
多样表现形态聚合传播内容。传统媒体的会议报道表现形态十分单一,只能通过“文字+图片”的形式对会议进行报道,不仅叙述模式僵化,而且图片内容中规中矩,无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会议内容。而电视台和电台的会议报道,也只能停留于视频、音频中,报道形态无法彼此融合,也无法全面报道会议内容。
在十九大报道中,《人民日报》突破了单一的文字表现形态。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视频之外,其在“中央厨房”运作下,还调动了报、刊、网、端,采用了H5、动漫等技术,对会议进行了生动化、立体化的报道,使会议内容和形式不再僵化,并在网络上便于传播,有效提升了会议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例如,《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碰碰词儿、半亩方塘工作室联合打造的三维动画《刻度上的五年》以刻度为线,生动地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该视频点击量突破3500万,两度登上新浪热门微博。微视频《中国进入新时代》,用院线标准拍摄制作,全网阅读、播放量超过2.5亿次。作品《燃爆!史上最牛团队这样创业》,生动形象地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创业史,曝光量超过3000万。
新媒体表达方式扩大传播效果。新媒体时代的阅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获取消息变得更加随时、随地,二是阅读方式呈现出碎片化趋势。对此,会议报道如果还是一味地长篇大论,就会失去受众,削弱会议报道的效果。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人民日报》在十九大报道中,充分运用新媒体创新表达方式,无论是语言运用还是表现形式,都突破了以往的陈旧模式,受到受众的广泛欢迎。例如,针对十九大报告字数多、难以读完、读懂的特点,《人民日报》客户端特别贴心地绘制了一张思维导图,使读者可以通过一张图全面读懂十九大报告。视频节目《十九大,开讲啦!》以脱口秀的方式融合短视频特效,梳理报告中的新提法、新论断,明白地告诉读者十九大报告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
党媒会议报道的创新及发展路径
媒体融合环境下,创新党媒会议报道,可以从探索全媒体联动的报道模式、会议报道的表现形态和会议报道的传播方式等方面入手,满足受众不断变化的阅读需求。
积极探索全媒体联动报道模式。《人民日报》的十九大报道经验告诉我们,媒体融合时代的会议报道必须走向融合报道,在具体的报道中,就是要探索建立起全媒体联动的报道模式。通过这种联动模式,可以使会议新闻在第一时间内在最广泛的传播渠道与受众见面,扩大其传播范围,覆盖更多的人群。
党媒在会议报道中,要不断创新报道方式,形成全媒体阵容,不断创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方式。例如,在通过传统纸媒进行传播外,还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短平快”的传播优势和传统媒体权威、深度的优势,彼此结合、相得映彰,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的报道格局。
不断创新会议报道的表现形态。会议新闻在一般人心中莫过于领导讲话和程序性的会议报道,这不仅是受众对会议新闻的刻板印象,也是一些编辑、记者的惯性思维。这会使受众不愿看、不愿听,也让部分记者编辑产生写会议新闻难出新意的认识偏差。而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的语言风格越来越贴近、迎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与品位。这就意味着,如果不创新会议报道的表现形态,必然会使会议报道失去市场。
《人民日报》十九大报道的成功表明,创新会议报道的表现形态至关重要。在新媒体环境下,表达形式不仅可以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传统方式,也可以充分运用动漫、微视频、H5等多种呈现方式,还可以对这些表达形式进行充分融合,形成融合的表现形态,以此满足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阅读需求,提升会议报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努力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新媒体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并不断改变受众的阅读习惯。会议新闻报道如果停留在行政化、公文化的层面,就难以有效吸引受众。要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在报道会议中“俯下身、沉下心”,多从群众角度、多用群众语言、多为群众说话,来写好、写活会议新闻,把会议内容形象化、生动化,贴近新媒体语言方式和受众阅读习惯。这就需要从标题制作和内容表达等方面进行创新。有学者指出,网络平台海量的信息,受众碎片化阅读,以及信息同质化,使网络新闻标题被赋予重要使命,即充分吸引受众目光,并激发受众兴趣。正因如此,会议报道既要在标题作文章,突出受众关心的议题,也要在内容上进行创新,简明扼要、突出重点,适应碎片阅读需求,还要在内容上抓特色,避免新媒体内容的同质化陷阱,要善于抓住能够触碰受众神经的新闻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