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入之见 悬置无妨—以苏教版三(下)习作4“学写对话”为例

2018-01-25曹伟强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小军小丽言语

◇李 争 曹伟强

习作课上,写作方法的传授至关重要。当下,很多习作课依然是先“知”后“行”的教学路径,遵循从“例文明法”到“动笔实践”的教学思路。如一位老师执教苏教版三(下)习作4“学写对话”,伴随例文赏析,习作方法分步呈现,写好对话的要求被板书在黑板上:内容写清楚、巧用提示语、标点用准确、分段更清晰。然后,学生以此为标尺,从教材中选择一组图片,想象角色语言,展开写话。结果,课堂上学生交出的“答卷”与教者的期望相去甚远。

笔者认为,以上窘状,是因为教师“授法”不当所致。习作教学要“教方法”,更应讲究“教方法”的方法。习作方法与策略属于默会性知识,更多时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心理学称其为“内隐学习”。儿童只有在大量的读写实践中才能感悟、领悟抑或顿悟习作方法与策略。

换一种思路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习得言语经验,提升言语表达品质,“学写对话”便有了另一种风景。

环节1:倾听录音,写对话内容。

学生听人物对话录音,然后将听到的对话写下来。不一会儿,学生们完成了两位主人公的对话,形式如下:

小丽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军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2:观看视频,聚焦提示语。

教者追问:只看以上对话,同学们知道小丽和小军是怎样说话的吗?他们的动作怎样?脸上的表情如何?学生都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不知道他们的动作和心情。老师播放视频,然后让学生将习作中的提示语修改完善,注意写清楚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鲜活生动的画面,一下子撬开了孩子们的嘴巴:

小丽说话时眉头紧皱……

小丽说话时颤抖着身子……

小军跑到小丽身边,着急地说……

小军跑到小丽身边,摸摸她的额头,惊讶地说……

环节3:教师示范,引领学生再发现。

学生将提示语写具体生动后,老师出示自己的下水文,引领孩子们自主阅读,比较老师的下水文与自己的作文有何不同。孩子们认真阅读后,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老师的提示语比我们的好,描写动作、神态的词比我们的形象生动多了。”有的说:“我发现,我们的提示语都是放在说的话前面,老师的提示语有的在前面,有的放到了后面……”还有的说:“我发现,我们的对话都用了‘说’这个词,老师不仅用了‘说’,还用了和‘说’相近的词,比如‘喊’‘道’‘吼’等。”

整堂课,没有看到老师直接传授习作方法与策略,所有的方法与策略如盐化水,在学生言语实践的过程中悄然进行着。方法在学生言语运用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策略通过学生对教师下水文的赏析自主发现,知识通过教师的巧妙点拨无痕落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母语最好的方法不是规则与策略的直接传授,而是通过习得方式进行默会性知识的“内隐学习”。儿童言语经验的建构,通过语言实践达成才是正途!这里的“实践”需要举三反一,给儿童提供反复训练言语的机会;这里的“实践”需要教学目标集中,一节课解决一两个问题;这里的“实践”需要顺应儿童认知规律,依靠儿童展开;这里的“实践”还需要尊重每一个独特的生命,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话语表达方式……

习作课堂当创设先行后知、且行且知的教学路径。“行之明觉精察处”的“知”才是真正的知,是自我建构了的 “知”,是自我生命体验后的“知”,是最真切的“知”。

对于那些源于教师或教参的“先入之见”,暂且悬置亦无妨。

猜你喜欢

小军小丽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小军迷解谜
小军迷解谜
小军迷解谜
小军迷解谜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小财迷
要笑一整天
武大十大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