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诗人的定格与聚焦
——以《西宫春怨》为例浅谈如何读懂古典诗词

2018-01-25贵州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8年4期
关键词:定格古典诗词

贵州 饶 岸

中国古典诗词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国人的思想性格多是经过两千多年的诗歌浸淫而养成的。中国古典诗词不喜欢直抒胸臆、奋力呐喊,讲究委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言在此而意在彼,给读者无限遐想、无尽意趣。她以最精妙的字眼,构造最唯美的意境,表现最动人的情怀,从而触动读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但是在高考复习备考时,古诗词让备考的师生们很苦恼。老师不喜欢讲,因为内容太多太杂,在分数上还难以取得明显的成效,讲不讲似乎都差不多;何况,有些老师也不尽然全懂,“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对学生而言,很多知识技巧背了、记了又不一定会考,沧海一般的诗词,没有时间去弄透、弄通。能得分就得,不能得分就算了,对诗词的学习处于雾里看花的状态。其实,诗词复习面临的诸多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读不懂诗词内容。回顾高考,虽然考试说明中没有直接设置读懂诗歌这一考点,但对诗歌中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对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都建立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如果读不懂诗歌内容,一切技巧和捷径都是空中楼阁。

现在的很多教辅确实都有指导师生读懂诗词的方法,也有操作性。只是这样来解读诗歌就使诗歌失去了美感,变得干巴巴,变得支离破碎。一首诗或词是一个整体,只有对其从头到尾地感知才能把握整体内容,或是一个场景,或是一件事,或是一个形象,或是一种情感,当然也可能是几个、几种的交织。一首诗或词一定是其作者在某个时空定格或聚焦某一场景、某一事物,来抒发某种情感的。《春夜喜雨》定格在春夜的那场雨,《寻隐者不遇》聚焦于不遇,《登高》聚焦于登高远望引发的沉郁之思,《春江花月夜》聚焦于五种美好事物之下的人的际遇,《长恨歌》聚焦于李、杨的爱情,等等。

那么,怎么才能找准作者的定格与聚焦呢?从笔者个人读诗的体验来说,拿到一首诗或词,要从头到尾耐心地边读边检索那些我们能读懂的字词,像读一篇现代文一样,领悟这些字词传达的意思,整合信息,搞清楚诗人叙写的主要对象和主要场景。现以下面这首诗为例来进行探讨。

西宫春怨

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作者截取的是西宫嫔妃春夜寂寞怅惘的一个场景——诗人写作时的定格和聚焦。然后,标题以“怨”字总领全诗,第一句描绘的是西宫“怨”之环境,接下来两句描写的是西宫嫔妃“怨”之动作和情态,第四句以景结情,点明“怨”之原因。怎么判断出描写的是西宫嫔妃而不是西宫宫女的?因为“欲卷珠帘”这个动作无比慵懒,给人体态含香之感,宫女是不敢这样子的;何况,昭阳殿为汉宫殿名,是皇帝住宿的地方,同时又是汉成帝时赵飞燕姊妹承宠所居的地方,后来大抵代指古代妃子居住的后宫;盼皇帝宠幸而不得,忌妒那承宠的女人——只有嫔妃敢有这样明目张胆的幽怨。此处笔者结合了历史专业知识对诗歌进行解读。学生可能会说,我不知道这些历史知识,我怎么读得懂?如果是考题,出题者一定会对生僻的字词做出注释;如果是在平时的阅读训练过程中,可以动手查一下,以帮助理解。比如不知道“云和”是什么,那么就去查,查后会知道这是一种乐器。

现在,笔者试图把自己的这种阅读感知变成系统的可学习的思路方法,以便探讨。

首先,要有耐心和信心。不要怕古典诗词,要把其当成现代文一样去读,根据我们能读懂的字词所传达的意思去整合内容。中国古典诗词,言志、叙事、抒情、达意,甚至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还承载着待人接物的交往功能,这就意味着诗词需要基本上能够被理解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不然也无法传唱至今,成为我们的考题。所以,先消除恐惧心理才好亲近。

其次,把所有字词连缀成一幅幅画面,一个个场景,一个个动作,一件件事情,找出它们的关联,形成一个整体,构建大体的内容框架。如“西宫”点明地点,限定了范围,指明了抒情主人公的生活环境;“春”点明时间,由此联想到生机勃勃和花色烂漫;“怨”缀其后,则乐景哀情,令人生悲。连缀起来,就可以读懂标题了——生活在西宫里的人对春而怨。西宫里何人在怨?怨什么?怎么怨的?依次读下去,连缀起来,这首诗的内容就展现出来了。对于按照正常语序无法连缀的句子和字词,要学会调换语序及合理补充。如“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魏徵《述怀》)就可以调换补充为“寒鸟鸣(于)古木,夜猿啼(于)空山”。

第三,要细心,不要忽略任何一个字词和细节。如“西宫夜静”中的“静”字,既是氛围的事实描写,又以“静”衬“寂”,显示了此处的冷落与荒芜;“欲卷珠帘”中“欲”而未“卷”,描摹出了主人公慵懒没有生气的状态;“斜抱云和”中“斜”“抱”二字则以抒情主人公的姿态给我们展示了长久等待的无望与无奈;“朦胧树色隐昭阳”的“隐”字则暗示了自己与昭阳宫距离之远,无法得到宠幸。

第四,要积累一定的文史知识,多看注释,多去查相关资料,如“西宫”“昭阳”等就需要根据注释或日常积累才能理解,读诗歌时要特别注意专有名词、典故和常见文言实词,不妨多看看史书,多积累一些文史知识,否则面对喜欢用典的诗人所写的诗就只能感叹无能了。最起码必修课本里的专有名词、典故和常见文言实词等要熟悉,如“投笔从戎”“莼鲈之思”“纵横”“梁父”“谒”等。

第五,要进行合理的逻辑推断。笔者在解读这首诗时就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见识,对人物身份进行了合理推断。对于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和上下句之间的关系,在无法直接读懂时,也要进行合理推断。如“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李白《宫中行乐词》)中,“柳色”和“黄金”,“梨花”和“白雪”,无法直接进行连缀,那么不妨推断为一个比喻,“柳色”像“黄金”一样黄,“梨花”像“白雪”一样白。

另外,并非每一首诗或词都需要知人论世。其实,只要多读两遍,很多信息自然就可以解读出来了。在考试时,如果对诗词的理解需要联系作者所处社会环境、处境及生平事迹,那么一般都会在诗词后面注释中标注的,做题时稍加留意即可。

中国古典诗词大多篇幅短小,特别是拿来做考题的一定不长,在这易尽的“轻鸢剪掠”中往往藏着无垠的内涵和意趣。我们只要明白诗歌是作者在某个时空的定格与聚焦,就能找到通往诗意的路。

猜你喜欢

定格古典诗词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定格生死瞬间
关注诗词
“咔嚓”,定格的街景
幸福定格
怎样读古典诗词?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