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扶贫:精准扶贫的软实力

2018-01-25王玉婷

山西青年 2018年8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设施贫困户

王玉婷

(华东政法大学,上海 200042)

精准扶贫不应仅仅体现在扶贫方式上,而且还应该体现在扶贫的广度上,仅仅在经济上给予帮助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帮助他们文化脱贫,提高他们的素质,才能做到真正的脱贫。而且文化赋予我们的生活以意义,给予我们自身同一性,并从芸芸众生中理出秩序,是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只有在文化和精神层面给予贫困地区以帮助,才能加快脱贫的进程,才能真正做到全面的扶贫。

一、贫困地区文化扶贫的必然性

文化扶贫就是从人的本质出发,坚持以人为本,通过给予贫困地区文化和精神层面上帮助,从而提高当地人民的素质,帮助他们尽快摆脱贫困。

(一)能够提升贫困户的精神面貌

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明显能够提升贫困户的精神面貌。第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能为贫困户提供精神食粮。第二,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造贫困户的精神灵魂。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新型农民、培育优良家风、培育各地区最特色的文化,通过建设好家风、好村风、好民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贫困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可持续发展。

(二)能够提高贫困户各方面的素质

通过加大力度进行贫困地区文化建设,贫困户的各方面素质才能得到不断提升。第一,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水平提高能够帮助该地区的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增长知识,拓宽视野,缩小与发达地区孩子的差距。第二,加强对农民的技术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投身于经济建设中去,能够确保农业科技水平不断进步,产业结构不断完善。

二、文化扶贫的困境

自文化扶贫以来各地区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文化贫困现象得到了缓解,“万村书库”工程、“手拉手”工程、文艺下乡、为农村儿童开设暑期兴趣培训班等工程的先后实施,无疑为贫困地区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推动了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依旧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文化培训对象不全面

1.对青壮年劳动力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文化扶贫过程中,最受重视的就是老人和小孩,青壮年劳动力往往是被忽视的。一些文化活动都是比较偏向于这两代人的,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没有什么不对,但是要想让他们立马投入到该地区的建设过程中是不可能的,而帮助老人文化脱贫仅仅只能停留在观念层面上。一旦停止举办文化活动一些新的思想就会被淡忘。因此,在当下只有青壮年劳动力才是贫困地区建设的中流砥柱,才能立马投身到贫困地区建设中去,带领大家发家致富,实现脱贫。但是完全针对他们开展的文化活动就只有技能培训了,而技能培训又不能立刻有成效,很多地区开展一段时间之后就很快放弃了,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2.对干部、志愿者的教育不够

在文化扶贫过程中,往往就会淡忘对干部、志愿者进行教育提升他们的素质。首先,村干部在文化扶贫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执行者而不是参与者,他们只要负责将文化项目引进来,组织人民群众参与到活动中去。其次,对志愿者的组织和教育程度不够。我们既不能保障这部分人能够长期植根于贫困地区教育,也不能保障这部分人的自身素质,因此,在帮助文化脱贫的过程中就不能保证达到最好的效果。

(二)扶贫项目单一

1.缺少对农民进行职业培训的教育机构

近年来,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着问题。尤其严重缺乏职业教育。首先,一些政府和相关部门忽略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其次,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缺少相应的师资,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最后,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的教育设施不能支持教学。

2.缺少搭建合作的有效平台

文化扶贫大多数都是通过获得外界的资源和帮助来达成的,没有形成长期合作的有效平台。目前,仅仅单纯的引进外部的资金、资源、文化项目,并不考虑这个文化项目是否适合本村发展的需求。一段时间过后,这些文化项目最终会逐渐退出这个村。然后,只能寻找下一个不知是否适合本村发展的文化项目。也就是说,文化扶贫过程中的一些项目实施不能得到保障,这样文化扶贫的效果也不能得到保障。

(三)资金保障不足

1.经济来源不固定

文化扶贫的经济来源一方面靠国家的补贴,另一方面靠社会各界人士捐赠。虽然前一个可以得到保障,但是后一个就不能形成固定的资金了。由于文化扶贫建设的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导致一些在建文化工程无法顺利完成,甚至会搁浅。比如说,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由于资金不到位,教学基础设施无法及时建成,社会各界捐来的图书、电脑等根本无处存放,更不要说将其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去了,这就导致了文化教育工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资金分配失衡

虽然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都积极都给予贫困地区充分的资金保障。但是到底如何分配这些资金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首先,由于很多地区对自身的情况把握不准确,文化活动的安排无法与老百姓的需求有效对接和匹配,这样的文化服务内容是大水漫灌,结果是成了僵尸服务和僵尸产品。这样不仅导致文化扶贫没有达到效果,而且还导致资金分配不均,浪费严重。其次,缺少文化资金使用监督机制,一些资金去向不明,到底有没有用到文化扶贫建设方面也无从考证。

(四)公共文化配套设施存在问题

1.公共文化配套设施落后

贫困地区的文化配套设施建设不符合人民群众对文化设施的需要。随着文化扶贫的深入,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要越来越多,对文化配套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一些贫困地区的文化活动场地、文化设备等都无法满足人们的当前需求。

2.公共文化配套设施形同虚设

贫困户没有去文化活动场所的意识。青壮年劳动力要么在外打工,要么在农田里干活,根本就不会想到去文化中心去学习。老年人和小孩儿也只是偶尔去文化活动中心看看文艺表演之类的。也就是说,文化活动场所对他们来说是可有可无的。

三、农村文化扶贫的对策

文化扶贫的目标就是要保障所有人民群众都能够接受到合理的文化教育,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化和技术素质,享受应有的文化服务。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上述所提到的问题,从而达到文化扶贫效果精准。切实发挥好文化扶贫的效果,增强脱贫致富的动力。

(一)扶贫对象精准

1.重视青壮年劳动力的教育

教育是帮助人们摆脱贫困的最重要途径。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提高青壮年劳动力的文化与技术水平。首先,通过各类文化教育,培养青壮年劳动力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其次,深入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开展他们最迫切需要的文化教育活动。最后,定期聘请技术型人才给他们培训,把最新的技术输送到他们手中。使他们得到从事新兴行业的能力,让他们能够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

2.加强对村干部、志愿者的教育

干部队伍的素质如何,是决定革命和建设工作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之一。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文化扶贫的进度,甚至还会影响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第一,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带领村干部学习革命先烈们的坚定信仰、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第二,开展行政能力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投身于农村建设中去。

(二)项目安排精准

1.办好各类职业技术教育

第一,为务农的青壮年开设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班,帮助他们提升种植和养殖的能力,实现从经验务农向技术务农转变。第二,为外出打工人员提供专业技术培训,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为他们量身定制课程,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

2.搭建合作共享的平台

第一,充分利用社会组织的文化扶贫项目,提升文化扶贫平台的水平,确保文化扶贫项目可持续进行。第二,建立贫困地区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共享信息资源、经验教训,扩大交流合作的范围,促进共同发展。

(三)资金使用精准

1.保障资金来源稳定

文化扶贫工作是一项需长期努力的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首先,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其次,争取得到社会资金的投入。各地区不能只局限于政府的资金投入,要转变观念,积极寻求社会的帮助。最后,实现资金自给自足。利用当地的文化特色,开展文化特色产业,吸引人们去旅游、参观,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形成文化的发展资金链。

2.均衡分配资金

首先,分析自身具体情况,精准识别孱弱文化,合理分配资金。组织人员调研分析本地区的文化现状,分清主次,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方案。其次,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制度,公开资金使用状况,公开说明每一笔资金的去向,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向社会公示后,可以有效监督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去向,高效利用有限资金。

(四)配套设施精准

1.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构

一方面,建设最基本的文化设施,比如新建图书馆、展览馆、文化娱乐场所;配备电脑、打印机、图书、报刊等。另一方面,解决通讯问题,加强现代技术设施建设。增加基站,实现农村地区全覆盖,保障人民群众都能上网,及时接收外界的新思想。

2.加大文化配备场所开放程度

文化配备设施建设的本意就是为了帮助人民群众文化脱贫的,所以要将其投入使用。首先,转变农民的观念,鼓励人民群众多去文化活动中心。聘请志愿者下乡宣传,以丰富的文艺活动如下象棋、文艺表演、文艺比赛等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其次,定时开放文化活动中心,使其不再空有其表。为贫困户提供学习的地方。丰富文化活动中心的文化项目,并向社会募集书籍、器材能,将文化活动中心填满,为农民提供各式各样的活动形式,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

综述所述,只有实现扶贫对象全覆盖、文化扶贫项目安排精准、资金用途合理明确、文化扶贫配套设施完善,才能帮助农民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实现文化脱贫,从而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的进程,实现农村全面脱贫。

参考文献:

[1]罗伯特·F.墨菲,著,王卓君,译.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M].三联书店,1988.35.

[2]黄辉.精准脱贫战略下的图书馆文化扶贫精准识别、帮扶与机制创新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7(01):50.

[3]高俊书.图书馆与农村文化扶贫[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07):02.

[4]肖蒙.我国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山东财经大学,2016.6.

[5]周怡.贫困研究:结构解释与文化解释的对垒[J].社会学研究,2002(03):53.

[6]宋镇修,王雅林.农村社会学[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3:211.熊丽英.贫困文化和文化贫困[J].求索,2004(02):13.

[7]段小虎,张梅.“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扶贫研究趋势与重点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7(05).

[8]边晓红,段小虎,等.“文化扶贫”与农村居民文化“自组织”能力建设[J].图书馆论坛,2016(02).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设施贫困户
民生设施非“摆设”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设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