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基础 方得始终
——以十九大报告为例谈时政热点与学科基础知识的有效对接
2018-01-25江苏
江苏 邹 幸
理论联系实际、紧扣时代脉搏,是全国和江苏政治学科高考试题共性的特点。而随着近几年江苏高考命题导向不断向“能力立意”“价值观立意”“核心素养立意”迈进,试题对学生有效提取信息、灵活运用知识、缜密逻辑推理、综合理性思维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无论多“难”多“活”的试题,都是基础知识的演绎和迁移。“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没有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也就谈不上对知识的综合思考和灵活运用。学生基础知识不到位,其能力与素养也不可能持续发展。所以在时政专题复习中,我们就不能仅仅关注时政热点本身,而对相关学科基础知识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这样的时政专题复习必将得不偿失。我们应该聚焦时政热点和学科基础知识的对接和融合,利用时政热点材料,从全新的高度、崭新的角度、多向的维度和更宽的视野带领学生系统回顾、深化理解、融会贯通、扩充拓展教材基础理论,从而达成紧扣时代脉搏与夯实基础知识双丰收的复习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其内容博大精深,全方位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以十九大报告内容为平台,可以实现时政热点和教材知识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的有效对接。
一、巧用十九大报告,从全新的高度巩固基础知识体系
高三临考阶段的基础知识复习,是建立在学生已经通过一轮和二轮复习,初步构建了基础知识体系基础之上的。其主要目标是进一步完善、巩固和提升学生头脑中的重点核心基础知识体系,同时通过一定的思维演练和推导,深化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需要高三教师借助时政平台,站在全新的高度,帮助学生把握知识概念之间,特别是相关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可以以此为契入点,带领学生站在《经济生活》全本教材的高度,系统思考“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需要满足人民的哪些美好生活需要?”教师可以要求同学们翻开教材目录,借助单元与每一课每一框的标题,全方位、多角度地系统思考探究:“第一单元——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满足人民高质量(中高端)的消费需求;第二单元——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满足人民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需要;拓宽投资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第三单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实现共同富裕;发挥财政作用,补齐民生短板,满足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需要;第四单元——实现乡村振兴,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环境的需要;……”
十九大报告中,可以运用的同类契入点还有:“请结合《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运用所学政党知识,就社会主义新时代主要矛盾的提出和解决谈一谈你的看法。”“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蕴含着辩证法的哪些哲学智慧?”
这样巧妙运用十九大报告素材,通过学生的思维推演,实现教材基础知识的系统关联和回顾,一方面可以增强基础知识复习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从更高的高度把握重点学科理论,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十九大报告中党和政府大政方针的精神实质,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借力十九大报告,从崭新的角度整合基础知识内容
“迎着热点考”是近几年全国和江苏政治高考不变的命题导向。因此,高三复习必须高度关注时政热点,但是关注时政热点的最终落脚点不应该是猜题、蒙题或者让学生机械识记一些问题的现成答案。而是应该聚焦于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使基础知识从崭新的角度,以全新的面貌巩固、整合于学生的记忆之中。最终实现学生面对不同时政情境,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正确关联、准确提取和灵活运用。
十九大报告反复提到:“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建设质量强国。”我们可以以“高质量发展、质量第一、质量强国”为关键词,引导同学们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个角度进行探究思考,整合关联教材基础理论。如“为什么”角度,可以关联整合的《经济生活》基础知识有:有利于增加有效供给,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有利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促进消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有利于树立企业品牌和信誉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强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等。
这样借力时政热点素材,对基础知识不同角度的整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时政内容,培养“时政意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全新的视角,理解把握学科知识,使学生通过体验和沉淀,将学科基础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脚手架”。
三、借助十九大报告,从多向的维度融通基础知识运用
江苏政治高考近几年特别强调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特别是最新出现的时政评论题,要求学生不拘泥于某一模块的知识,打破知识之间的藩篱,融汇运用不同知识对某一时政热点进行综合分析。这就需要高三一线教师在时政专题复习阶段有意识地寻找一例多维的时政素材,让学生从不同的维度和方向进行综合思考,引领学生实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十九大报告可以为我们提供这方面丰富的素材。如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可以以此为情境背景材料,让同学们从不同模块中任选两到三个角度发表评论。教师则在学生评论的过程中,适时不断地进行点拨:“促进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体现了辩证法的什么哲理?”“保持乡村的自然风貌需要发挥农村哪些组织和部门的作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从文化生活的角度你认为应该怎样做?”这样的多向思考和点拨互动,可以帮助学生打破固有的模块知识思维,实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对接融通,为高考“时政评论小论文”类型试题提供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指导。
四、借势十九大报告,从更宽的视野拓展基础知识内涵
“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是高考考纲对高考提出的明确要求。近几年江苏高考对学科知识的考查往往不囿于教材本身,而是体现与涵盖时代精神与实践内容。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时政热点,从更宽的视野拓展学科理论知识内涵,增加学生对时政的敏感度,丰富学生的理论库存,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十九大报告的内容涉及党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方针政策,是新时代时代精神的精华。因此,高三一线教师要认真研读报告内容,将其中与学科知识相关的内容糅合、内化于基础知识巩固之中。如《经济生活》一轮和二轮复习,我们帮助学生整合以国家为行为主体的知识,从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者角度,我们要求学生掌握的经济制度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社会信用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合同制度等。而专题复习阶段,我们就需要结合十九大报告内容,对此增添和拓展新的制度内容,让学生了解掌握: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三权分置”制度、负面清单制度、租赁并举的住房制度等。对于供给侧改革,除了与之紧密关联的生产与消费的基础知识以外,我们需要提醒学生,现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让学生熟悉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理解绿色金融,了解国家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还要让学生从国际社会的视野认识到,要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等。这样的拓展,就可以使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达到基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高度,为高考奠定更加坚实的理论知识根基。
纵观近几年的江苏高考,能力立意、价值观立意、核心素养立意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我们只有牢牢把握高考命题导向,立足学生实际,以不变的坚实学科基础知识,去应对不断变化的高考内容,努力实现学科知识和时政热点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才能满足高考对高三复习的高标准要求,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