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与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以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2018-01-25朱小军王升位
朱小军 王升位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一般情况下,文献表述为工程管理者所需要的技能或所拥有的特征,而不是对工程管理下定义。不同学者对工程管理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例如,Omurtag定义工程管理是设计、运作和持续改进由人、机械、钱、时间、信息和能量组成的大系统效能,其主要方法是综合工程管理知识、技术和技能,并同时兼顾环境、质量和伦理方面的因素,以达到科技公司的预期目标。而中国工程院定义为工程管理[1]是指为实现预期的工程目标,充分地利用有限资源,对工程实施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等管理。
工程管理活动的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决定了工程管理人才是既要掌握工程技术又具有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而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属于高层次人才,以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要求研究生具备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分析与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而培养既要有较为扎实的工程管理理论知识,又具备较为务实的工程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工程管理学科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中的新问题。
一、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与问题
(一)培养现状
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高等学历教育不可忽视的办学方针,高等院校对于工程管理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基本都定位为“培养……高级复合(应用)人才”上,这实际上是一个认知上的误区。经过连续多年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规律不断扩大,目前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尤其是扬州大学这种地方性院校,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更应务实,研究生毕业后亦要从基层基本工作做起,研究生综合处理事情的能力和经验,以及承担的职务和综合能力,将决定他是否能成为高级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对于工程管理专业,需要的是用工程技术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践管理问题的高级人才。
(二)存在的问题
1.生源质量一般。扬州大学是一个地方性高校,因此很多时候也需要靠调剂来满足招生数量。因此在调剂过程中很难对学生的专业水准、科研潜力以及综合能力方面的要求和考核。大学生普遍存在混文凭、急功近利的思想,报考专业时就以就业为前提,录取后,真正投入学习和科研上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
2.专才与通才的冲突。企业习惯研究生是实践型的,要求研究生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聘用后就能承担其工作职责,因此,企业单位对本领域的“专门人才”较为感兴趣。但若只培养“专才”,可满足企业一时之需,而研究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缺乏和综合素质较差,这就对于社会、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2];若只培养“通才”,学生什么都懂,却懂而不精,这是管理类专业的“通病”。所以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如何权衡“专才”和“通才”界限,培养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动手实践能力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是工程管理学科面临的新问题。
3.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注重基础理论及原理的教学,强调专业知识学习而忽略综合能力以及实践环节的培养,导致研究生就业时短时间内较难适应用人单位的管理工作。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模式单调,侧重于课堂讲授,按教材内容安排教学日历,从而实施课程教学,另外应试教育也是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3]。管理类高校考核基本是闭卷考试,使得学生为了获取高分,死记硬背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从而轻视了对学生创造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对策
(一)导师素质提高制度
影响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导师的指导,但导师指导的成效离不开研究生的执行力。导师的知识储备、理论架构和战略目光都关系研究生的质量培养,因此高校应加大力度建设多元化的教师发展规划,如委派工程管理专任教师出国、出境进修、培训、开会、实习、考察等,鼓励教师与工程管理界人才沟通交流,是工程管理教学基本理论与工程实践相辅相成的保障措施。以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工程管理硕士学位教育的实践性和职业性特点应要求导师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知识和经历: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学方法论的学习精力;两年以上工程管理专业实践经历和经验。
(二)正确定位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工程技术和科技化管理手段,并能够有效促进工程界的技术发展创新,进行科学的工程决策,能够有效规划、引导、实施并完成工程实践活动的高层次复合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并且培养人才的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为侧重点。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对于完善工程管理硕士教育的培养模式,可从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等三个方面认识与落实具体的培养目标。
知识:要求所培养的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应具有扎实的工程技术基础,掌握系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技能:要求所培养的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现代化管理能力,能够推动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与技术发展,能够进行工程决策,能够有效组织、管理、实施和完成工程活动,即具有独立承担工程管理任务的能力。
职业素养:要求所培养的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品行端正,身心健康。
(三)优化课程结构
工程管理是工程与管理的桥梁,结合工程管理硕士质量基准,在教学内容选择与课程设置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工程技术和管理技能的培养。具体地,从工程管理硕士学位教育特点出发,并借鉴国外成功的工程管理硕士教育经验及其发展趋势,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管理课程设置可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拓宽知识面。从一二级学科层面来说,工程管理硕士学位教育不仅要包含工程技术领域的知识,还要包含管理、经济、财务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在工程技术领域,也不能只局限于该领域的专业知识,要对整个工程项目所涉及到的其他技术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
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和对实践对象的认识,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发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磨砺意志,提高承受挫折能力,培养进取精神。
开设综合性课程。现有课程内容是从实践中提炼,并按学科内在的逻辑而归类整理出来的。这种体系既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也便于教学工作。因此,应从综合的观点出发,改变各课程间分割的离散状态,把各种不同教学目标的课程整合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教学模块,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
重视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是教学质量的体现。学生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可得到进行科学研究、工程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与管理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论文选题应来源于现实问题,必须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