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梦里花落知多少
——浅析小诗中的生命意识

2018-01-25山西石晓华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8年3期
关键词:梁鸿葬花花落

山西 石晓华

幼时读孟浩然的《春晓》,总觉平淡无奇,浅近薄瘠,不过倒也晓畅明白,易读成诵。年长之后,尤其不惑,反复读之,却觉诗中别有天地。“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天里一派明媚、姹紫嫣红,仅一夜风雨就花落枝头、零落成泥。美丽的姿容霎时间萎谢憔悴,不复当年玉颜。不知孟夫子是否因此惆怅哀怨?

惜春、悲春、伤春已作为一种情结渗透在每一位珍爱生命的人心中。细思量,最初只是对容颜易老的伤颓和无力。《诗经·氓》中“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比兴的手法将女主人公衰老的容颜比作失去水分变得枯黄而干瘪的桑叶。“色衰爱弛”对于她而言成为必然。女主人公悔恨、悲愤的泪水汇入了汤汤的淇水。年轻漂亮的脸蛋不再,姣好的面庞失色,美好青春付之东流,最终换来的是“士贰其行”“至于暴矣”的结局。

也许蚩蚩的氓变心缘由是妻子“两鬓苍苍十指黑,满面尘灰烟火色”,而我以为这不是全部。花开花谢乃自然,鲜艳明媚能几时,以貌悦人终不可久,但举案齐眉却可传颂至今。相传孟光随梁鸿至吴地为人佣工。梁鸿归家,孟光每为具食,举案齐眉,以表示对丈夫的敬重。这位贤妇的模样却“粗陋无比”“肥丑而黑”,能“力举石臼”。据说梁鸿未婚前,名气就很大,许多人家都要把女儿嫁他,他都不答应。孟光未嫁时,有人给她做媒,她都不肯嫁,说是“必嫁梁鸿”。夫妇婚后第七天,孟光就脱去新娘绮罗之服,换上粗布衣衫,操持家务。后随梁鸿抛弃孟家的富裕生活,隐居霸陵山中,男耕女织,吟诗弹琴,夫妇唱和,过着清贫而和谐的生活。这位年轻时就丑陋的女子不仅嫁给了当时的贤良且终生逍遥。因为才德比相貌重要。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寻找情趣亦很重要,《诗经·氓》中的女子一味地操劳生活,心中无我,这也有可能是导致女主人公悲剧收场的原因。

问佛:为什么不给予世间每个女子美丽的容颜?佛曰:那只是昙花一现,用来蒙蔽世人的眼睛。杜甫在离乱后暂得安居写下了: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元稹在韦丛病逝后痛悼: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虽生活贫贱、粗朴简陋,但却深刻于丈夫的眼中心中,难以忘怀。因此,爱春之人不必因春光流逝而伤怀,爱青春的人也不须为容颜的苍老而叹惋。

后来“花落知多少”成了人们对青春时光的怀恋,感慨青春短暂,美好热烈而又自由放纵的蓬勃生命转瞬即逝。三毛在《梦里花落知多少》中,引用卢前先生创作的小诗《本事》,把这一点写得真切:

记得当时年纪小

你爱谈天我爱笑

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林梢鸟在叫

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

写出青春短暂到打了个盹的恍惚,瞬间烟消云散的特点。她以此表述了关于青春的感悟,虽然短暂却心无挂碍般轻快美好。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流露出的“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亦是此意。其中有一种萦绕心间的淡淡的哀怨忧伤,画面意境凄美至极。即使像辛弃疾和秦观这样旷达之人面对春光溜走也不免大发感慨、儿女私情一番。《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是一首忧时感世之作,描写抒情主人公对春光的无限留恋和珍惜之情,“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词人对春招手,对春呼喊:春啊,你停下脚步,别走啊!但是春还是悄悄地溜走了。秦少游更是直接抚花凝思:“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词人对花的深情,对春色幽微深婉情意的曲折表露,令爱春者回味无穷。这不仅是对春的叹惜,更是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和认知。凡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人都有此意。即便不伤春悲秋照样叩问“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屈原说:“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曹孟德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毛泽东云:“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他们意识到生命短暂、时光易逝,而来日不多壮志未酬,自然生发出对生命时间的质疑和建立功业的急切。

当然,在幽怨中渗透着对生存的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迷茫的情感的,当属林黛玉的《葬花吟》。

林黛玉家道中落,孤苦伶仃,寄人篱下,偏又才华横溢、孤高自赏。她有自己的生命理念和爱情追求。她感花伤己,吟唱《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以花喻人,这里有对死亡的焦虑,对人生幻灭的感慨。凄惨寂寞之境立现。“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将不甘玷辱、不愿同流的目无下尘、高洁孤傲之姿饱满呈现。恰好贾宝玉寻来,听见“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最终她如一朵馨香娇嫩的花朵,悄悄地开放,又在狂风骤雨中被折磨得枝枯叶败,悄悄消逝。春天易谢的繁花恰似青春生命的终结,对于美丽生命的被毁坏要比娇美容颜的变化更令人痛断肝肠,泪湿青衫。

一句“花落知多少”,我们看到了“女为悦己者容”的红颜娇妍衰老成伛偻老妇,感受到了“春日迟迟,卉木萋萋”的和煦安宁,体验过了“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的岁月荏苒,更眼见了“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的生存思考和生命凋零。对春的思考和怀想已然超越自然季节,烙上个体生命的感悟。

猜你喜欢

梁鸿葬花花落
《红楼梦》里的三次葬花
嫁人当嫁梁伯鸾
11月,花落寒轻
《红楼梦》里的三次葬花
不因人热
暗夜花落之谜
梁鸿尚节
东汉凤姐如何成功逆袭嫁给“国民老公”
红楼梦插曲《葬花吟》词曲浅析
盈盈花落,洁白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