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怀远志奔理想,脚踏实地迎高考
——如何带领学生科学有效地度过冲刺阶段

2018-01-25云南自永军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8年3期
关键词:模拟题冲刺真题

云南 自永军

高三语文复习虽然做了无数次练习,经历了多场模拟考试,但是在备考冲刺阶段,还是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①从学校层面看,有大量的资料密集地发到师生手中。资料多可能导致什么都想用,又什么都用不好的结果。因此,要求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对相关资料进行大胆取舍。

②从教师层面看,容易陷入“题海大战”——让学生刷题,其实更多的是在“炒冷饭”。教师讲解面面俱到,其实是一种低效的“原地踏步”。高三冲刺阶段,题题精讲是对学情缺乏了解的表现。高三课堂上讲什么或是不讲什么,要建立在数据支撑的基础上。

③从学生层面看,他们往往眼高手低,不愿意深入探究,或者被各种低劣的模拟题弄得头昏脑胀,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事实上,在冲刺阶段应该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到最后。

就语文学科而言,在冲刺阶段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审题意识,将审题进行到底

临近高考,学生的审题能力会出现反弹,明明是很简单的问题,却因审题不准确而答错。虽然经过大量的训练,学生有了一定的审题能力,可现实情况却不如预期,因此,临近高考,更要强化审题意识,要求学生自我提醒——高三备考审题永远在路上。

师生可以共同总结高考语文审题口诀,比如,下面是笔者和学生总结的高考语文审题口诀:

审题不误答题工,匆匆动笔希望空。

勾圈画点审题干,咬文嚼字题细看。

不懂题意不下笔,答非所问是最忌。

题目要求准又全,遗漏信息要扣分。

仔细读题重点抓,隐含信息认真挖。

分转条件明思路,研究问法定格式。

慢审题后快作答,整理思路规范化。

套用流行歌曲的曲调来让全班学生唱,一方面容易记住口诀,进行自我提醒;另一方面也给紧张枯燥的高考复习增添了许多乐趣。

有人总结,120分的水平为什么只考100分的成绩?不是因为知识水平不够,而是在考场的特定情境中,由于忙着做题,对材料理解不透,或审题不清,对命题意图、设问的角度把握不准,从而造成思考点错误,解题的切入点错误,或是对题干和选项的关系把握不准等。

近几年,高考命题者的反建模思维特点越来越突出,那种复习归类后以答题公式或模板来答题的方式越发地不合时宜。命题思维在变,复习备考的方略也得变。比如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Ⅲ第6题:

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题目指向“赏析”,联系点是语言充满生活气息。从阅卷情况看,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好多学生往往随便瞅一眼题目就匆匆作答,结果显示要么答题方向错误,要么答案要点不全。

二、调节应试心理,用语文点燃激情

备考后期心态更重要,可以说心态也影响得分。一般来说,调整学生心态的重任更多地落在语文教师身上。这也许是因为语文教师更善于表达吧。学校开展的一系列的心理调整活动,比如誓师大会、励志演讲、下挑战书、给自己写一封信等,这恰好是锻炼学生的好机会,也是高三师生一次难得的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机会。

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其实也是高考备考复习的有效途径之一,语文教师在这一方面大有可为。

三、研究考试说明,排除模拟题干扰

现实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平时模拟考试成绩很不错,可高考下来,发现平时所复习的并非高考要考的,为什么?因为不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试题评价分析,容易受模拟题误导,难以应对命题专家几经思考和测试的高考真题。

要承认一个现实,好多模拟题的命制,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出现不严谨或有明显错误的情况,甚至还会出现导向性错误。这对备考复习是一种误导,高三教师要有一定的纠偏意识和能力。

比如,有些论述类文章阅读的模拟题有如下特点:

①过分关注细节,要求学生细抠字眼。②与错误选项有关的原文一般只集中在某一句话上,设题过于浅薄。③题目漏洞多,出题不严谨。

而高考真题的特点是:

①要求学生从大处着眼,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用原文的意思来判断。

②错误选项可能整合不同的句子,与选项有关的内容会分布在不同的句子或是段落中。

③命题人喜欢把几件事糅合在一起,以此混淆视听,让学生来辨别。

④突出对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判断选项正误时,能对文本瞻前顾后。

找到这些差异,解答高考真题才有方向性。

再如,语病判断题,有些模拟题有如下特点:

①选项语言材料过长,增加做题难度。

②同一病句类型(考点),可能会在不同选项中重复出现。

③有的选项语病类型不典型,起不到“代表”的作用。

高考语病判断题有如下特征:

①每个选项字数差不多,44字左右。

②四个选项中,同一种语病只会出现一次。

③句子形式和内容都是司空见惯的,乍一看好像都正确,有较强的迷惑性。

④搭配不当,句式杂糅、中途易辙、成分残缺是高频考点。

针对命题特点,在解题时可以建议学生小声读出来,可以多读几遍;除非一眼就发现错误,否则一定要遵从先从结构上判断再从语意上判断的原则。

研究高考真题,用模拟题与真题对比同一考点。如果在冲刺阶段形成考点全覆盖的对比,就能有更系统的提升。经过这样的反复对比,便能发现高三备考关键词:以形定义、以义定形、以词辨句、以境析词、区分概念、弄清术语、训练思维、梳理思路、规范答题、思辨表达。

四、梳理静悟预测,让复习有方向

高三冲刺阶段,在适当做题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一起梳理关键考点很有必要。教师引导学生找准失分点、易提分点,进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

高考前,教师讲得多了,学生可能会不耐烦。所以,腾出一定时间让学生静悟,也是一种好方法。笔者所执教的高三班级在5月15号后就基本不再统一讲课。学生自己找出以往做错的题,再想想现在是否会做了,反复琢磨重点难点。此时,一个人静悟反思,比热热闹闹地合作交流效果更好。临近高考,建议教师少讲,把时间归还给学生。

在备考复习后期,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预测。这不是投机取巧,而是一种智慧和能力。高考命题变化原则是“稳中求变,稳中有新”,研究对比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命题的规律和趋势。因此,建议高三备考时,教师研究高考,研究高考试题。当我们找到命题人的喜好、风格,发现命题的规律后,就可以有针对性、有重点性地预测和训练。

作文预测是许多语文教师最喜欢做的事。只要平时多关注一下近一年来的社会现状、人们的思想动态、社会热点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作文命题的大体方向还是可以猜测到的。

依据2018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作文备考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坚持立德树人原则:在命题材料的选择和写作立意上要体现出来。

②明确写作要求,注重整体理解: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命题是针对部分学生从材料中随便找一个词就写的问题进行纠偏的。具体来说,要完成题目要求的前提是要对材料有整体理解。

③关注现实:任务驱动型写作是全国作文题的命题趋向,题目有明确的写作情境,有明确的读者对象。

高三语文冲刺阶段的复习,不管怎样求变求活,以下四点是绕不开的:

第一,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的成绩靠“逼”上去,即使到了冲刺阶段也是如此。他们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用“逼”的办法往往最见效。教学成绩相对较好的教师,往往就是最会“逼”学生的教师。一个“逼”字学问大。

第二,对高分学生需要另做要求,加强辅导。平时上课针对大多数学生,是面向全班,课后辅导有很强的针对性,对能力较强的学生的辅导,一对一效果很好。

第三,“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方法很有效,能大面积地提高分数。建立小组学习督促机制,即使教师不在场,学生间也能互相督促。

第四,高三教师需要付出较多体力。从应试角度看,多练、死盯往往是多数教师的法宝。这样的办法操作简单,效果不错。在辛苦付出、勤奋敬业时,要注重提高智慧含量,这样才能使师生都走出低质量勤奋的误区。

总之,高三语文复习冲刺阶段,师生静下心来,做实做细相关工作,既有时间的保证,又有科学的方法,取得好成绩自在情理中。

猜你喜欢

模拟题冲刺真题
冲刺
玩转高考真题——比较大小问题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
玩转高考真题——几何图形中的不等式篇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篇
2020年高考数学模拟题选编(三)
2020年高考数学模拟题选编(四)
2020年高考数学模拟题选编(一)
冲刺
向着自贸区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