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选秀节目对当前声乐教育的启示
——以《中国好声音》为例
2018-01-25王丹
王 丹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重庆 合川 401520)
前言
回顾2012年首次出现在电视银屏上的《中国好声音》,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中国好声音》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凡是有音乐梦想,喜欢音乐的人都能够参加,关注率极高,是一档影响力非常大的声乐类节目,对当前我国的声乐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我国音乐选秀节目的现状
(一)音乐选秀节目数量增多
目前各种类型的音乐选秀节目逐渐增多,但基本上都是换汤不换药,创新意识不足。以《中国好声音》来看,它的出现掀起了音乐选秀节目的高潮,之所以能够取得好的成绩,主要在于节目制作人在借鉴和吸收国外节目的同时,进行了创新,四位导师背对着选手,凭着对音乐的鉴赏及感知能够做出决定,将怀揣着音乐梦想得人聚集在同一个舞台进行比赛,在多次对决中,表现优异的选手一举成名。而之后又出现了很多模仿该模式的选秀节目,形式上并无多大区别,缺乏创新,造成了观众的审美疲劳。
(二)选秀比赛公平性受到质疑
在各种类型的音乐选秀节目中,比赛制度是比较关键的部分,公平公正的票选环节是保证选秀节目质量的重要保证,而现在很多音乐选秀节目的真实性、公平性受到了大众的质疑,有的人觉得这是一种节目效果,主要是为了娱乐大众。从我国音乐选秀节目的现状看,确实令人担忧。
二、声乐选秀节目对当前声乐教育的启示
(一)调动了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中国好声音》顾名思义,就是从众多选手中选出好声音。“好”就是整个节目的宗旨。但怎样才能真正算得上“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从音乐的角度看,当然就是选手歌唱的技巧、表现力等方面。《中国好声音》节目的播出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当然学生占有了很大的比重,该节目激发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通过观看节目,学生对音乐更加喜爱,通过收听各种类型的音乐,让他们体会到了音乐的魅力,并坚定了自己学习音乐的决心,从而在音乐学习中大胆尝试,开拓创新,使声乐教育能够顺利开展。关于音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其音乐的表达方式也不一样,在节目中很多励志性歌曲,都能给处在迷茫困惑的音乐爱好者帮助,如在节目中,某位选手就唱了《海阔天空》这首歌曲,能够鼓舞学生,给予他们坚持学习音乐的力量,使他们能够朝着正确的人生方向迈进,从而使教师的声乐教育得到真正落实。在声乐教育中,教师应该全面借鉴“好声音”节目中的正能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育,调动学生音乐学习兴趣,这对提高声乐教育的教学质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新了当前声乐教育的思维
音乐是一种意识,在音乐教育中必须要进行创新。回顾《中国好声音》全程,就设置了各种环节,即全国海选——赛区甄选——导师转台初选——各组对决复选——决选等。节目中比较高明的一点就在于,导师们背身听唱。其实稍微想一下,导师们背身、转身的依据到底是什么?事实上,在整个过程中,最后赢得导师的认可的除了声音因素外,还包含选手们的声音条件、演唱效果、情感投入、舞台表现等等。传统的声乐教育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仅仅只是教授学生声乐技巧、基本要求等内容,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缺乏创新,也并未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音乐创造空间不足,使得他们无法积极去探索音乐。音乐教育本身就具有自由、开放性特征,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好声音节目的影响下,学生们对音乐有了更浓厚的兴趣,声乐教师也应该牢牢把握住这一趋势,进行创新教育,提高整个声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声乐教育中应该重视情感教育
在以往的声乐教育中,教师通常都将关注的重点放在音乐技巧等方面,而忽视音乐情感教育。殊不知,一首好的音乐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就是情感的注入,而不是华丽的炫技表演。只有当歌唱者投入了情感,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更能吸引人、打动人。在《中国好声音》节目中,声音中富有情感的学员更能得到导师的青睐。同时在唱歌中,“飙高音”“唱破音”“炫连音”的学员比比皆是,但是不管是专业歌手还是普通大众,谁都不想听到那些“高而不当”“破而不美”“华而不实”的歌唱。
以高音来说,一般出现在歌曲的高潮部分。除了需要歌唱者将音提上去外,还需要结合歌曲的情感要求,或高亢或低沉。总之,高音就必须要控制好,把控得当,情感到位,而不是撕心裂肺的呐喊。好的高音能够给听者心旷神怡的感觉,而那种故意喊出来的高音,无法引起听者的共鸣。同样的,唱“破”音也是歌曲演艺的一种技巧,当一首音乐不能将歌者的情绪表达出来时,不唱破就无法将激动、愤懑等情绪表达出来,“破”是一种需要,恰到好处的“破”给人一种怅然释怀的感受,但是那种一味的追求“破”,以“破”为能的歌曲,并不具备真诚表达之心,不但不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反而让人感到反感。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连接音,部分演唱者认为炫出花俏的连音是自己的能力,若旋律一致、和声正确、情绪到位,恰当地炫出这种连音会给整个演唱加分。也可以说是歌唱者的二次创作,是对原作的补充。但是,若仅仅只是随意的炫出这种本事,丝毫不关注其和原作旋律是否具有一致性,和声是否协调等,这样的“炫”必然会产生负面影响,既损坏了歌曲的完整性,还使旋律失去了美感,让听众别扭。无论是“飙高音”“唱破音”“炫连音”只要歌唱者能够尊重原创,为更深入的表现出歌曲的内涵或者是情感的需要,并且在歌唱者能力允许的条件下,这种“飙”“破”“炫”依然属于悦耳、动听之列。
由此可见,教师在声乐教育中,必须要重视音乐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歌曲演唱时,能够投入自身情感,在尊重原创作品的前提下,适当的添加一些演唱技巧,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必须要从旋律的起伏、力度等方面对真情实感表达的强调,让学生以情感人,从而使声乐教育能够顺利完成。
(四)声乐教育应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在声乐教育中,要使教学工作有效实施,就应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中国好声音》中,对观众最大的考验就是音乐鉴赏,有的选手实力很强,但由于观众鉴赏能力不足,所以不清楚选手们到底出彩在那些地方,只是跟随大众,盲目的说好。“好声音”节目中的几位音乐导师都具有很强的演唱能力,他们独具慧眼,发现音乐人才,这都源于他们对音乐具有很强的鉴赏能力。所以,在声乐教育中,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十分重要。一旦缺乏音乐鉴赏能力,即使再好听的音乐摆在面前,也会失去音乐本身的价值。在声乐教育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品读音乐,让音乐丰富他们的内心,从而能够真正理解音乐的本质和内涵。
(五)声乐教育要满足大众审美需求,趋于平民化
《中国好声音》备受称赞,大获成功,其成功之道值得我们去分析和探索。成功的关键点一在于,贴近于大众的生活,喜闻乐见。在节目中的人(歌手、评委);物(转椅、擂台);事(寻声求人、同曲对决)等的设计和包装,都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接受。其自身也不由自主的融入到亲友团,或者是各选手的粉丝团中,与选手们同喜同忧。贴近大众是节目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中国好声音》成功的关键点二在于,各导师平民化的表现。导师们公正的评价,率真的语言,高兴与悲伤从不掩饰,与选手们共进步,同喜乐,让这些歌坛界赫赫有名的任务变得平民化,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中国好声音》成功的关键点三在于,各选手平民化身份。在节目中,选手们都来自于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家庭,不身份和背景,草根歌手的大量涌入,拉近了节目和大众间的距离。而这些歌手的融入,也带给观众一种鼓励与感动。一批热爱唱歌的人,即使生活十分艰苦,他们也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在音乐的道路上发光发热。现今能够走上《中国好声音》舞台的人,不管是是否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也是一种能够感动大众的好声音。
对于从事声乐教育的工作者来说,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对自身的教学思想方式进行更新调整,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学生们的声音条件、表现力、情感的投入等各方面因素,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提高声乐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结语
本文以《中国好声音》节目为例,对其对我国声乐教育的启示进行了分析。《中国好声音》节目能够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理解音乐,为教师声乐教育的全面实施创造条件。在声乐教育中,教师应该牢牢把握住节目中的正能量,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和鼓励,提高声乐教育质量和水平,从而培养出更多的音乐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