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官府审案、判案的常见实词

2018-01-25湖北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8年4期
关键词:魏书后汉书三国志

湖北 胡 波 罗 嫚

近几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言文阅读选材稳定:所选文本材料均为人物传记,且都出自正史,传主基本上为官吏、士人。因为身份、地位的关系,传主与其所处时代的司法活动产生了密切关系,或作为办案官员审案、判案,或作为阶下囚接受调查、审判,而大部分学生十分欠缺这些方面的知识,如果对相关知识不了解,做题时就会产生很多疑惑。教师宜指导学生对古代官员审案、判案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以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就此,笔者对相关的常见实词加以整理、介绍,以供参考。

一、审案、调查方面的

鞠,通“鞫”,审问。《汉书·张敞传》:“臣敞贼杀无辜,鞠狱故不直,虽伏明法,死无所恨。”

审,讯问,审讯。《后汉书·灵帝宋皇后纪》:“陛下曾不证审,遂伏其辜。”

阅,考核,视察。曾巩《叙盗》:“余当阅是狱,故具列其本末情状以览观焉,以明余之于是尽心矣。”又有“阅实”,查对,核实。《史记·周本纪》:“五过之疵,官狱内狱,阅实其罪,惟钧其过。”

察,详审,细究。《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引申为考察,审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信不然之物而诛无罪之臣,不察之患也。”又有“察断”,明察判断;“察照”,明察。

问,审问,审讯。《汉书·文三壬传》:“天子下吏验问,有之。”

虑,通“录”,讯察记录囚犯的罪状。《汉书·隽不疑传》:“每行县虑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有所平反,活几何人?’”

覆,审问。《汉书·江都易王刘非传》:“汉延使者即来覆我,我决不独死。”又有“覆按”,审察,查究。也作“覆案”。《汉书·文三王传》:“于是天子意(疑)梁,逐贼,果梁使之。谴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事。”

按,追究,查办。《汉书·赵广汉传》:“广汉使长安丞按贤,尉史禹故劾贤为骑士屯霸上。”

案,追究,查办。《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遂案其前事,遣吏分曹逐捕诸灌氏支属,皆得弃市罪。”又有“案问”,查问,审讯。也作“按问”。《三国志·魏书·国渊传》:“收摄案问,具得情理。”“案验”,查询验证。也作“按验”。《后汉书·贾彪传》:“驱车北行,案验其罪。”“案事”,考问案情。《汉书·张敞传》:“吾为是公尽力多矣,今五日京兆耳,安能复案事?”“举案”,揭发审查。《后汉书·廉范传》:“会融为州所举案。”

勘,审问,审核。《隋书·薛道衡传》:“付执法者勘之。”又有“勘问(查问;审问)”“勘当”“勘会”等词,意为审查、议定。《新唐书·徐坚传》:“诏使者勘当,得实辄决。”

廉,考察,查访。《史记·秦始皇本纪》:“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又有“廉按”,审察,查访。《新唐书·郎余令传》:“(裴)煚试廉按,果得其奸。”

讯,审问。《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使子皮承宜僚以剑而讯之,宜僚尽以告。”又有“讯鞫”,审讯。也作“讯鞠。”《后汉书·邓骘传》:“罪无申证,狱不讯鞠,遂令骘等罹此酷滥,一门七人,并不以命。”

纠,督察,约束。《周礼·秋官·司寇》:“以五刑纠万民。”又有“纠摄”,督责整饬;《三国志·魏书·杜袭传》:“袭与张郃、郭淮纠摄诸军事权宜,以郃为督,以一众心,浑遂定。”“纠绳”,督察纠正。《梁书·范岫等传》:“(陆)杲性婞直,无所忌惮,既而执法宪台,纠绳不避权幸,可谓允兹正色。”

究,追究。《诗经·小雅·节南山》:“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又有“究诘”,追究查问。《新唐书·陆贽传》:“而朝廷含糊,未尝究诘。”

验,察看。《史记·孝武本纪》:“上使人微随验,实无所见。”又有“验问”,审问。《史记·梁孝王世家》:“天子下吏验问,有之。”“验问”又解释为调查。《史记·孟尝君列传》:“湣王乃惊,而踪迹验问,孟尝君果无反谋。”又有“验治”,考问。《汉书·江充传》:“辄收捕验治,烧铁钳灼,强服之。”

诇,刺探,侦察。《汉书·淮南王刘安传》:“多予金钱,而中诇长安。”

考案,考查按验,拷问查究《汉书·薛宣传》:“证验以明白,欲遣吏考案,恐负举者,耻辱儒士,故使掾平镌令。”又有“考讯”,拷问,审问。《后汉书·崔骃传》:“以事系东部发干狱,狱掾善为《礼》,(崔)瑗间考讯时,辄问以《礼》说。”

拷掠,鞭打,泛指刑讯。《晋书·刘弘传》:“南郡廉吏仇勃,母老疾困,贼至守卫不移,以至拷掠,几至殒命。”

掠治,刑讯,拷打审问。《汉书·陈万年传》:“于是石显微伺知之,白奏(陈)咸漏泄省中语,下狱掠治。”

二、判决、定罪方面的

当,判罪。《后汉书·鲍永传》:“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

狱具,判罪定案。《新唐书·戴胄传》:“狱具,胄以法当流。”又“具狱”,定案或据以定罪的案卷。《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其令廷尉及天下狱官,诸有死罪具狱已定。”

罪,惩处,判罪。《韩非子·五蠹》:“以其犯禁也,罪之。”

诘,查办,追究。《左传·昭公十四年》:“诘奸慝,举淹滞。”

论,审理,定罪。《吕氏春秋·怀宠》:“论其罪人而救出之。”

坐法,犯法判罪。《史记·孝文本纪》:“妾父为吏,齐中皆称齐廉平,今坐法当刑。”(坐,犯……罪。《晏子春秋·杂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判,裁决狱讼。《宋书·许昭先传》:“叔父肇之,坐事系狱,七年不判。”

断,判决。《后汉书·张皓传》:“皓虽非法家,而留心刑断。”

决,判决。《元史·王磐传》:“期秋八月,悉来京师听决。”又有“决配”,判决发配。《旧唐书·牛仙客传》:“上大怒,廷诘之,子谅辞穷,于朝堂决配流瀼州,行至蓝田而死。”

听,断决,判决。《礼记·王制》:“司寇正刑明辟,以听狱讼。”又有“听断”,判决,判断。《三国志·魏书·文帝纪》:“五月,有司以公卿朝朔望日,因奏疑事,听断大政,论辨得失。”“听讼”,审理诉讼,判案。《后汉书·南匈奴传》:“主断狱听松,当决轻重。”“参听”,参与审理。《礼记·王制》:“大司寇以狱之成告于王,王命三公参听之。”

谳,诉讼案件。《汉书·于定国传》:“定国食酒至数石不乱,冬月请治谳,饮酒益精明。”

劾,定罪,判决。《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劾灌夫骂坐不敬,系居室。”又有“劾按”,查实罪状。也作“劾案。”《后汉书·虞诩传》:“寻永平、章和中,州郡以走卒钱给贷贫人,司空劾按,州及郡县皆坐免黜。”“劾捕”,查实罪行,予以逮捕。《汉书·燕王刘泽传》:“定国使谒者以它法劾捕格杀郢人灭口。”“劾系”,查实罪行,予以拘禁。《汉书·吴王刘濞传》:“以汉有贼臣〔鼂〕错,无功天下,侵夺诸侯之地,使吏劾系讯治。”

治, 惩治,治罪。《汉书·文三王传》:“萌牙之时,加恩勿治,上也。”又有“鞠治”,审问定罪。《史记·李斯列传》:“于是群臣诸公子有罪,辄下(赵)高,令鞠治之。”

折狱,断案。(折,判断)《三国志·魏书·司马芝传》:“诬服之情,不可以折狱。”

裁,裁断,裁决。《战国策·秦策一》:“臣愿悉言所闻,大王裁其罪。”又有“裁察”“财察”,明察裁断。《史记·酷吏列传》:“虽文致法,上裁察。”

弊,断决,裁决。《管子·戒》:“参宥而后弊。”又解为定罪、断罪。《汉书·刑法志》:“有爵者桎,以待弊。”又有“弊狱”(也作蔽狱),定罪,判罪。《管子·立政》:“疏远无弊狱,孤寡无隐治。”

猜你喜欢

魏书后汉书三国志
大话三国志
《魏书》和《宋书》“比”字句南北差异研究
《三国志演义》的“知遇”之感
《魏书·食货志》经济伦理思想研究
《魏书》的编纂特色与史学价值
论白寿彝先生对范晔和《后汉书》的研究
《后汉书》郭玉脉法校文
THE STONELIONS OF CHINA
《魏书·广平王元怀传》补疑
《三国志》的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