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裁剪云烟字字工
——以全国卷Ⅰ为例,探究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文本定制与启迪

2018-01-25河南刘志远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8年3期
关键词:语意当代人语料

河南 刘志远

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的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登场,就赢得了一线师生的好评。无论是测试语料的选择,还是试题设置的导向、对阅读本真的考查,都令人耳目一新,饱含着命题者“立德树人”的良苦用心。

一、选文

聚焦于时代主题,该文本取材于《中国法学》杂志曹明德的《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节选的大致范围如下:

气候正义概述

(一)气候正义的内涵

……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环境正义运动早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于美国。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即气候正义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资源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资源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正义和国内正义问题;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未来世代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资源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间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干扰,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传承给未来世代的地球居民;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未来世代人设定义务,例如,将全球气温增长幅度控制在2℃以内。这里引发出一个气候伦理问题,即当代人是否有权利为未来世代人设定目标?本文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就代际公平(Intergeneration Equity)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容量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因此,我们无权透支子孙后代的自然资源,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设定的长期目标是为了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所导致的干扰,目的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是符合未来世代人的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知的科学认识来看,其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人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另外,很多国际条约……除了时间跨度较大之外,与其并无本质区别,因此它们也都涉及为后代人设定义务或目标的问题。具言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正和国内公正,也涉及代际公正和代内公正。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可以界定为: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资源的权利,也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二) 气候正义的基本原则

……

1.对公平原则的解读

气候变化领域的公平原则应包含以下内容……第二,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一些学者将碳排放权分为基本需求的排放(Subsistence Emission)和奢侈需求的排放(Luxury Emission)。(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且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应当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适用这种责任。气候资源是有限的,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节选语料的论述类文体特征极为明显,而且试题第2题的设置充分体现了2017年考纲新增内容:“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四个选项专注于论述类文本必备的“论证”方法,分别从论证架构、立论思维、篇章布局与行文层次等四个角度进行考查。同时,第3题则直接呼应考纲新增要求,“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

然而,仅选出符合考纲指向的语料还远远不够,是否适用于高考阅读测试,还需“精雕细刻”。与2017年高考试题文本(文本略)对比发现,后者显然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经过了删、添、换、移等“裁剪”手段而成。

二、定制

1.删:删除。

原因如下:

其一,使文本主旨更集中。如“环境正义运动早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于美国”的删除。

其二,使语意更简洁、准确、精练。如: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即气候正义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上句中有两处被删除:

①“资源”一词。“气候”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同时“气候容量资源”所表达的语意晦涩、过于专业,远比不上“气候容量”或“气候资源”内涵与外延的简洁(同理,下文中还有两个“气候资源容量”中的“资源”被删除,而下文中把“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容量资源”中的“容量”删除,则是为了归类更为准确)。

②“即气候正义”。删除原因既可认为是主语指代重复,删除后句子更紧凑而精致,也可认为是因为与前句“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语意重复。删除后,“主要表现”与“关注的核心”共同陈述“气候正义”,语意简洁、明确。

此外,文中“因此,我们无权透支子孙后代的自然资源,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因与前文“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语意重复而被删除;当代人“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必然是为了“免受人为干扰”,故“免受人为干扰”被删除。而在“鉴于……应当首先满足……”句中,把“且”与“当”删除,则在语意不变的情况下,使语言更精练。

其三,避免冲突文本中心。如:

例如,将全球气温增长幅度……答案是肯定的。

这个文段认为“当代人有权利为未来世代人设定目标”,这与下文“其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人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相冲突,只能删除。“另外,很多国际条约……除了时间跨度较大之外,与其并无本质区别,因此它们也都涉及为后代人设定义务或目标的问题”被删除也是这个原因。

其四,影响阅读的非汉语言。如,删除“就代际公平(Intergeneration Equity)而言”中的“(Intergeneration Equity)”。

2.添:添加。

原因如下:

其一,使语言规范、语意明确。如:

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设定的长期目标是为了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所导致的干扰,目的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未来世代人的利益的。

以上文段中“这”字是命题人添加的,如果不添加,从语法上来看,“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充当“是”的主语,句子显得“头重脚轻”;也可以认为“目的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充当“是”的主语,但句式有杂糅倾向。添加后,按照就近原则,“这”指代“目的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消除了句式和语意上的不妥。

其二,使观点更明确。如:“其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人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其中,括号里的逗号是命题人添加的,点断了句子,语气更为舒缓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语言的逻辑性的同时,也使作者的观点更明确。

3.换:替换。

原因如下:

其一,使语意更具囊括性。如“气候正义涉及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中“各个”被替换为“不同”。前者只有“国家”与“国家”之间和“地区”与“地区”之间两种情况;后者则表示“不同国家”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三种情形。

其二,使词意更直白易懂。如“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未来世代人之间”中,“未来世代人”被替换为“后代”,前者有生造词的嫌疑,后者词意更直白。同样道理,“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传承给未来世代的地球居民”中,“传承给未来世代的地球居民”被替换为“交给后代”;“具言之……”中,“具言之”被替换为“总之”。

其三,使语意指向和表达更积极。如“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是符合未来世代人的利益的”被替换为:“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所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未来世代人的利益的。”

用“把”字句替换判断句,突出人类在制定“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时更自觉、更主动,表达的语意指向更积极。

其四,凸显文章主旨。如“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正义和国内正义问题”中“正义”一词被“公平”替换;“既涉及国际公正和国内公正,也涉及代际公正和代内公正”中“公正”被“公平”替换,这不仅仅是为了避免概念混乱,更是为了凸显文章主旨与中心。

其五,标点符号因行文需求而变。如把“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后的逗号改为句号,是因为后面半句“环境正义运动早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于美国”被删除,使这半句独立成为一个完整句意。

巧妙的是,节选的语料中,“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知的科学认识来看,其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人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一句被“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替换,原因有以下三条——“有”与“科学认识”搭配更妥当,语言更规范;“气候正义”替换“其”,消除了语言歧义,语意更明确;“后代”比“后代人”更简洁。

遗憾的是,命题人把“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可以界定为”中“可以界定为”用“是”替换,有些弄巧成拙。在语言层面上,前者语言暗含不确定性,表大致范围;后者语气肯定,表唯一判断而过于绝对化。在理解层面上,“气候正义”在该文中的内涵是基于法律层面的理解,“只是理解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问题的一种视角”(试题第3题D选项)。其实,学术界对“气候正义”的内涵还没有“明确界定”,还需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并且在不同层面有不同理解。对此,王灿发、陈贻健在《论气候正义》中有着直观的论述:

尽管气候正义的概念在气候变化法律领域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但对于它的定义却少有明确的界定。已有的相关成果通常在三个意义上使用气候正义的概念。一是将气候正义作为一个囊括一切的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观念和制度正当性的评价概念使用……二是将气候正义作为气候变化领域的权利和义务分配正当性的评价概念使用……三是将气候正义作为气候变化领域某一具体现象、问题或制度正当性的评价概念使用……

显然,节选语料中的“气候正义”内涵应该对应上文中的第二个概念。

无疑,“可以界定为”较之“是”的语意更准确、更严谨,更具有学术性和科学性。

4.移:移动。

原因如下:

其一,凸显行文言之有序、条理清晰。

“气候正义的内涵”在原文本中是一个完整的意思,用一个段落表达是可以理解的。一旦作为阅读测试材料,理应分出层次。不仅便于视觉上的观感,而且利于结构上的表情达意。所以,命题人把节选的语料按照该主旨进行重新谋篇布局,在“从空间维度来看”“从时间维度来看”“具言之”三处分别断开,形成四个有机段落,凸显了文本的言之有序、条理清晰:“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两个维度:空间和时间),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试题第2题D选项)。

其二,彰显思维逻辑严密、主次分明。

节选的语料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而在阐述空间维度有关“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时,内容过于单薄、浅显。同时,在进行分层时,该段与下一段间布局明显不协调,一段过短,一段偏长。因此,命题人从节选的语料“(二)气候正义的基本原则”中选出三句话移到“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之后,来充实该段主旨的内容,行文顺序如下:

①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②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③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行文的思维逻辑较为清晰:①句之首“公平原则”顺接上文“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中“公平”;把②句置于①句后,与其构成“权利”和“义务”两个方面,吻合“气候正义的内涵”——“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权利,也……义务和成本”。把③句作为①②句所构成观点的例子,添加了“比如说”。

这样,“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试题第2题A选项)而主次分明。

看似极具匠心、无痕的嵌入,“细读”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命题人把“公平原则”焊接于“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之后,混淆了“公平”和“公平原则”的概念,因为二者在语料中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前者是“从空间维度来看,……问题”,后者则是“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基于全文中心“气候正义”,加之高考测试文本中本段的主旨趋向于“空间维度的气候正义”,所论述的几乎都是“公平”问题,并没有涉及“公平原则”问题,所以,由“公平”过渡到“公平原则”,行文显得较为突兀,而且有偏离文本中心或话题之嫌。

其次,③句作为例子,并不能证明①②句所构成的观点。原因是③句的主体是“国家(发达或发展中国家)”,①②句的主体是“个人(每个人)”。二者的主体明显不同或论述的并不是同一主题,后者怎么能充当前者的例子呢?即使退一步讲,“每个人”使用的是泛语义,指向某个“个体”,而不是指真正意义上的具体某一个人,但是在节选的语料中,二者都是“气候变化领域的公平原则应包含以下内容”中“第二”个内容,而且③句承接①句,是在“一些学者将碳排放权分为基本需求的排放和奢侈需求的排放”的分类基础之上才有的结论——行文由国家到个人,由大到小。命题人却置作者意旨于不顾,在高考测试文本中把“国家”当成“个人”的例子,这无疑是不恰当的。

那么,该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呢?

第一,直接把“公平原则”中的“原则”去掉。把“公平原则”的内涵直接转换为“公平”的内涵,形成一个统一的主体或主题。

第二,把“比如说”修改为“不仅个人,而且国家也当如此”。

不得不说,经“裁剪”而成“字字工”的测试文本显然更适宜考生临场限时阅读。

三、启迪

1.在语言本真处立体架构“教”与“学”的阅读指向和学生素养。

2.引领一线教学在同一语料的不同文本、版本、译本对比阅读时向“精”“细”“深”处漫溯。

3.给高三备考命制模拟题时提供有价值的思维与导向。

至于更深层次的启迪,如试题与文本的彼此召唤,如何激活文本的语言组织、文体特征、脉络意旨、文化传承,二者的深度匹配如何有效折射学科的价值取向、考生的阅读能力、高考的选拔功能,则是另外诸多话题。

猜你喜欢

语意当代人语料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感知语言形式,探究深层语意——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
设计符号学视域下的近代淄博大鱼盘纹饰语意维度研究
当代微信爱情故事
当代微信爱情故事
当代人写文言文,就是一场尴尬的行为艺术
当代微信爱情故事
运用思维导图,做好提炼语意题
濒危语言与汉语平行语料库动态构建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