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于推动教学模式创新的相关建议

2018-01-25

山西青年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教学方式

杨 帆 潘 红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7)

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于推动教学模式创新的相关建议

杨 帆*潘 红*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7)

一个国家民族强大的底蕴在于文化历史的悠久,熟悉了解自国历史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中国近代史能让大学生更详细的认知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能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的伟大,从而形成深厚的爱国精神,以及树立正确的三观,对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有深远意义。但当前的近代史教学课堂,教师讲述大多枯燥无味,学生感到无聊,很难学到真正的知识。因此,《纲要》必须做出改变,要对理论知识做出新的理解,并不断丰富实践教学,追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喜爱听,并对听到的知识能够深刻记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生;教学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纲要》的核心内容应该围绕党中央的政治思想,要结合党中央的相关精神,保障《纲要》能符合我国国情,并且遵循党中央的理论规律,让学生能够及时的了解中国的时政,更是让大学生能够跟随党中央的脚步发展成长。

第二,过去的中国是封建帝制,人民深受皇朝和地主等阶级压迫,中国更是十分落后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土地被掠夺,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历史要让学生深刻认知。与此同时,学生也要认知近代历史民族复兴、国家独立、人民自由是我国的历史目标;要让大学生充分了解,要想实现历史目标,就要让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独立自由的新时代,要为民族复兴、国家独立、人民自由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要向大学生讲述近代为寻求中国发展而付出一切,甚至生命的救国英雄的经历,同时要讲述救国英雄取得的成就以及失败的教训经验。重视封建资本、工人农民、西方资本等不同阶级的政治体系,要清晰新民主主义革命成为中国发展进步选择道路的原因;同时也要认清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发展改革的重要性,让大学生深刻意识到中国共产党为推动中国前进发展而做出的贡献,从而信任支持中国共产党。

第四,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内部局面和外界的国际形势两方面作为教学内容背景,深刻突出社会主义对中国发展壮大的深远意义,让大学生认知中国共产党坚持用社会主义管理中国的正确性。为加深大学生的理解认识,要从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延伸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都离不开社会主义,从我国的多方面领域的重大成就,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为更好服务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正确决定。要在大学生心中埋下一颗种子:中国要想更好的发展,必须依靠社会主义的支撑。只有注意上述问题,才能真正发挥《纲要》的实际意义,让大学生得到科学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成为道德三观优秀的人才。

二、采取灵活生动的教学模式

(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独自讲述教学内容,学生负责听即可,但《近代历史纲要》本就是一门知识复杂繁多的学科,让人学起来容易感到厌烦,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又枯燥无味,学生很难学进去。此外《近代历史纲要》不同于其他学科,他的知识大多是固定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那么内容的实际意义几乎丧失。为真正发挥《纲要》的实际意义,教师应当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可以和同学互动,讲述各种民间故事,播放历史电影等,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的科学引导作用,另一方面也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让课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带有趣味性,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学生也才能真正收到政治思想的教育,从而树立三观正确、道德优秀的人才。

(二)为更好的发挥《纲要》的实际教学作用,要不断丰富其教学方法,可采用案例教学法,即通过某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作为课堂教学的讲述对象,通过人物、事件来引出历史,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传授学生这个人物的精神思想,让学生了解这个事件的意义。这种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领会课堂内容,从而深刻记忆所学知识。

(三)为让课堂的教学效用发挥最大化,可采用网络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教师可展示相关图片,播放电影、音乐等方式,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认为课堂教学有趣味性,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学生会更认真的听讲,也会集中心思分析教师所讲述的教学内容,从而深刻记忆,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但这要求教师要提高专业素质,学会应用网络技术。

(四)此外教师要重视第二课堂,在学校之外,为学生开展生动的教学活动。例如在当地比较有历史性、纪念意义的地方进行现代史的教学,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到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正如中国近现代发展的进程中,本身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我们现在要学习中国的近现代史,当然不能脱离这一基础,只有充分利用本地的第二课堂教学条件,将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外实地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本课程的教学不是简单的理论讲述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的,而是要充分利用各种现有条件,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有趣味性的综合性课程,老师要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尽自己所能进行课程创新,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做出自己的努力。

[1]吴爱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艺术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方法探析.河南教育(高教),2017(08).

[2]徐锋,范莎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渠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思想政治课研,2015(06).

[3]王汐牟.文论结合——浅谈文献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

[4]钟学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两点特征思考.求知导刊,2015(14).

[5]高世鹰.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效性之探索.现代经济信息,2013(4).

杨帆(1981-),男,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哲学;潘红(1983-),女,汉族,山东日照人,硕士研究生,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G424

A

1006-0049-(2018)01-0219-01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教学方式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