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老子的“大音希声”看老子音乐美学思想

2018-01-25王玉玺

北方音乐 2018年18期
关键词:大音希声礼乐道家

王玉玺

(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200)

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产生于先秦时期,在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众所周知,“大音希声”是老子音乐美学思想核心内容之一,而老子究竟为何人,历史上一直没有定论。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提出了四个老子,一为比孔丘略早的李耳,又名李聃;二是与孔丘同时的老莱子;三是魏献公时代的周太史儋;四是魏国将军宗的父亲。究竟那个才是老子,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后来的学者们根据《老子》一书的问题及其所表现的内容,基本断定是在儒墨之后、《庄子》等书之前。也就推断《老子》约是战国中期的作品。

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提出的“大音希声”这一概念,是典型的中国式的概念。由于中国理论思维概念主要遵循的是内涵逻辑,因此更注重概念的内涵,即对概念内涵的领悟。笔者对于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了解甚少,如果只是从某一个论点进行论述,可能使得文章不会显得那么杂乱无章。

对“大音希声”的理解,目前来说有五种观点,一是认为最完美的音乐是没有声音的;二是认为最大的声音(音乐)听起来是稀疏的;三是认为“希声”即“无声”,与白居易《琵琶行》中“此时无声胜有声”同义;四是认为“大音希声”中的“希”作“望”解;五是认为“大音”即合道之音,“希声”主要指对音乐情感之声的超越。

至于其中的理解是否正确,就要从“道”本身去理解。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四十二章)

所谓“道”就是天地万物生成之前的混沌状态,是事物浑然不分的整体状态。也就是说,“道”是天地万物的总原理、总规律。看似有点像是柏拉图所说的“理念”,但又和柏拉图的“理念”不尽相同,柏拉图的“理念”是与希腊宗教密不可分的,含有神学意义;而《老子》的“道”则只有形而上学的意义,并没有神学意义。对于这种形而上学的“道”,说他是“无”,因为他看不到也听不到,但是“万物”皆有它生,又得说它“有”。

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章)

这些思想放在音乐美学中,就出现了一直在讨论的“大音希声”上。在课上,老师对于人们对“大音希声”的误解,都做了详细的解释:

一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句话其实只是说音乐演奏时,出现的“无声”是具有表现力的,与绘画中的“虚”做“实”相似,是为了更好地烘托有声之乐。

二是认为“大音希声”即“大音稀声”,认为是稀声之乐,即有声之乐。但是从“道”本身来看,“大音希声”是《老子》在论对道的不同态度及由来时提出的,既然道是不可见的,又是“无声”的,那么《老子》所推崇的音乐,应当符合“道”本身的特点,所以这个认为“大音希声”是有声之乐就不能成立。

三是儒家的“无声之乐”,即无声的天乐,这点个人认为是有它合理之处的,但是把“希”解释为“望”,也很牵强。

那么到底“大音希声”应当作何解释呢?在《老子》的第十四章中有“听之不闻名曰希”之句,和它并列的句子有“搏之不得名曰微”。夷在《尔雅》释曰:“无也”。故笔者认为“希”应释作“无”。从哲学的角度来考虑,部分学者认为,“大音希声”被认为是《老子》用来说“道”的。如:殷克勤首先根据《老子》给“大”下的定义——“强为之名曰大”,提出“大”不是“美”的意思;同时还指出:“《老子》的‘道’在实际的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一个空谈虚无的概念词,如果我们津津有味地把‘道’看成是产生万物之母的本源,那就和科学的人类发展史大相径庭。”虽然殷克勤认为“道”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是笔者认为,“道”虽然不是实实在在的物,但是我们却可以用抽象思维去把握《老子》所说的“道”。

与儒家提倡礼乐,和墨、法两家的反对礼乐相比,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则是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来探讨礼乐的。道家在看待礼乐时的态度非常不屑,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老子》第三十八掌),而且他们认为“礼乐”并不是真正的音乐,真正的音乐应当是“大音析声”和“至乐无乐”。虽然他们的角度有些极端,但是却能使音乐和艺术超出“礼”的约束,使音乐和艺术依照本身的规律去发展。但是其主张取消一切人为的有声之乐,而且还反对人民享受音乐,这并不利于音乐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也对后世音乐美学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老子的“和”“朴”“淡”“大”四个方面被很多人认为是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和范畴,这四个方面与音乐有所关联。简单理解,“和”即“音”与“声”的协和,“声”是自然存在的,粗糙的,而“音”使人由内心发出并经过大脑思维发出的感情;“朴”则是老子理想中的音乐美的本质是朴素自然回归本性的;“淡”即音乐美的标准,是老子提出的审美标准,构成了中国美学的玄妙精神等;“大”,这里的“大”一方面指“道”本身,另一方面指合乎“道”之特性的音乐,即最本源的声音。“大音希声”是一种哲学抽象和一种美学境界,“大音希声”作为人内在本质所存在的东西,无声音乐的是最本源即内心感受。在老子看来,有声之乐仅仅是表象,无声之乐才是音乐的本体。古代琴家的琴曲创作中也一向重视这种无声之美。在当今回归自然的潮流中,这种追求音乐与自然地融合显示出不可估量的意义。

其实在中国音乐美学研究中,十分欠缺的就是没有完整的中国音乐美学体系。一直以来人们都在争论音乐美学究竟是一门实践学科,还是一门理论学科。通过多年的讨论,大家也达成了一些共识。韩锺恩老师人为音乐美学是人用理性的方式去研究人如何通过音乐的方式所进行的审美活动及其结果的现象。

从《国语》到《乐记》,再到其他的乐论,中国音乐美学都慢慢体现出鲜明的理论化倾向。在中国音乐美学范畴体系中,中国音乐美学的原范畴基本都产生于先秦时代,汉代对儒家的礼乐进行了系统化的规范,奠定了礼乐范畴体系的完善,而魏晋时代,姬康等有对道家的音乐美学也进行了系统的思辨,奠定了道家音乐美学的框架。

在笔者看来,《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的观点,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在世界上也有很多人对此有所研究。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中国哲学中另有一个特异的宗派……是以思辨作为它的特性,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这就是理性。这派哲学及与哲学密切联系的生活方式的发挥者是老子。”

汉学家李约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很有成就,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发现了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他越研究就越发觉得老子学说的正确性,以至于在晚年时他称自己是“名誉道家”,使老子学说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这对中国哲学发展也具有深刻影响。

虽然庄子在对老子思想继承中有很多进步的思想,老子有些音乐观念也不如庄子的完善,但是作为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道家提出的“无名”、“无形”(“大音希声”)、“无为”作为道家哲学的基石,是道家对于人生思考的理论依据。老子音乐美学思想作为中国音乐美学研究中一个部分,仍旧需要长期的研究与挖掘。

对于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看法,笔者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静心钻研,笔者相信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蕴含着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希望可以在不断地学习中发现更多宝贵的闪光点。

猜你喜欢

大音希声礼乐道家
浅谈“大音希声”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大音希声,温婉如玉 Bowers&Wilkins PX
从“大音希声”看老子的音乐美学意蕴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二十五)
用庄严礼乐慰英灵励军民
漫画道家思想
大朴不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