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习得的小学习作教学初探

2018-01-25特级教师许彦达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母语运动会博客

◇特级教师 许彦达

习得,在语言学习理论中是指学前儿童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获得母语能力的过程,有学者又译作“获得”。《语言与儿童》书中指出:“几乎每一个孩子都能够非常轻松地掌握母语。到了六岁,其语言流利程度足以让非母语学习者羡慕不已。”事实上也是这样,不分国籍、不分地域、不分种族,每一个正常的儿童,从出生到进入学校学习前,都能无师自通地学会说一口流利的母语。他们是怎样学会的呢?靠的就是习得。正是这种习得,使得儿童进入学校前打下了一定的母语基础。

所谓基于习得,就是要充分认识儿童进入学校前母语学习的基础,让儿童进入学校后母语学习保持与学前习得的连贯性,遵循儿童无师自通习得母语的特点进行教学。儿童学前母语习得的水平,就是我们习作教学的基础和起点。这个基础指儿童在入学前已经掌握了母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即能说得正确。保持连贯性不仅指在内容上,还指母语学习的途径,即儿童成功习得母语的方法、路径、策略等。儿童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到能说出双音节词、“电报语”,到能说简单的句子,过渡到说复杂的句子,这一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有意义。探索意义是人固有的内在需求。有意义,即儿童从一出生开始,所习得的每一个词语或句子,对他们来说都是有意义的。脑科学研究表明,有意义的信息储藏在一个“具有空间感的自传体式的”记忆库中,不需要反复背诵,而且能够作为完整的经历被重新回忆起来。这种有意义,使儿童获得成功感,使他们有了与别人或自然世界继续交流的动力和自信。

二是需反复。儿童习得一个词语或句子需要反复出现。有时候是母亲,有时候是别人,他们反复地在他面前说这个词语或句子,才使儿童获得了词语或句子的意义,才使他掌握了这个词语或句子。

三是足够量。没有大量的言语刺激,儿童也很难掌握母语词汇和语法。这一点,在美国语言学者克拉申“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读和听)和斯温纳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出”(说和写)理论里得到了进一步证实。两位学者认为语言习得的水平与输入和输出的量有关,没有一定的量,习得的水平很难提高。他们的理论虽然说的是第二语言习得,笔者认为,它同样适合母语的学习。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多读多写、熟读精思,当下教学实践中的“海量阅读”“素读”等,无不佐证了这一点。

四是渐完善。儿童在习得母语的过程中,没有人会抓住他们的错误不放,周围的人都会对他们的错误持宽容的态度,甚至不管不问。在周围的人不断给予正确的语言刺激的情况下,过一段时间,他们就会掌握得越来越好。

习作教学基于习得,就是要遵循儿童习得母语的以上四个特点。也只有遵循这些特点,才能保持儿童母语学习的连续性,习作教学才能事半功倍。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这几年对习作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把“让学生充分感受习作的生命意义,在乐写、常写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表达习惯”作为自己的追求。低年级以听记、写话为主,中年级以记录自己的生活及所想为主,高年级重点写实用文。

一年级几乎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来进行听记,听记一些句子和简短的故事。考虑到便于学生对照修改,这些句子大多从课文中来,故事也多是学生学过的和听过的,字词比较简单。通过听记这种方式,加强与学前母语习得的联系,增加学生“输入”“输出”的量,同时,使学生掌握行文规范和常用标点的用法,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如听记《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故事呢?讲的是从前有座山……实在讲不完怎么办?后面用六个小圆点表示。不用讲,学生就知道了省略号的基本用途和用法。

为了鼓励学生说话,我们每周组织发布会。低年级孩子一到校,就会叽叽喳喳。老师很有兴趣地听,然后让他们轮流到讲台前发言,主要说他们昨天做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先写下来,第二天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及时鼓励,即使发现有些表达上的小错误,也不予追究。学生兴趣盎然。

中年级鼓励孩子写博客,写带有研究性质的专题日记。有条件的要建立自己的博客,老师经常去看他们的博客,进行评点,并发动家长协助,还不时地把他们的博客拿到班里晒一晒,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坚持写下去。学期末教他们把一学期的博文编成小集子,督促他们修改完善,增强他们的成就感。没有条件的就在班级博客上写,班级博客上有积分,写一篇10分,评论一次别人的习作2分。积到100分,给一个“小作家”的称号,分数再多就是“大作家”“赛鲁迅”……营造竞争氛围,让他们乐此不疲。在内容上,我们鼓励孩子关注周边的人和事,关注自己内心的烦恼,把这些通过博文真实地表达出来。写专题研究日记,就是让学生持续关注某一事物。如科学课让大家养蚕,一个孩子就把每天蚕的活动情况记下来。再如有些孩子很关注空气质量,他们把每天的空气情况记下,并把自己就如何改善空气质量收集到的资料都简要写下来。我们还鼓励孩子写一天的反思,就是把自己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同学的交往情况如实地记下来,然后总结得失,形成文字……只要有心,习作的机会无处不在。

到了高年级,我们重点引导学生写实用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习作“有用”,感受到学好语文给自己带来的力量。我们通常把习作寓于活动之中。如新书推介会,发动学生读新书,写新书发布会的演讲稿,并让写得好的同学到全体同学面前去作发布这些新书的演讲。再如,举行运动会,让学生先写一个班级运动会筹备方案,进行评选,然后写一个项目报名通知。运动会需要家长参与怎么办?发动学生给家长写邀请函,谁写得好,就选谁的发给家长。运动会当天,写报道稿,报道一项激烈的比赛。运动会结束,写闭幕词,写班级情况总结……运动会前后用两周时间,就可以做这么多事情。

在习作的表达上,中、低年级只要求清楚明白,让人一读就知道说的什么就行,不作过高要求,不深究表达上的一些错误。高年级实用文的表达还要加上一个要求,即尽量做到得体。比如给家长的邀请函,有两条标准:一是要说服家长,让他们看了邀请函能来;二是注意说话有礼貌,有分寸。习作的评价,尽量做到及时,即写即评,以鼓励为主。每次评,要照顾到每个人,哪怕只读一句好句子,只表扬一个词用得好,特别是不要落下那些习作缺乏信心的孩子。

基于习得的习作教学策略有以下几个:

1.明确习作意义,促进乐表达。

就是让学生感觉习作对他自身有意义。这是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一是让学生有明确的表达对象,如上述开运动会的系列习作。二是表达自己的内心,倾诉自己的心声,帮助排解不良情绪,比如写《老师,我想对您说》。三是结合综合性学习活动,让他们有所为而作。四是增加实用文的写作,因为一般实用文都是有明确的表达对象和表达目的的。

2.及时评讲赏析,引导会表达。

对学生的习作或演讲,好的地方多表扬、多欣赏,以这种方式引导他们表达得越来越好。尽量在课堂上多读他们的习作,表扬好的地方。另外,这种表扬要及时,不能过了一个星期才将习作改出来发下去,这就是为什么要强调少改的原因。我们提倡即写即评,第一天晚上回家写,第二天一早就到班上评讲。

3.引入积分竞赛,激励多表达。

给全班学生建立一个表达积分榜,每个学生在表达上所作的一点努力都有相应的积分,都会被及时记到积分榜上。我们通常把这个榜和班级博客结合起来。学生每天关注这个积分,有比照,有竞争,多表达的氛围很快形成。

4.提供博客平台,方便常表达。

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寓读写于其中;学生建立自己的博客,老师常上去点评鼓励,家长也经常上去点评鼓励;班级也建立习作方面的博客,并建立写作积分榜,定期拿出来比一比,在班级里晒一晒,学生就会经常到这些平台上一试身手。

这些做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他们习作的积极性和习作的质量,让学生爱上习作。

猜你喜欢

母语运动会博客
龟龟运动会
母语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春季运动会
get Shopty!我们的运动会
博客天下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
博客相册
博客相册
我为博客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