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探析
2018-01-25宋卫锋
宋卫锋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0)
一、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个人主观因素
(一)个人自身综合素质的欠缺
大学生在进行创业实践中,没有做到对自己性格客观的分析和个人综合素质的充分考量。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创业者的性格品质在创业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很多事都是父母包办,而创业确是一种辛苦而艰难的尝试,现在的大多数学生创业者,怕苦怕累,创业过程中,自己不愿意加班熬夜,自己不愿意干脏活累活,凡事都靠别人或者能拖则拖,从而导致企业经营成本的提高效率的降低。缺乏勇于挑战意识和直面挫折的魄力,创业是一项富有挑战和风险的项目,我们的很多创业者对企业的前途、市场的残酷、创业的复杂性和困难性没有清醒的认识,没有做好积极的防范措施,在市场变幻,经营困难时,举手无措,会大大降低创业成功的概率。
(二)实践经验的和管理理念的欠缺
创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家,都是经历多次的挫折与失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我们很多大学生属于初次创业,受自身大学所学专业的限制,对于有关经营公司所需要的综合知识技能,人力,财务,市场等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自己所学习的,如财务营销管理也只是只停留在理论阶段,实际遇到问题时往往难以应对。商场如战场,虽然在学校里也有一些模拟创业的活动,进行一次或者多次的模拟演练,但是毕竟和进入商海中的战斗是有着巨大的差别的,自己的企业文化和适合自己企业的管理理念都是在企业的成长过程探索形成的,实践经验的缺乏,管理理念滞后,管理机制松懈,就会导致企业留不住人,效率低下,发展困难,入不敷出缺乏竞争力最终就会被市场淘汰。
(三)人脉和团队方面的欠缺
受国内环境的影响,创业企业在掌握核心科技,团队建设,市场开发,扩充企业规模方面,都需要有丰富的社会人脉资源。由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狭窄,社会资源的不丰富致使许多刚创业企业,开拓不了市场,找不到客户,接不到订单,导致企业长时间难以盈利,而创业资金不足以维持,企业发展受阻,最终被迫关闭。
二、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创业失败的社会因素
(一)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环境的改变
从经济新常态的三个特征看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部分创业大学生,未充分认识经济形态发生的变化,在行业的选择,创业项目的制定中,保守的跟风高耗能,低技术之传统行业或者低层次谋生式创业,缺乏创新意识,对高科技产生恐惧排斥,导致创业失败。
(二)社会各界的支持力度不够
大学生的创业需要国家各级政府、企业各界及社会舆论等方面的支持。虽然近些年来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很大,但是对于创业者还是不够的,就那创业者首先考虑的资金问题来说吧,很多创业学生本身缺资金,筹资能力有限,虽然政府进行了资金扶持,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但对于他们来说于事无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方面,提供大学生的实习机会少,使得大学生获得经验技能的渠道减少,另一方面又和大学生创业企业进行着激烈的竞争,使得创业企业在竞争中夭折。社会舆论的导向性,部分舆论在进行创业宣传过程中,参杂虚假信息,负面信息,导致大学生受骗,盲目投资,利益受损。
三、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创业失败的高校因素
(一)高校创业教育的欠缺
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创业相关的课程,仅仅是孤立的课程,创业教育课程同现存其它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之间的逻辑性都有待进一步完善,使得专业技术技术优势与创业管理能力脱节。另外,由于部分学校、部分学生对于创业课程没有足够的重视,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和完善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有些学生认为自己不创业,不参加学习,不认真学习创业课程,使得形同虚设。
(二)高校创业指导的欠缺
一方面,高校通过创业指导,创业设计比赛等使得大学生的创业理论水平有所提高,也有很多优秀的创业设计,但是由于场地资金等方方面面的原因,使得这些设计创意很难投入实践中去。另一面在高校的扶持政策和创业支持方面,由于高校地域发展水平的差异,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方面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有些高校创业扶持资金相对匮乏,还有些高校创业扶持资金发不出去,很多高校设置了创业园区但尚未被充分利用,出现有些园区有场无人的情况。很多高校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只把创业当作增加就业率的一种手段,一种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选择,对创业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持续的关注,在这种状况下,大学生很难从现有的创业的教育中获得系统的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一鸣.全面认识中国经济新常态[J].政策瞭望,2014(12):52.
[2]贾康.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1).
[3]殷志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观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3).
[4]蔺思涛.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就业形势的变化与政策创新[J].中州学刊,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