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火郁发之”论治EGFRIs相关皮疹经验撷菁
2018-01-25魏素芬叶小卫
魏素芬,叶小卫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广州 510006)
进入20世纪,肺癌发病率逐渐升高,现已稳居全球肿瘤发病率首位,中国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趋势明显,且已成为第一位的肿瘤死因[1]。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发病率最高,约占80%以上[2]。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s)为代表的靶向药物研发为NSCLC的治疗带来了生机。其第一代的代表性药物,即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埃克替尼,因其临床疗效显著[3],目前已被批准为EGFR基因突变患者的一线用药[3]。但其引起的药物性皮疹发生率高,据研究显示,吉非替尼的皮疹发生率为41.4%~79.7%[4];厄洛替尼为 69%~95%[5]。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靶向药物的耐受性,从而影响到肿瘤治疗。
EGFRIs相关皮疹在中医学中属“药毒”范畴,因大部分EGFRIs相关皮疹多表现出红肿热痛等阳热证特点,故当代医家多以风热证、湿热证、血热证等立论,以清热、祛湿、凉血等法立方,投以寒凉直折之剂。其中部分患者用药一段时间后症状得以缓解,而部分患者却收效甚微。吾师叶小卫教授从事中医、中西医肿瘤临床研究多年,对EGFRIs相关皮疹治疗深有体会,其受内经“火郁发之”理论启发,运用“发”法治疗肺癌EGFRIs相关皮疹,疗效显著。文章从追溯“火郁发之”的学术源流出发,阐述叶教授以“火郁”论述EGFRIs相关皮疹之病因病机及以“火郁发之”为理论指导治疗EGFRIs相关皮疹的遣方用药经验。
1 “火郁发之”学术源流
1.1 “火郁”之义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所论之“火郁”为“心郁”,盖心为火脏,取其同气相求是也。如马莳于《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中所言“此言五郁,人体之郁也……火郁者,心病也”。此为狭义之“火郁”。后世医家未拘泥于此,对“火郁”之意多有阐发。
《说文解字》曰:“火,毁也。”火之本义为燃烧时产生的光、焰和热。中医学中“火”属六气之一,为阳热之邪,“火者热之甚,热者火之初”,有表里虚实之分。在表之火为外感六淫,腠理闭塞,卫气郁滞化火;在里之火为情志不遂,气机失调,壅遏不畅,郁而化热而致,此即刘河间所指“六气化火,五志过极化火”;虚火责之于内伤劳倦,脾胃气虚,不能升提反而下陷,郁积于下致火热内郁,此即东垣谓“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上乘土位”之气虚发热;实火则因食滞、痰饮、瘀血等内滞,阻遏气机而化。
气机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以顺为贵,以郁为失。《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又曰:“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五脏藏精气而不泻,六腑传化物而不藏,升清降浊,营卫通行,气煦血濡,经脉和畅,以维持阴阳的动态平衡。若气机郁滞不通,则阴阳失衡,百病由生。此即《医碥》“郁者,滞而不通也,百病皆生于郁,人若气血流通,病安从作,一有怫郁,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化不化,或郁于气,或郁于血,病斯作矣”之谓也。故凡由外感或内伤所化之“火”不能发越于外,郁滞于内者皆为“火郁”。
1.2 “发之”之法 《本草新编》中论述“火郁”之病位有别,其“发”法有异:“邪在上者,可宣而出之;邪在中者,可宣而和之;邪在下者,可宣而泄之;邪在内者,可宣而散之;邪在表者,可宣而表之也。”故凡具有因势利导作用,能祛除火郁之因的治疗方法,如发汗、宣散、疏通、和解、通阳、通利、化瘀等均可谓之“发”。火为阳邪,其性炎上,故治火郁之证当顺从火热病邪向上向外的特性,以升散、透达、宣散之品治之,使郁开气达,则火热多可自散。此即《丹溪心法》所谓“凡火盛者,不可骤用凉药,必兼温散”,因其势而导之、利之、疏之、泻之。
2 EGFRIs相关皮疹“火郁”病机
肺与皮毛密切相关,《素问·五藏生成篇》云:“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王冰从五行角度对此注解:“金气坚定,皮象亦然,肺藏应金,故合皮也。毛附皮革,故外荣。”《素问·经脉别论篇》曰:“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肺气宣降,宣散卫气于皮毛,发挥其“温分肉,肥腠理,司开阖,御外邪”之功能。肺为华盖,《素问·病能论》谓其“肺为藏之盖也”,其位最高,开窍于鼻,与外界相通,故温邪外袭,首先犯肺;肺外合皮毛,邪气外侵,皮毛受邪,内合于肺。肺气亏虚,腠理开阖失司,风、湿阳邪外蕴肌表,加之中焦湿热熏蒸,则生疮疡诸疾。正如《诸病源候论·疮疡诸候·头面身体诸疮候》所述:“气虚则肤腠开,为风湿所乘;内热则脾气温,脾气温则肌肉生热也;湿热相搏,故头面身体皆生疮。”故当代医家多从肺辨治EGFRIs相关皮疹,认为其常由外感六淫,内热炽盛所致,多以风热、湿热等证立论。叶教授认为此观点恐过于单一,其参《素问·生气通天论》“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及《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阴之胜,火气内郁,疮疡于中,流散于外”要义,认为“火郁”乃EGFRIs相关皮疹主要病机,且其尚与肺、脾、肝、大肠等多脏相关。《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亦云:“夫皶与痤痱,乃血滞于肤表之轻证,盖言阳气外卫于皮肤之间,为邪所薄,则淡渗于皮毛之血而为病矣。”此处“阳气为邪所薄”不正是内经所云“火郁”之理?由此可知邪气外袭为EGFRIs相关皮疹的病因之一,而“火郁”为其病机所在。EGFRIs相关皮疹“火郁”形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邪遏卫阳,内郁化火 叶教授认为肺癌发病以肺气亏虚,阴虚内燥为本,加之长期受癌毒侵袭,手术、放化疗药毒攻伐,正气重虚,气血津液暗耗,不耐邪攻。风为百病之长,易袭阳位,肺气亏虚,腠理不固,更易为风邪所犯。《素问·风论篇》云:“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于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愤而有疡。”马莳注:“风气欲入,而卫气欲出,彼此相犯,其所行之道路不利,故风寒凝聚于肌肉,而肌肉愤,疮疡遍体。”故风邪外袭,郁遏卫阳,内郁化火,气机失畅,气滞血瘀,蕴滞肌肤皮毛,发为皮疹。此型皮疹以针尖至粟米大小淡红色丘疹为主,多分布于颜面、颈项,一般局限于上半身,此起彼伏,伴瘙痒,轻微触痛,自觉干燥,口干,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2.2 湿热搏结,气郁化火 脾为后天之本,肺金之母,受纳五谷,化生气血以濡养全身。肺主呼吸,脾主运化,其化生之水谷精微也为肺的生理活动提供了营养基础。肺癌患者病程日久,药毒攻伐过度,脾胃虚损,运化不及,母病及子,肺气更虚,宣降失司,水液输布失调而致痰湿内生,湿为阴邪,其性重浊黏腻,易阻滞气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为刚烈燥热之品,药毒入胃,热郁中土。热为阳邪,其性炎上,易伤津耗气。湿热搏结,如油入面,难解难分,湿郁热炽,热蒸湿动,易成弥漫表里,充斥于三焦之势,三焦不畅,又进一步加重气机不通,内郁化火。此型皮疹多为脓疱性痤疮样皮疹,或见于全身,色红,触痛明显,瘙痒,或抓之易破,糜烂渗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3 阴津亏虚,内燥化火 阴阳失衡,百病丛生;阴平阳秘,病安从来?肺癌患者肺阴亏虚于内,阴不敛阳,阳亢于上,发为阴虚之火,浮越于上,虚火灼肺耗津,炼液成痰,阻滞气机,燥火内郁。另一方面肺阴不足,水不涵木,致肝阴亏虚,阴虚阳亢,肝经郁热,热阻气机;加之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脏腑功能紊乱,痰、热、湿、瘀乃生,进一步加重气机郁滞,火郁于内,发为皮疹。此型皮疹多稀疏,皮色暗红,皮肤干燥,有紧绷感,层层脱屑,如糠似秕,伴口渴欲饮,便干溲赤,舌绛少苔,甚则龟裂,脉象细数。
3 EGFRIs相关皮疹“火郁发之”临证体会及用药经验
3.1 审证求因,因势利导 “火郁”为EGFRIs相关皮疹发病机制,“郁”为其主要病理,故治疗当以宣散发越,开通郁闭为治疗关键,使郁开气达,则火热才能顺遂其性,泄越外出,即“火郁发之”之理也。临证应根据“火郁”形成的病因,祛除致郁之原由,方可使郁火自已。如邪遏卫阳,内郁化火者,在清热的同时配合解表散邪,则火郁能溃;如中焦湿热搏结,气郁化火者,则利湿化浊,则火郁自消;如阴津亏虚,内燥化火者,则配以养阴润燥透邪,则火郁可泻。此即经云“随其所得而攻之”也。
3.2 重视整体,多脏调摄 中医学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肝经上循散布于肺,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肺主治节,调控心血运行;心肾水火相济,水火既济方使肾水不寒、心火不亢;肺为水之上源,脾主运化,肺脾健运使水液正常输布;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得畅,腑气得通。所以EGFRIs相关皮疹虽病位在肺,但常与他脏相关,故治疗不可拘泥于单从肺经论治,而应多脏调摄。叶教授尤重固护脾胃及通畅腑气。盖地处岭南地区,湿热偏重,且肿瘤患者经药石攻伐多有中土不足,致湿浊内生,内外合邪,病情反复,选方时可加用四君子汤健脾祛湿。而“肺合大肠”,皮肤病的发生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有密切的关系,故应保持肠腑畅通。
3.3 用药经验 叶教授治疗EGFRIs相关皮疹尤崇升降散,方中白僵蚕、蝉蜕升清化浊;姜黄行气活血散郁;大黄通腑泄热,诸药合用,升降相循,条达气血,故气机宣畅,火郁发越。升降散为治火郁之良方,外感内伤,诸多火郁,皆可用之。赵绍琴谓:“该方虽然药味简单,但配伍精当,寒温并用,升降相因,宣通三焦,条达气血,可使周身气血流畅,火郁得散。”[6]具体运用时可根据“火郁”形成原因灵活加减,务在输布气机,使郁火得以透发,切不可一见火郁,动辄苦寒降泄,易冰伏气机,反致热炽。外邪袭肺致火郁者,加豆豉、桅皮、连翘、薄荷、牛蒡子等;因湿热遏阻火郁者,加蕾香、佩兰、石菖蒲、半夏、杏仁、白蔻仁、薏苡仁等;火郁重者,加桅子、黄芩、连翘、黄连等;如阴虚内燥火郁者,酌加石斛、沙参、麦门冬、生地等品;如气虚火郁者,加黄芪、党参、升麻等。在单药运用上,叶教授喜用风药,如防风、白蒺藜之类。防风,其药性升浮,禀轻灵之性,一方面能畅达肝气以顺应肝木之曲直,彰显木气升发之象,条畅全身气机,使郁火得散;另一方面能宣发肺气,疏通肌腠,使湿邪从汗而解,热亦随之而散,对于因气滞或湿热所致火郁者均可用之。《本经》谓其“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7]白蒺藜擅散风疗疮,《本草再新》中称其:“镇肝风,泻肝火,益气化痰,散湿破血,消痈疽,散疮毒。”可见其治风消疮之功甚。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74岁,2017年1月20日初诊,于2016年11月中旬开始出现腰痛,自服止痛药无好转。于某医院住院治疗,脊柱MR平扫示:胸7/12椎体及右侧第2肋骨区、腰5椎体异常信号灶,考虑转移瘤。胸部CT平扫+增强示:1)考虑右下肺中央型肺癌;2)考虑右侧肩胛骨、右侧第2肋骨、胸7及胸12椎体骨转移瘤可能。PET-CT:全身多处骨代谢异常增高灶,考虑恶性肿瘤多发骨转移。后行右下肺背段组织活检,病理结果提示:1)右下肺背段中至低分化腺癌;2)11R淋巴结可见癌转移。免疫组化示:肌酸激酶(CK)(+),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天冬氨酸蛋白酶 A(NapsinA)(+),P63 少数(+),P40(-)。于 2016年 12 月4日及2016年12月24日行培美曲塞+顺铂方案化疗。2016年12月13日基因测序结果:ALK、BRAF、BRCA1、BRCA2CD274(PD-L1)、ERBB2(HER2)、KIT、KRAS、MET、NRAS、PDGFRA、RET、ROS1 均为野生型,EGFR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型。于2016年12月30日起服用吉非替尼行靶向治疗,每次1片,每日1次。口服吉非替尼治疗第7天,患者面部、胸背部开始出现皮疹,瘙痒明显,辗转多处治疗无效,遂求诊于叶教授。刻诊:患者神清,疲倦乏力,颜面、胸背部散在淡红色斑丘疹,部分脱屑,皮肤干燥,咳嗽,咳痰,痰少难咳,口干咽燥,轻微牙痛,纳眠差,二便调。舌红,苔少,脉细数。患者服用厄洛替尼治疗,出现全身皮疹,评价为Ⅱ度。辨证:肺阴亏虚,燥郁化火。治以养阴润燥,祛风透郁,方以升降散加减:白僵蚕 10 g,蝉蜕 6 g,姜黄 10 g,大黄 6 g,沙参 15 g,麦门冬 15 g,生地 10 g,石斛 10 g,防风 15 g,白蒺藜20 g,浮萍 15 g,党参 20 g,茯苓 15 g。共 14 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按:患者年老,肝肾渐虚,加之久病及肾,真阴不足,肺阴亏损;药石攻伐,伤阴耗气,燥热内生,不得发越,蕴于肌表而发为皮疹,证属肺阴亏虚,燥郁化火。其性属本虚标实,故以益气养阴为要,以宣散郁热为辅。究其根本,火郁之势,均因虚损、郁滞而成,临证之时,当兼顾两者,所以益气养阴以补其虚损,清热散邪以解郁热,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叶教授以升降散为基础方清宣郁热,配以沙参、麦门冬、石斛及生地益气养阴,防风合白蒺藜、浮萍以疏风透疹,党参合茯苓健脾益气,取其培土生金,补益肺之气阴之意。
2017年2月6日2诊:患者皮疹明显消退,头面部及四肢仍有少量皮疹,瘙痒较前缓解,评价:I度,腹泻,呈水样便,服用蒙脱石散止泻无效,纳眠差,舌淡,苔白微腻,脉濡细。处方:白僵蚕10 g,蝉蜕6 g,姜黄 10 g,大黄 3 g,防风 15 g,白蒺藜 20 g,浮萍 15 g,炒白术 10 g,炒薏苡仁 30 g,炒扁豆 15 g,诃子10 g,沙参15 g,麦门冬15 g。考虑肺癌患者肺气亏虚,子盗母气,加之药毒损伤脾胃,中土不足,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生飨泄,故于前方基础上大黄减量,去生地及石斛等药性偏寒凉之品,加用炒白术、炒薏苡仁及炒扁豆健脾祛湿止泻,诃子涩肠止泻。
2017年2月15日3诊:患者神清,精神可,腹泻基本缓解,头面部及四肢少量散在皮疹,继续予前方巩固疗效。
5 总结
《庄子·知北游》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气机宣畅,方能输布气血津液至全身,濡养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若气机郁滞则变生百病。EGFRIs相关皮疹的病机为火郁于内,故治疗当遵“火郁发之”的原则,以宣发郁火为要,使气机宣畅,闭郁得解,郁火得溃。治疗EGFRIs相关皮疹运用“火郁发之”理论,在因势利导、驱邪外出的同时,又培补正气,从而使脏腑、气机恢复正常生理功能,为EGFRIs相关皮疹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参考文献:
[1] 姚晓军,刘伦旭.肺癌的流行病学及治疗现状[J].现代肿瘤医学,2014,22(8):1982-1986.
[2] 郭其森,孙玉兰.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原则[J].山东医药,2011,51(3):101-102.
[3] Mok TS,Wu YL,Thongprasert S,et al.Gefitinib or carboplatin-paclitaxel in pulmonary adenocarcinoma[J].Th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2009,361(10):947-957.
[4] 蒋国樑,洪小南,樊 旼,等.吉非替尼(Iressa)治疗手术、放疗、化疗治疗后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的初步报告[J].中国肺癌杂志,2004,7(4):305-308.
[5] 杨雅琼,李宗海.以EGFR为靶点的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2,32(5):91-96.
[6] 赵绍琴.赵绍琴内科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7] 栾英杰,侯万升.神农本草经合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