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2018-01-25赵曈曈
赵曈曈
(青岛大学,山东 青岛 266000)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组织内部设计有关的规章制度,使之能够发挥员工自身的才干,从而达到圆满完成组织目标的目的。作为实现组织各种目标的重要手段,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整体、体制设计以及贯彻实施的方式都在很大程度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重要目标在于通过改进和加强员工的工作技能、工作动机、工作职责来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工作满意度、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效率,最终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使组织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和战斗力。
一、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原则
人力资源管理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要想将人的才能完全发挥出来应遵循以下几种原则。
(一)动态调节原则。
动态原则是指当人员发生变动时,要对人员配备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每个人都能待在最适合的岗位上。岗位对员工的要求随时都在发生着变化,人员也应该随着变化进行适当的改变。因此,一次定位、终身定位是极不科学的。
(二)优势定位原则。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别人不具备的优点,管理者应了解员工的长处,将员工放置在合理的位置,放出独属于他的光芒。另外,职员也应毛遂自荐,将自己擅长的方面展示出来,获得表现的机会,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大放异彩。
(三)能级对应原则。
相同的岗位也有级别的区分,就像会计证书、计算机证书、英语四六级等不同的级别对应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待遇。人力资源的配置应当做到能级对应,若将低等级放置在高等级的位置必将造成损失。
(四)内部为主原则。
总的来说,企业总是说自己人才不足。其实每个人都是人才,只是他们擅长的领域不同。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就是这个意思。管理者要善于发掘本公司职员的优点,而不是一味地从外界招收人才。给真正有才能的人提供一个机会。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排斥从外界挑选人才,必要时,我们也应积极地广纳贤士。
二、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陈旧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企业人才吸收、整合、维持、激励、开发的可靠保证。但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缺少对人力资源长远的规划目标,家族式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仍普遍存在,而且在人力资源管理程序上也缺乏系统性和法制性。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投入不足
一是战略与管理方面的不重视;二是人员配备不到位与资金投入不足。大多数企业没有把人力资源管理放在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上去加以重视。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生产与销售等流通领域的业务上,忽视了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没有健全的人力资源配备就不可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取得人才竞争的胜利。
(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能过于简化
很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仍然停留在简单的考勤管理,档案与合同管理,这些事务性工作仍然延续着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人力资源规划、绩效管理、奖惩与激励机制、人才评价、员工培训等事务名存实亡,一纸空文,束之高阁。企业里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形同虚设,并没有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到多大作用,而这样的企业也往往做不大做不强。
(四)人力资源管理约束与激励机制不完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层次是逐渐升高的,当人的低一层次的需要被满足时,就需要寻求高一层次需要的满足。当人的生理、安全、社交需要满足之后,就开始寻求尊重与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这也正是人的社会属性当中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同样的,企业经营管理中,所要应对的正是如何满足人的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何将员工自身特点与需要与企业的运营与发展合理融合。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人才的一系列行为支撑,人才的自我实现价值需要企业提供广阔的平台,此时,如何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来约束与激励人的行为,尊重人的价值,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管理要解决的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性的问题。
三、企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对策
(一)着手于激励机制的创新,提升员工价值
一是实行员工入股分红制度。即多种元素入股制,鼓励员工以自身的技能及知识等入股公司,这样使员工与公司牢牢地拴在了一起,公司的利益即员工的利益,公司利润多了也就意味着员工的可得利润多了,这不仅是对人才的激励,从另一方面来说,更是对人才的一种压力,使人才在竞争的环境下发挥最大的潜力。二是制定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不仅要对人才进行奖励,更要保障基层员工的基本利益,把各项能力,技能、职责、贡献等与工资直接挂钩,使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发挥自己的特长,将发明专利等高级生产要素深入到企业效益分配中去,这既解决了分配不公平的问题,也促进了公司效益的提升。
(二)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为员工的发展指明方向
现在的很多公司都有年终奖、股利分红,甚至教育培训,而员工将教育培训视为企业提供的高级福利,因为通过这个途径,员工还有晋升的空间,还有可能加快晋升速度,教育培训的不只是员工的知识还有实际操作的技能、智力资源的开发及持续学习的能力,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企业效益融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只有员工的素质提高了,企业才能稳步发展。
(三)重视企业文化的发展,传播正能量
积极引导员工树立切合实际的计划,不定期提升开展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文化交流会,这不仅可以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更可以使员工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同时,企业还要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其能根据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如果全体员工都能做到,则企业发展指日可待,团结力量大终究不会只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