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法治精神与高校共青团工作融合的思考与探索*
2018-01-25曹晓习
曹晓习
(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0)
高校共青团,是高校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在执行党的政策、团结教育引导学生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赢得了青年学生的信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厉行法治,国家层面的法治理念落地到高校内部,就要求高校共青团必须实现角色的转变,适应时代形势,维护高校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合法权益。
一、时代的变化呼唤高校共青团角色的转变
随着国家法治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全面依法治国逐级推开,要求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体现在高等教育领域就要求高校推进依法治校。高校共青团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一环,同样也要实现工作法治化的转变。国家层面的法治建设,也唤起了高校学生对个人权利、全面发展的追求,而高校共青团在工作中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权益,回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与学生间的关系逐渐变成了因缴费上学而形成的契约关系。高校学生作为消费者,基于学费的投入对学校的设施、活动和服务等有更高的要求,而高校共青团作为高校内部的青年群团组织,必须要实现角色的转变,倾听青年的声音,成为高校青年的代言人。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大数据的爆发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高校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高校共青团工作,要想进一步凝聚和吸引青年,掌握话语权,必须摆脱传统的固化的思维模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富有成效的措施为高校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二、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的应有定位
传统概念中高校共青团的职责一直偏重于组织、教育、引导,而弱化了在服务方面的功能。高校共青团的这一定位,是与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中重管理轻服务的观念密不可分的。然而随着社会法治化程度的不断提升,高校共青团工作也必须适应时代要求逐渐强化对法治和权利的保障。
新的时代条件下,高校共青团的定位应当是代表高校学生权益的法治化管理的青年群团组织,同时又是能够为青年的全面成长、发展发挥独特作用的组织载体。高校共青团应当成为保障高校学生合法权益的代言人。对团内组织成员的管理突出“激励和引导”,弱化“惩罚和约束”,充分挖掘高校学生成长的潜能,促进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和谐发展。
三、将法治精神融入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探索
(一)转变理念,发挥功能
高校共青团要转变工作理念,将工作重点从政治教育扩展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和培养,充分发挥思想引领功能、服务育人功能、组织管理功能,打造具有吸引力、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活动平台和服务平台。发挥思想引领功能,融合统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发挥服务育人功能,坚持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组织开展各类素质拓展活动;发挥组织管理功能,强化对组织制度、组织体系和学生组织的建设和管理。逐步使高校共青团组织成为学生自主选择的实现综合素质提升、促进自身发展的服务型组织。
(二)建立健全学生权益保障机制
推进高校学生权益保障机制的确立,必须要逐步制定高校学生权利保障法律法规及校规校纪,建立起具有丰富内涵的,以保障高校学生的受教育权、成长权等为主体的权利保障体系。高校共青团要积极探索设立高校学生维权中心、高校学生维权岗等,同时充分发挥校外资源的作用,打造学生权益保障专家团队,系统地为学生提供法律援助和司法保护。要将调查研究常态化,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积累学生权益问题相关的研究成果,推动形成智力支持。高校共青团要主动担起高校学生法治教育的担子,积极开展各类法理和宪法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
(三)加强队伍和制度建设
推动工作法治化,高校共青团必须要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意识、服务能力,锻炼团干部队伍的依法办事能力。这种能力既体现在团干部掌握基本的法治理论和宪法理论,又体现在能够依法开展工作,依法解决服务难题,充分保障学生行使监督权力。加强制度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团章,落实团内民主,保障团员权利;完善评价考核和监督责任、组织纪律体系。建立起高校共青团参与学校管理的制度化渠道,积极发声,依法参与协商民主。
四、结语
高校共青团肩负着团结带领青年、培养建设人才的重要任务,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高校共青团要进一步发挥影响力、号召力,必须推进工作的法治化,将法治精神贯穿始终,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黎子炯,康杰.软法理论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适用[J].法制与社会,2017(14):245-246.
[2]李凤南.高校共青团工作保护大学生权益的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2):135-138.
[3]蔺菁.共青团组织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