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卷高考作文之新题型、新思维与新对策

2018-01-25福建郭仲文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8年3期
关键词:风采高考作文作文题

福建 郭仲文

以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作文要求考生写一封信表明态度,阐述看法的“评判事件类”作文题为发轫,全国新课标卷高考作文新题型频出,如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Ⅱ“比较三种提升语文素养途径”的“比较选边类”作文题,还有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卷Ⅱ的“选择搭配类”作文,昭示着高考作文的考查将更加注重对考生思维品质的检验。

“评判事件类”作文,侧重线性思维的纵向深入;“比较选边类”作文侧重平面思维的横向比较;而“选择搭配类”作文则要求能够拥有纵横关联的立体思维了。高考作文对思维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才能“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呢?

其实,这三类作文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词,即“思维”,针对不同的作文题型,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如果能掌握相应的写作对策,反复训练,使之拥有合理、科学的思维品质,能做到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这样,才不至于在考场上遇到“陌生”的作文题型而手忙脚乱。

“评判事件类”作文,一般要求先用一句话概括事件内容,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作文材料中的事件,可以概括为“老陈高速路上开车接电话被女儿举报,遭交警教育和处罚并曝光,有人为小陈点赞,也有人质疑”。在概括的时候,一定要把事件的前因后果概括完整,不能有所遗漏。概括出来的一句话,好比一条线段,句中的关键词则是线段上的点,接着再针对句中关键点展开质问和追问,譬如“高速路与普通路有什么不同”“高速路接电话会导致什么后果”“女儿举报父亲动机何在”“交警的处理措施有没有值得商榷之处”“为什么既有人点赞又有人质疑”,等等。通过追问,合理界定核心概念,进行论证的推进和纵深线性分析,必然会对事件有更深入的思考,对隐含在材料中的关于安全、伦理、法律、媒体舆论等深层次的因素进行梳理,切实有效地体现出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

“比较选边类”作文写作,要树立大局观,发展兼容思维。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Ⅱ作文题只要求比较,只要在写作中有大局观,兼顾三条途径,两两比较乃至三者合比,就能完成作文题目任务。

需要注意的是,2015年“风采人物”一题,三个选项事实上是可兼容的,要求选择某一个“更具风采”。无论“大李”“老王”还是“小刘”都是业内的佼佼者,各有所长。要选出一个“更具风采”的,就需要找出一个有力的理由为其选择提供支持。如果没有一个可靠的理由,因“大李”能够“破解生命之谜,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肯定“一窝蜂”地选择“大李”,而理由无非也是来自材料。这样既没有体现自己的思考、权衡,更没有自己的思想表述。题目要求在三人中选一个,还要体现出“思考、权衡与选择”,那么就不能单纯地说哪一个特别优秀。如写“大李”,就不能只凭借“贡献最大”做简单粗暴的判断。如果不能兼顾另外两人,就体现不了“选择”过程中的权衡。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Ⅱ作文题看似没有选择,但千万不能忽略了题目还有“比较三条途径”的要求,有比较就有优劣,有优劣就免不了要做出选择。相比2015年作文题目明确要求体现“思考、权衡、选择”,2016年作文题的“选择”就有一定的隐蔽性了。

“选择”意味着要有差异,有差异才能选择。看这两年高考的作文题目,不论“大李”“老王”还是“小刘”,或者“课堂”“课外”以及“生活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找出三者的差异已属不易,还要从差异中提取出若干项“人无我有”的优点更不容易,因此学生的辩证思维和辨析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就十分重要了。材料作文的写作,只要能树立观点并论证清楚即可。而类似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Ⅱ作文,一旦明确选择一人之后,另外两人“为何不能更具风采”就是潜在的敌论,对其论证必将贯穿全文。从这一角度来看,这一类型的作文也是不断地在“破”和“立”中突出选择,让读者信服选择。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Ⅱ作文“比较三条途径”,可以在三者差异性基础上写出统一性。2015年作文完成三人差异性的对比比较容易,找出内在的统一性,哪怕是局部的统一性就比较艰难了。也就是说,从差异中找到统一点,再从统一性中确认差异性,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更具有思想层次性。如果作文只是一味比较,阐述差异,而忽略了其中相通之处,那么文章就很难有思维上升的空间。选择,不等于将思路放入黑白分明的境地,而是要充分尊重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联系中写出选择的理由。选择了某一方,将其他方作为绝对的排斥项,不懂得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联系,认为选了“老李”就一定要打击另外两人,文章必然不会得高分。

其次要发展自我批判思维。很多考生对于敌论能够进行酣畅淋漓的批驳,而对于自己的选择则不断地进行肯定,没有批评地没有提出条件限制。譬如2015年“评选更具风采人物”中的“大李”,对很多考生来讲,“选择”之后就很难找到缺陷和不足了。其实“大李”的工作并不适合所有人,“大李”重大科学成就的发现,需要有配套的支持,写作时看不到“大李”背后其他默默奉献的人,绝对是狭隘的认识。因此阐明某一人物“更具风采”之时,不能只阐述他的不凡之处,还应该思考其实现既有成就的种种条件。如果只是罗列优点,容易自说自话。相反,如果文章能进一步分析成功的种种条件,更有利于深化对其“风采”的理解。

最后,不能忽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此类作文,要防止考生就事论事,不懂拓展思路。其实,任何作文都要从材料中提炼出略新颖些的观点,要学会驾驭材料,进一步延伸探讨问题。目前此类作文思路的延伸度普遍不够,考生的创造性思维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不能对应当代社会变化的新情况。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Ⅱ作文是关于“语文学习”。对于考生而言,几乎都有十二年的语文课堂学习经历,但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大都无法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反思,无法结合本人学习成效提出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质疑。因此,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难以出彩。

“选择搭配类作文”,即由两三个关键词搭配组合立意。以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为例,可以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有意思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也可以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而观,将文化悠久的“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作勾连,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中国的缩影和表征,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空间,又共同构成了多样而立体的中国。

这类作文的写作同样需要批判性思维的发挥,由“美丽乡村”走笔于旧式城镇化的痼疾和“留住乡愁”的必要,从“大熊猫”延伸到动物保护乃至生态保护的迫切性,借“空气污染”“食品安全”论述过度追求GDP的危害以及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呼唤。

考生可以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看到潜在的危机,以高度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谋划策,添砖加瓦。“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也是命题的核心所在。它既是“任务驱动”的指令,也是“具体思辨”的语境。这里,作为写作预设对象的“外国青年”属于泛指。考生可想象自己面向全体侃侃而谈,也可预设与某一个或某一类外国青年对话。优秀的文章应该有针对性地面对预设的读者写作,寻求共识的同时能够注意话语策略。“读懂”可理解为从茫然无知到初步了解,也可理解为从不全面到更全面的了解,而如何理解并落实“帮助”,则与预设的读者类型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立意的深度、写作的难度。

此外,对于命题中要求的“明确文体”,其意不在于限制考生写作的文体,只要能“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且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可以自由选择论述类、叙述类乃至说明、抒情类等文体,不过需要在写作中体现出所选文体的特征。

这三类作文的考查形式,大体上能代表今后一段时间内高考作文命题方向。其实不论题型怎么变,思维品质如果能训练到位,考生在考场上就能“胸有丘壑”,应对自如了。

猜你喜欢

风采高考作文作文题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学人风采
学人风采
学人风采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可为与有为——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评析
如何写好一篇高考作文演讲稿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