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如何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渗透安全教育
2018-01-25何满德
何满德
(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小林实验小学,广东 珠海 519045)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校园安全教育问题也成为学校发展过程中绕不开的话题。小学生作为一个年龄小、社会经验缺乏的群体,再加上生活环境的影响,普遍存在安全意识极度缺乏、安全防范能力不足的现象。近年来,小学生安全事故频发,学生受到各方面不同程度的伤害。对于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又是一项新的挑战。作为老师,希望学生能在安全、和谐的环境里好好学习;作为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在健康成长的前提下取得优异的成绩;作为校长,更是希望能够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条件。因此,校园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保证日常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加强小学安全教育的德育渗透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加强安全教育的德育渗透是保障校园和谐的基础
校园环境和谐是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前提,只有在没有过多安全问题的环境里学习、生活,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不用担心随时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教师才能专注地进行教学工作,不用过多考虑学生的安全隐患,家长才能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学校,相信在学校里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这些正是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希望看到的。加强安全教育的德育渗透能够让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安全防范,学校方面也能够系统、全面的完善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给学生提供良好、和谐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从而能够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水平。因此,加强校园安全教育的德育渗透是十分有必要的,它能够保障校园生活维持在和谐、稳定的状态。
二、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
要想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首先就要加大对小学管理中德育教育的关注度和重视度,把人本主义思想管理融入到小学管理过程当中。因为传统的教育理念总是以工作为中心,以教学为核心,以提高小学生学习成绩为目标,在管理方面非常的死板,缺乏灵活性。这就造成广大老师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学生们在学习中缺乏热情和兴趣。只有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给予老师足够的自主权,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调动起小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才能真正提升小学管理的整体水平,使小学管理中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更加完善。其次,要实现小学管理中的民主化。实现民主化的真正意义就是能够让小学老师具有自己的管理权力,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深入基层,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开展多种调研性活动,用民主的方式来解决各种问题,让广大老师在工作中得到尊重和认可,形成一种融洽而和谐的管理氛围,而这种氛围更是小学管理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促进老师主动参与,共同管理的源动力。
三、加强安全教育的德育渗透是维护社会治安的保证
小学选址相对来说较为偏僻,学校周围聚集的大多是一些没有念过太多书的社会人员,其中一些具有明显的暴力倾向,这样的环境对于学校的发展极为不利。因为诸多安全隐患的存在,给学校的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安全事故高频率的发生使得小学生需要面对来自社会各方面不同程度的伤害,这就造成了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信任关系日渐淡薄,学校在外界的形象也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受损。加强小学安全教育的德育渗透能够从根本上加强学生的安全保卫意识,加强学校和老师对校园安保工作的同时,在相关的安全教育课上,教师可以教导学生不要轻易和陌生人交流,同时需要掌握一定的自我防卫能力,例如遇到危险情况可以大声向周围人群呼救,或者想办法取得与家人联系的机会,不要随便相信陌生人,这样就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切断图不轨者作案的渠道。因此,加强安全教育的德育渗透是维护社会治安的根本保证。
四、提高小学安全管理工作
要想使小学管理中安全管理问题得到有效的管理,就必须要以德育教育为基础,加强全面的防范与管理。首先,要重视小学校风建设,要培养小学生遵守纪律、遵守法律法规的好习惯,减少各种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要注意小学生们的言谈举止,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品质,形成统一思想,为安全管理打下基础。其次,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只有制度才能为安全管理保驾护航,而作为小学管理人员必须要进行严格的要求,要奖罚分明,让一切不良的行为都能得到应有的处罚。最主要的是,要让他们明白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这样才能更加严谨的去对待每一项安全管理问题,才能对每个意外事件进行严肃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是小学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作为学校管理者和广大老师,一定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加大重视力度,提高防范措施,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使小学生们在学习理論知识的同时,能够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推动小学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为小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温暖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