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时代学前教育创新驱动发展策略
2018-01-25张晓宇
张晓宇
(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3)
对于幼儿来说,除了应该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之外,良好的信息技术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深入分析互联网思维在学前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对于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1]。
一、“互联网+”时代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课堂教学没有导向性
由于教师的自身素质存在差异,教学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但是不管采取哪种教学方式,其主要的教学目标都是相同的,教学手段也都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服务。所以在互联网时代开展学前教育,老师应该有较为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在进行教学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才会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2]。但是在当前的学前教育过程中,部分老师存在缺乏明确教学目标的情况,教学过程也较为随意,缺少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从而导致实际教学与教育目标相互偏离。
(二)学前教育缺少启发性,不注重素质培养
在素质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当前的学前教育应该以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为主要教育目标,因此在互联网思维下的学前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时刻以这一教学目标为指引,合理规划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科学的课时安排,不断创造机会启发和引导幼儿,提升综合素质,形成持续学习的基本能力[3]。但是从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这一教学目标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过于追求教学进度和幼儿考试成绩,更深层次的知识也很难挖掘,影响了学前教育的整体质量。
二、“互联网+”时代学前教育的创新驱动发展策略
(一)运用互联网思维制定科学合理的学前信息技术教学规划
首先运用互联网思维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在此过程中,老师应该在深入了解幼儿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幼儿的成长和心智发展特点,这是在制定学习计划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因为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教学进度,所以一味的进行知识灌输,这对教学计划具有较大的不利影响[4]。老师应该在教学计划制定的过程中,考虑到幼儿学习的个性和共性特点,制定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突出幼儿学习能力培养,并且根据教学计划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合理安排课时进度,及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幼儿能够在充分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的情况下,切实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二)通过互联网思维的应用,帮助幼儿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学前教育实践中,应该遵循系统性原则,以免割裂知识的整体性,造成理解障碍。在当前的网络发展时代背景下,碎片化的信息知识充斥着整个网络,受此影响,当前部分老师在学前教育过程中也实施碎片化教学,不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都是片面性的,缺乏体系性理解,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也不能及时想到有关知识,对学习效果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为了有效提升学前教育的整体质量,发挥互联网思维的实际作用,应该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并且在应用互联网思维的过程中进行合理规划,帮助幼儿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缕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以课程教育目标为主线,找出关键连接点,将互联网思维深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把握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三)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应该突出幼儿的主体性
在学习过程中,幼儿并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根据自己既有的知识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新知识,构建知识框架,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些都是幼儿应该主动完成的。但是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之下,幼儿的主动性并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完全被老师的讲解所取代,幼儿完全按照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缺少主动思考的过程。同时,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也将幼儿限制在既有的空间之内,创造性和学习思维得不到有效发挥,影响了教学的整体质量。因此,老师在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学前教育的时候,应该充分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积极创新教学形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弊端,使幼儿逐渐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信心,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