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8-01-25孙梦琪
孙梦琪
(济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与理论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阶段的重要产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凝聚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的结晶提炼概括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2]这足以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与理论基础。
从国家角度,繁荣与富强永远是任何一个国家所追求的战略目标。从古至今,国家治理者只有将解决人民的财富与温饱问题放在第一位,先富民后富国,才能保证国家的治理顺利进行。而国家的治理者在历史早期就掌握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以及他们的伟大力量,因此民本思想是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讲求入世,强调“仁者,爱人”,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尤其统治者更应该以民为本。孟子则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将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除此之外,“和合”思想也是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需要把握的重要原则,“和”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念,同时也是万事万物相处的原则,“和”要求更有包容性,同时学会吸收借鉴、融会贯通,实现“和而不同”,共同促进发展,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正是强调了中和的价值所在。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从社会角度,人文主义铺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自由是与群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国家、民族的命运关乎个体的命运。在此基础上,道家提出了“道法自然”的主张,认为万事万物应顺从自己自然的状态,道家的代表庄子甚至提出了“逍遥”自由的人生哲学,而儒家提倡“入世的自由”。古人一直追求“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理想境界,并将平等作为一个终身目标去实现。儒家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尊重,墨家更是提出了“兼爱”的人世大爱主张,而法家则是在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刑无等级”。公正不仅是国家、社会治理上的价值准则,也是个人道德修养上的根本要求,孟子提出,“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而法家主张法的公正。法家是提倡法治的重要代表,管仲指出,“法者,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石斛也,角量也,谓之法”,商鞅认为,“法也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从个人角度,儒家的“仁”“礼”思想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重要思想基础。爱国在中华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中被认为是一种“民族气节”,因为爱国总是与民族兴亡、抵御外敌联系在一起,历经千年中华民族虽遭受多次外敌入侵却没有因此消亡,这与精忠爱国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中华民族爱国人士多之又多,如屈原、陆游、岳飞与文天祥。敬业要求克己奉公,对公私之分有着明确的态度。朱熹曾说,“凡事便有两端,是底即天理之公,非底即人欲之私”。敬业首先要以个体服从服务于集体,对待行业兢兢业业,这是一种基本的职业道德。从古至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诚”“信”的品德。《大学》言,“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而董仲舒以后,“信”与仁、义、礼、智共为“五常”,是为人处世基本的价值尺度。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商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3]。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阶段的重要产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凝聚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的结晶总结出来的,体现了鲜明的生命力与时代的特性。
第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地辩证分析以及批判继承。在任何时期,都要始终秉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本原则,不能盲目崇拜、拿来照搬,亦不能夜郎自大、完全抛弃。根据现阶段中国国情的发展趋势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充分融合,有取有舍,加以鉴别的分析吸收,扬弃那些腐朽、陈旧的思想观念,弘扬积极向上、符合新时代发展的重要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的先进思想。
第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以创新为导向的发展。首先,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的各个方面,通过舆论宣传、政府引导、公共服务等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内化为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实处,全民学习、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要更加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新定义与创造性发展。伴随时代的发展,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的内涵,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这就要求在规范各种礼仪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增加人民群众的文化归属感。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各种社会团体及组织也应发挥其各自的职责。
三、结论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辛勤的人民群众和众多思想家经过不断的社会实践与思想争辩将理论观念提炼升华,同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对后世影响极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等相关问题进行一系列重要讲话,并强调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与民族美德的基本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与思想基础。在新时期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始终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阶段的重要产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凝聚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的结晶提炼概括出来的。只有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与先进性,才能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升民族思想道德修养,同时进一步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与先进性,使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现代,在以文化软实力为核心的现代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4.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