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式哲学选择题命制例析
2018-07-24广东姚建军
广东 姚建军
根据保加利亚心理学家罗扎诺夫的阐述,所谓“情境”就是作用于学生而引起学生学习的情感反应,诱发、驱动并支持学习者探索思考、解决问题的客观条件和环境。选择题选项情境化是把试题主干和课本知识融合,达到课本知识生活化的效果,以便更好地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
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概括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法治意识”,而核心素养必须落实到以“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为根本立场的高考试题中。情境作为试题的载体,选项情境化是近几年全国卷选择题的一大特征,特别是哲学选择题,学生面对此类试题无所适从,被情境化的选项所迷惑,导致失分严重。
笔者为2017年某市一模命制了一道特点鲜明的选择题,意在通过巧设情境、整合内容、活化选项来落实新课程理念和考查学生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
一、试题回放
某中学生在验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实验时,由于受客观条件影响,出现两球不同时着地现象。据此该学生认为,不能以某一次具体实践结果检验认识的正确性。支持该学生观点的认识论依据是 (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②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③实践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发展的
④实践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此题答案D,某市得分率29.3%,难度大,是一模得分最低的选择题,主要丢分原因是:选项“实践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这个观点考生从未见过,考生不敢选,直接将它排除了。
二、试题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突出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重,新课程倡导“三贴近”原则,这也是新高考命题的重要原则,重点考查学生核心素养,本题设计理念呈现了以下三个特征。
1.情境创设的简约性,体现生活情境与学术情境的统一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学科的生命,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的生命力所在。试题情境化更能彰显政治学科的独特魅力。从情境创设的内容上看:本题情境创设选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实验知识,综合考查学生对实践观的理解,体现了生活情境与学术情境的有机统一。所谓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情境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所谓情境创设的学术性,是以真实科学情境为背景,按照学术研究一般路径呈现信息,考生需通过理解情境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知识储备建构解决问题的路径,并且加以应用,学术情境试题的目标定位瞄准测评学生的科学素养,引领考生建构及应用知识。为此,创设试题情境,首先要联系考生的现实生活,在考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试题的情境资源,情境问题应当是考生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只有在生活化的试题情境中,考生才能切实理解考点知识。其次要挖掘和利用考生已有的经验,任何有效的试题设计都始于对考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本题要测评考生的科学精神这一核心素养,并引领考生围绕“实践是怎样具体检验真理”这一问题建构知识。
2.主干知识考查的多层次性,体现基础性与综合性的统一
2017年考试大纲修订新改动之一:“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层级中调整为“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其中整合学科知识是指找出知识间的内在逻辑联结点,从某一方面将学科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加强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本题深入考查实践多方面的知识,关于认识论的考查几乎是年年高考的必选内容,且具有越考越深的趋势,但是几乎都集中深入考查认识的过程,较少考查实践。即使是考查实践的知识,也大多是从实践的含义、基本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等基础性知识方面进行考查。教材对“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有重点论述,但没有进一步明确探究实践是怎样具体检验真理的,实践是不是发展的问题,鲜有选择题将实践的知识和辩证法的思维综合进行考查。本题既注重主干知识的基础性,考查学科必备知识,又有对认识论内部及与辩证法发展观知识的综合考查,强调综合性,重点考查科学精神这一学科素养,真正做到主干知识考查的多层次性,体现基础性与综合性的统一。
3.选项设置的生成性,体现思维的逻辑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2017年考试大纲修订新改动之一:“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层级调整为“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这一要求明确了知识的运用从“必要的判断”进阶到“正确的判断和推理”,说明对知识要做到精准理解,还要学会知识迁移,根据社会现象推导知识,知识目标明显拔高。“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层级中调整为“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那么选择题怎样考查考生的推理和创新思维呢?本题情境中的“由于客观条件影响”这个信息点加上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这些知识点,考生是能够准确推理出“实践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发展的”这个选项的;情境中的“不能以某一次具体实践结果检验认识的正确性”这个信息点结合“实践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发展的”这个论据,考生也是能够推理出这个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又有创见性的选项——“实践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选择题的应选项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书本理论,而是把试题情境中的相关信息和考生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有机融合、衍生、推导、活化出来的,强化新情境、新问题下的知识活用,考查学科关键能力,注重思维过程,鼓励创新精神,体现思维的逻辑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三、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把握高考命题思路,激活学生答题思维
高考命题基本思路:有效设置相关情境,并针对该情境引申出来有意义的、指向素养的问题,要求被测试者运用学科知识和技能、学科思想和方法完成某(几)项任务,从而引发评价者预期的行为表现,由此考查学生核心素养水平。选择题选项的设置既不是情境信息简单堆砌,也不是课本知识的照搬照抄,而是把试题情境中的相关信息和考生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有机融合、衍生、推导、活化出来的,呈现出选项情境化和陌生化的特点。如果教师在教学备考中,没有充分把握高考命题思路,固化学生答题思维,教学生这样的答题思维:选项与书本知识一样的就选,选项与书本知识不一样的就不选,没有见过的观点不选。这样的固化答题思维必然会将学生引进死胡同。教师平时在试题选择上要尽量少用纯理论和抽象的内容,要尽量与现实素材相结合,从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试题情境出发,深刻理解情境内容,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地判断和推理。
2.深入理解概念知识,构建知识内在逻辑关系
知识是能力的前提,选择题选项一般都会与学科知识相结合,正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要想掌握知识,得先理解课本基础概念知识,构建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高考考点的选择青睐思维含量大的概念性知识(基本概念、原理、理论),而对一般的事实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则考查不多。高考是大学选拔人才的考试,高中与大学知识的衔接点是高考命题的兴奋点。在教学备考中,对于这样的概念知识不能死记硬背、点到为止,而是要充分引领学生拓宽其内涵外延,老师和学生不能两眼不看课外书,一心只读两本书(教材和教参)。
3.培养科学精神,提升人文素养
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从阅读时政素材、人文素材,开阔学生视野,并且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时政点评或者开展时政小论文比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