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上的『三个不代表』

2018-01-25吴民益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示意图明白语言文字

◇吴民益

一两个学生会了不代表其他学生也会了。课堂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问题抛出后,还没等上一分钟,教师就开始提问。问过两三个学生之后就问:“都明白了吗?”学生异口同声:“明白了!”于是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难道这几个学生明白,其他学生就都明白了吗?他们进行思考了吗?思考的结果怎样?这些都看不到。其实不明白的大有人在,里面的“南郭先生”很多。难怪老师经常在批作业时感慨:“这些题目,上课时都讲过了,怎么还是错这么多?”

教学要面对全体,我们应多提问几个学生,特别是要关注中下等学生,把补差放在课堂上。为了解每个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情况,可以先让学生把答案写下来,教师课堂巡视。这样,既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思考起来,同时又能看到每个学生的思考过程和结果。接着交流讨论,最后学生修改,教师再检查。课堂检查不了的,课后检查。总之,要保证人人过关,人人进步。

教师的分析不能代表学生的阅读实践。学习是自主构建的过程,对问题的理解说到底是自己学会的,而不是老师教会的。自己悟出来的东西才是真正理解的东西。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们应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在他们“愤”和“悱”时再去启发,也许他们就会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多媒体演示不能代表学生的语言感悟。如今的课堂,特别是公开教学,不用多媒体的少之又少。多媒体该用,但要慎用,不能滥用。阅读课,主要是引导学生阅读,通过与语言文字的亲密接触,通过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去感悟语言文字中的思想感情。有些课堂,学生还没有与语言文字充分接触,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进行课件演示,剥夺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想象、思维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不但得不到提升,反而会逐渐下降。如有教师执教《詹天佑》,学生还没充分默读感悟,就用多媒体演示“竖井开凿法”“人字形线路”等。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明白了怎样开凿隧道,火车怎样爬坡,但这些不是通过文字读出来的。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没有得到实践,也就没有得到提升。正确的做法是让学生充分读书、思考,并试着画示意图,让学生指着示意图边说边演示。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锻炼、提升。

猜你喜欢

示意图明白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我终于明白了
先画示意图再解答问题
黔西南州旅游示意图
我开始明白我自己
我40岁才想明白的事
“三定两标”作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