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数学综合能力
2018-01-25王松
王松
(贵州省黔西县重新中学,贵州 毕节 551516)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模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在课堂中主动、大胆、尽情地动脑、动口、动手,自由发挥自身的学习个性,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顺应时代潮流,数学教育进行了较为合理的改革,减少了许多死记硬背的成分,相应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与此相适应,在数学课堂上体现素质教育。数学教育要 “以学生发展为本”,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要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学生需要,注重学生的发展。“标准化”地生产教案及标准测试势头得到一定的抑制,教育技术进入了数学课堂,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成为改革探索的一种时尚。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各种各样的条件,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一、激发学习兴趣
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学也是如此。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对数学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把它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情感不直接参与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过程起着推动与调节作用。
二、激活数学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用自己对教学、对知识的无比热情激励学生、鼓舞学生,激活数学课堂。教师有顺心的时候和不顺心的时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一走进教室,就能面带笑容,抛开烦恼,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只要教师面带微笑地站上讲台,就会让学生走入课堂气氛,知道自己应与教师合作,与老师心灵相通。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感到教师在为他们着急,关心他们。同时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投入真情实感,表现出真挚无私的爱,这样才能很好地感染学生,教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本职工作,对工作有极高的热情,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全身心地投入,以此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学习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活动、是合作,从而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把学生带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开始就要把学生带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这对学生整节课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教学时,在讲桌上摆放粉笔盒、词典、篮球、象棋、六角螺母、魔方、易拉罐、卷筒冰激凌盒、三棱镜、玻璃棒等学生熟悉的实物,让学生对这些物体观察后,提出问题:桌上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哪些与圆柱、圆锥类似?这样从实际问题引入,提出与图形相关的问题,体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抓住学生的思维脉博,激发学生主动、自主的去探求新知识。
四、因学生之材施教
一个班级中的学生程度各异,差别很大,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因各别学生之材施教,发挥非智力因素作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对不同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的要求,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发展优势,通过在他人的帮助下自己的努力,逐步完成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差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增强求知欲。
五、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的实质就是一种培养大脑思维活动的教学,主要通过逻辑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联想类比思维、形象思维以及直觉思维等一系列的综合思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我们要以何种方式来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首先,我们初中的数学教师自身应该转变观念。一直以来,在很多的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学的数学教师用陈旧的教学思想与观念来教导学生,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注重在数学教学中新鲜知识的注入,大部分教师每天都忙着给学生出题,实行题海战术,很少有教师在课堂教学、教研上下功夫。这都是他们在以往的教学中积累而得的教学经验,但是这些都不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现代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应当从重视知识学习,轻视能力培养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其次,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初中的数学教学与小学的数学教学不同,具有明显的跨度大和难度大的特性。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用适当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跨度与难度的飞跃,怎样进行这种飞跃呢?就是要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也是思维的出发点,教师只有把主动性让给学生,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要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索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实现跨度与难度的飞跃。
好奇是思考的源泉,是创新的火花和动力,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数学能力是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解题教学中,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温故知新、归类鉴别等,于过程中形成创新技能。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既需教师的主导,也需学生的主体,师生共同配合,学生创新能力才有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