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看中国民族主义问题
2018-01-25袁航
袁 航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
一、中国民族主义的起点
中国历来没有国家关系的观念,盛行的观念一直是“华夏”与“蛮夷”,“华夏”与“蛮夷”之辨不在血缘,而在文化。凡接受华夏文化者,即为“华夏”,反之则为“蛮夷”。“历史上中国的发展,是作为一个世界以发展的,而不是作为一个国家”。
中国民族主义关于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开始的。鸦片战争战败和《南京条约》的签订,乃至以后的众多条款,均涉及一个关键问题,国家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现代民族国家不承认中国的主权地位,而此时的大清朝尚处于前现代民族时期,既不知国家主权为何物,不没有把这些欧洲国家当作主权意义上的国家。当19世纪中国面对西方的时候,正是儒家的天下观面对西欧民族的国家观,因此有鸦片战争等一系列变故。因为“天下观”缺少“主权”观念,也就产生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二、中国民族主义的觉醒
当时的中国社会所面临的“民族”危机,是含义是:要和西方列强对抗,要把中国各种族,各社会阶层和社会集团转变成一个思想和利益的“共同体”。在这个过程中,同一民族、确定民族身份、建立民族国家这一系列恰恰是西方给中国送来了抵抗西方列强的一系列思想武器。
中国政治思想界通行的民族与国家定义主要源自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作为一个革命家,敏感地意识到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关联和差异。这种关联和区别的存在,是为了倡导民族主义,革命派更是把民族主义作为进行反清斗争的一种重要策略,而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则是把民族主义放到了第一位。
再者民族主义在这个新名词的权威阐释者便是梁启超先生。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民族主义者,世界最光明、正义、公平之主义也,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其在于本国也,人之独立;其在于世界也,国之独立。”他还在《新民说》中指出:“民族主义意味国民在两个方面的自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一种是民族建国的精神,第二种是民主的精神。”这就是民族主义的觉醒。
但是中国民族主义意识必须转化为社会运动,才能建立一个持续的可以被接受的社会体系,才能够化为直接的社会力量去推动民族文化与思想的解放。
三、中国民族主义运动
中国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曾经有多种选择。首先是晚清政府选择的君主立宪制,包含当时的洋务运动和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派;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以推翻皇权建立共和为目的的革命派;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意识形态的共产主义革命,等等。这些不同的意识形态体现了各自的政治主张和各自建立现代民族的政治纲领,也就是民族主义道路的不同选择,其分水岭在于是用改良和改革的方法还是革命的暴力手段,是君主立宪制还是共和宪政。这些政治斗争的背后是一个漫长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过程。而中华民国的建立是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成立的分水岭,它体现了国家的三个组成要素,领土、人民、主权。这个现代民族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是因为它通过国家这个概念有力的把各个社会集团,各个不同文化身份和社会身份以及不同族渊的中国人容纳到一起,成为这个政治共同体中平等的一员。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就要定义自己的“民族”。“中华民族”的缔造有孙中山先生不可磨灭的功劳,从此中国与世界的民族主义运动联系到一起,成为反抗帝国主义的有力的一份子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降,清政府与西方列强每战必败,这时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只是皇权的荣辱,并非这个社会的共同命运。而抗日战争的爆发,则是把整个中华民族都揉进了民族战争之中,人人自危,民族自危,民族主义的意识有效的推动了社会的觉醒,激发了民族主义情绪,而这种情绪更是支持抗日战争胜利的精神财富。
四、当代中国民族主义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是从文化领域兴起的。文化回归成为社会思想意识的主要意思。各种民俗仪式销声匿迹之后全面复活。当代的中国的民族主义可以大略分为以下几种:
1.理性的民族主义,理性的民族主义以爱国主义为先驱,以社会主义为基础。变现为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不仅体现在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等各种意识形态和整个上层建筑之中,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成为影响民族和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
2.感性的民族主义思潮,变现为民族保守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民族保守主义是一种重视“民族利益和传统社会或者种族观点”的保守主义思想;而民族虚无主义则是无视民族特点,否定民族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甚至认为“民族”是虚构的概念,企图抹杀中华民族的优点,全盘西化。
3.极端民族主义思潮。这种思想对内主张解构中华民族共同体,创建新的民族国家,其本质是分裂国家主权,破坏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对外主张军事扩张,其本质是大国沙文主义。应该承认,在当代中国,民族主义主流及其导向是健康的,作用是积极的。但是,我们也要正视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呈现出的各种非理性倾向,尤其不应忽视极端民族主义及其危害。
当代中国出现的各种民族主义思潮是同时具有一种乃至两种以上的特点,如“小粉红”的出现。该词最初源于中国文学网站晋江文学城,因该网站采用粉色作为背景且女性用户比例非常高而得名。在2008年“晋江忧国少女团”事件中,晋江文学城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表达爱国主义倾向,因成员多为海外留学生或移民等知识分子,他们开始被“小粉红”。在新浪微博兴起后,以及表情包大战及帝吧远征事件之后,“小粉红”被泛指为1990年后出生的中国爱国主义网民一个词语。2016年1月20日,中国大陆网民使用VPN工具以及其他方法绕过防火长城,到三立新闻、《苹果日报》和蔡英文的Facebook主页上面洗版攻击。参与这次行动的女性也被称为“小粉红”。“小粉红”一词进入公众视野,其群体的行为引发了讨论和批判。现在“小粉红”一词的含义已和晋江文学城无关,主要被用于泛指“爱国青年”、年轻一代的“爱国主义者”。但“小粉红”群体也有明显缺点,例如自身缺乏政治和历史知识、判断力不足、言论和表现极端等。
对于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不论是“小粉红”还是“帝吧出征”等群体或者事件,都有客观的态度来理性对待,既不能一票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不能全面否定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普遍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民族国家之中,尽管每个国家的表现形式不同,但这种思潮不会消亡,中华民族药实现全面复兴大业,内要要凝聚五十六个民族的力量,外需和其他国家平等相处,皆需要理性的民族主义。
2.警惕具有片面性质的民族主义思潮,对于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即不能夜郎自大也不能宣扬“本民族优越”论,实行民族利己主义。
3.要防止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如果不及时遏制极端民族主义在中国的泛滥,后果不堪设想,极可能会冲击社会稳定,败坏国家形象,危害国家前途和命运。
4.不能把中国的民族主义与反对国外敌对势力的极端情绪等同起来。中国主张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但中国也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当国外敌对势力威胁到中国国家主权和中华民族利益时,中国势必进行反击。在这种反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极端言行,但不能将少数人的极端言行也归结于民族主义,更不能像某些西方学者将这这种极端行为归结为“义和团的再现”。
参考文献:
[1]以赛亚·伯林.民族主义:出人意料的力量.
[2]米塞斯.民族与国家.
[3]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M].商务印书馆,1992.
[4]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民族和民族主义[M].李金,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39-40.
[5]休-塞顿-沃森.民族与国家.
[6]《罗贝尔法语大辞典》.
[7]安东尼.D.史密斯.20世纪的民族主义.
[8]泰戈尔.民族主义[M].商务印书馆,1982.23.
[9]伯恩斯.当代世界政治理论[M].商务印书馆,1990:423.
[10]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三联书店出版.
[11]胡滨.英国档案有关鸦片战争资料选译[M].中华书局.
[12]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全集.
[13]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M].上海人民出版社,29.
[14]李永刚.当代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主义[J].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