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2018-01-25刘伟
刘 伟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济宁 273165)
多元化的复杂国际环境和社会转型下的国内环境对大学生影响巨大,对其思想及价值观的引导显得尤为迫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是大学生巩固思想、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动力源泉。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概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认识和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用24字简明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涵盖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在社会、家庭、学习和实践中形成的价值标准,是其思想的动力源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置于自身价值体系的主导和核心地位,自觉将其作为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在反复的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2]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分析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种从社会外在要求向个体内在价值转化的过程,其培育也即经历认同和内化两阶段。大多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认同,但仍有部分在认识上存在不认同、虚假认同等偏差,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带来诸多问题与挑战。
(一)教育模式单一
目前各高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还是主要通过思想政治课堂进行的,这种单一、填鸭式教育模式往往忽略了大学生个性化的心理需求。大学生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强,渴望手段创新的培育方式,而实际并非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概括,无具体要求和做法,长此以往,大学生很容易对这种单一化教育模式产生厌倦、排斥心理,实际培育效果并不理想。
除此之外,高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少之又少。没有利用好与其他学科的相互配合,达到“共治”目的,没有很好整合丰富的校园文化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没有很好利用网络这一最有力平台施展教育。
(二)与实践相脱节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做到“知行合一”,而现实中一部分学生在思想上认可,却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认为与自己的生活关联不大。更有甚者,在个人利益面前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这表明,大学生的实践水平低于认同水平,践行的主动性和长期性还有待加强。
这也反映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一味传授理论知识,笼统讲解哲学道理,并没有抓住大学生身边事例,以理论指导实践,教育效果并不明显。
(三)后备保障不足
高校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工作需常态化与长效化,但就目前而言许多高校条件不足,比如,在人力上没有设置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或专业培育教师,在物力上没有拓展多方面教育平台、举办各种活动、提供相应场所,在财力上没有预留充分的专项经费供引领活动的开展。
除此之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并非只靠高校的参与,也需全社会和学生家庭的实际参与,但实际情况是社会与家庭关注不够,并没有形成有效合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没有提供有力的后备保障。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对策
中共教育部党组2016年发布《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习主席做出重要讲话,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个重要任务,深化培育理念,创新培育形式,拓展培育载体,保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教育,同时注重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能力提升,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意义的同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开展全方位、多层次教育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仍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载体,要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及时更新课程理念和教材内容,结合大学生实际生活,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兴趣,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具新颖性与实效性。
除此之外,要把思政课堂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通过博客、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深化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校园人文环境涵育核心价值观。
(二)与实践紧密结合
通过开展党组织活动、社团活动等课外活动带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大学生实地参观、瞻仰革命历史博物馆、纪念馆、革命英烈纪念碑,增强其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度,切身感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最终内化于心、内化于形,达到良好的培育效果。
(三)加大保障力度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规章制度保障机制,负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培育工作具体落实到各部门领导、教师、辅导员和学生党团组织,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将工作做实、做细;同时,要求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生自我教育同步进行,以达多管齐下的良好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
[2]汪婷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