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职生心理弹性 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2018-01-25陈玉
陈 玉
(北海职业学院基础学科部与社科部,广西 北海 536000)
心理弹性研究在西方早已成为热点,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研究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于提升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意义为切入点,旨在探讨如何增强高职生的心理弹性,以帮助他们提高应对压力和心理危机的能力。
一、心理弹性的概念界定及其对于提升主观幸福感的意义
二三十年来,心理弹性的探究领域在不断扩大和深入,但作为科学意义上的心理弹性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定义。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面对逆境、困难、创伤或者其他重大压力环境下的有效应对及良好适应,即对生活压力或挫折的“反弹能力”。而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个人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是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以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包括生活满意度、高兴、愉快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及消极的情绪诸如焦虑和抑郁等。
心理弹性高的大学生,必定能深刻地了解自己,对自己有自信,懂得运用自己的最强优势;有能力去管理自己的情感和冲动;在遇到压力和困境时能现实地评估环境,制定现实的行动计划而不会一味地焦虑和恐惧。还有研究发现,心理弹性能够直接影响大学毕业生的抑郁水平及总体幸福感,又可以通过积极情绪这一中介因素对其产生间接影响。因此,心理弹性高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体验会更强。
二、高职生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
(一)原生家庭的影响
童年时期能够得到父母足够爱的孩子,长大后心理弹性应该会较好,因为父母的爱奠定了他们的安全感。有足够安全感的孩子长大以后,性格温暖宽厚而勇敢,不惧怕生活的难题。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孩子,长大后心理弹性也可能会相对较好。坚实的经济后盾让孩子少了对未知事物不确定性的恐惧感,在面临挑战和困境的时候,好心态会让他们有更多的智慧去解决问题。然而,中国家庭尊孝道、压抑和隐忍等文化特征都容易造成孩子自我分化程度低的特点。他们大多没有区分理性情感的能力,不能维持自身独立,也不能与他人做好情感联结。因而,当他们遇到危机时也就很难得到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二)负性生活事件的作用
通常来说,涉及到重大成功和失败,或涉及危险、健康状况与生活方式重大改变的事件都容易引起人的情绪失调。当这种负性事件造成的压力过大,超出了个体心理的“弹性幅度”变化范围时,个体的心理发展就会受到影响乃至伤害,严重情况下还可能产生心理障碍。一般而言,高职生经历了高考的失败,心理压力较为突出。另外,高职生在校求学时间较短,很快会面临从校园到社会的新环境、新选择,部分学生有可能产生心理适应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这些处于18-20岁之间的高职生便无法正确认识自我,无法选择合适的自我角色,无法立足于社会角色实现自我。而这种挫败体验又可能使他们自我效能感无法得到增强,心理弹性和主观幸福感无法得到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也无法得到提高。
(三)个人身体素质及人格特征的影响
有着良好生活习惯、体格强健的人更能有效地管理压力,更能以饱满的热情去生活。而良好的个性品质能给人以力量,有利于个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宝贵的人际财富。处于不利环境时,具有良好个性品质的人更能接纳现实,不以抵触和否定情绪来看待周围的人、事、物,进而使其整体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产生良性循环。因此,完善的人格品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对于高职生来说,普遍缺乏热情、好奇、勇敢、坚持、节制等良好的性格特征,人格品质有待完善。
三、强化高职生心理弹性,提升其主观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一)与家长加强合作,帮助完善高职生的社会支持系统
积极心理学认为他人很重要,因为社会支持能使个体在交往中获得归属感、安全感等积极情感体验。当个体能有效利用外界的主客观支持时,可以减轻压力的负面效应,进而增强其心理弹性。而家庭又是一个人成长历程中最重要的支持系统,高职生易出现心理问题与不恰当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适当采取措施改善问题学生与家长的沟通方式,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理念。同时,还要引导高职生加强同辈交往,与辅导员、科任老师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学生心理弹性的提升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
(二)提高高职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其积极心理资本
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人在处理某一任务前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应对的一种主观推测。而所谓积极心理资本,是指个体积极性的核心要素,自我效能感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提高高职生的自我效能感对于增强其积极心理资本和心理弹性尤为重要。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更能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自觉调控自我,跨越自我设障,不断推动自我发展。但由于能力不强,所上院校名气不大等原因,高职生普遍自我效能感不高。学校必须对高职生进行赏识教育,发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不断提高他们的自尊水平。当他们能恰当利用内外部强化,给自己制定合理的目标,有效利用周围资源,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时,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增强,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也会进一步提升。
(三)培养高职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加强归因方式的正确引导
情绪的失控容易导致人失去理智,带来冲动行为;也会影响个体的人际和谐;恶劣的情绪具有传染性,会产生连锁反应;消极的情绪更会破坏人的身体健康。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做好自身的情绪管理。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心理知识讲座与竞赛、举办心理团体辅导和拓展活动等多种方式,普及情绪管理、挫折应对等心理知识,训练高职学生的挫折耐受力和心理弹性。对于学生的心理危机,要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引导学生正确归因,用合理的信念去看待问题,消除消极情绪带来的不良反应,养成积极乐观的认知心态。
(四)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搭建社会实践平台
有研究表明,良好的校园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帮助学生提高抗压能力。因此,学校必须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而高职院校本身具有独特性,职业教育更加看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可以充分结合这一特点,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紧紧围绕地区产业发展,加强校企联动、产教结合,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了解社会的有效平台和发展空间;同时,可以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专业课程成果展等活动,让他们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自身的性格品质,增强其心理弹性。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让高职生学会接纳现实,悦纳自我,成为自身情绪的主人,以饱满的热情地投入激烈的社会竞争。同时,要引导高职生发掘自身的积极心理资本和性格力量,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提升其主观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