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羊繁殖障碍的因素及处理措施

2018-01-25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8年5期
关键词:羊舍发情母羊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畜牧兽医站,江苏丰县 221700)

1 前言

在羊养殖场中,母羊繁殖障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母羊繁殖障碍包括发情、排卵、受精、妊娠、分娩和哺乳等生殖活动的异常,以及在这些生殖活动过程中由于管理失误所造成的繁殖机能丧失,是使母羊繁殖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引起母羊繁殖障碍的因素包含了遗传、疾病、免疫反应、营养条件、饲养管理、生殖内分泌机能等。总体来说,导致该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即需要能够以综合防治措施的应用实现母羊繁殖障碍的控制。

2 繁殖影响因素

在母羊养殖过程中,母羊繁殖障碍产生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四点:

2.1 环境气候问题

母羊的繁殖机能与环境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光照、温度以及湿度等变化都可能导致母羊因此出现繁殖障碍。如果母羊的生活环境具有较大的温度波动,则会使其出现冷应激或者热应激情况,在使母羊机体出现一系列生理反应后影响胚胎正常发育。

2.2 管理问题

平常的饲养管理是否科学合理很大程度上影响羊只是否感染疾病,主要管理因素包含饲料质量不足、营养成分不均衡以及饲料总量匮乏等,在其妊娠期,如果无法对足够的营养进行摄入,则将因此使胚胎出现发育不良情况,这样产下的羔羊会出现免疫力低下以及体重偏轻等情况,同时更容易患病。另外,母羊营养摄入不足还会影响母羊产后的正常发情。除此之外,做好母羊以及羊圈的定期清洁也十分关键,如果无法及时做好清洁工作,则会在滋生病菌以及寄生虫的情况下影响其繁殖。

2.3 繁殖技术性不育

对母羊来说,在具体发情症状方面与其他家畜相比不是特别明显。在实际养殖中,如果养殖户无法准确把控母羊的发情时间而错过母羊发情周期,就会导致错配以及漏配等问题的发生。而在人工授精环节,如果育种员的操作技术不够规范,或者没有做好配种器械的清洁与消毒等,都可能导致母羊出现空胎问题,这也是实际母羊繁殖中需要引起重视的部分。

2.4 传染性因素

生殖器官病原微生物感染也是导致母羊发生繁殖性障碍的一项重要原因。对于母羊来说,其生殖道很可能繁殖生长着病原微生物的,在人工授精时,如果没有做好操作控制,也可能因此使羊出现感染情况,并在分娩时微生物随着阴道分泌物以及胎水等排出体外而传播。且部分疾病也可能通过胎盘等传播给胎儿,进而导致发生更大问题。

2.5 营养性因素

在母羊的不同生理阶段,其对具体营养也有不同的需求,即在发育、泌乳以及生长这几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需求。其中,繁殖功能在具体营养条件方面的要求十分严格,如果在生长过程中存在营养缺乏的情况,则将因此影响到其繁殖功能。在营养物质存在摄入过量、比例失调以及摄入不足等情况时,则可能导致延迟初情期、降低排卵率和受胎率、引起胚胎或胎儿死亡、产后乏情期延长等问题的发生,且较高营养水平也有可能使母羊发生繁殖性障碍,如在母羊存在膘情过肥情况时,卵巢周边位置因存在过多的脂肪,进而导致不孕、配种以及乏情等问题,且将因此影响到仔畜的成活率。

2.6 继发性因素

在母羊产前,如产房存在温湿度变化较大的情况,或者空气存在污染等,则可能使母羊发生继发性感染,主要表现为不受孕、不发情以及妊娠后流产等。此外,母羊存在泌乳综合征以及产后不食等,也可能使其在产后出现不排乳以及无乳等问题。

3 综合处理措施

对于母羊繁殖障碍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处理措施:

3.1 适时清群

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要通过存优去劣方式的应用,淘汰生产性能较差的羊以及老羊,尤其是对于发现发情周期异常、繁殖性能低下且卵巢萎缩老化的母羊即需要及时淘汰处理。而对于经过相关治疗措施病愈的母羊,则需要积极采取相关手段做好其救助处理,以此发挥其生产潜力。总之在多次选择、分类培育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羊群结构。

3.2 严格消毒

在日常饲养管理中,要积极、不断增强养殖户的防疫检疫意识,做好卫生净化以及防疫检疫工作,通过防治措施的制定实现兽医卫生制度的落实,以此控制因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母羊繁殖障碍情况的发生。同时,要做好科学免疫接种,清楚了解羊群的妊娠、泌乳以及年龄等情况,对于怀孕后期的母羊,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暂停注射一切药物,避免因此导致流产问题的发生。最后,需要对场地建立科学合理的消毒制度,定期做好羊舍地面污水、皮毛以及日常饲养管理用具的消毒处理,一般来说,每周进行一次羊舍消毒处理,而每年在春、秋两个季节要做好2次彻底消毒处理。

3.3 及时治疗已发疾病

对于患病母羊来说,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治疗,则很可能会延误母羊的发情配种周期。在发情阶段,部分体内外寄生虫病等可能会对母羊的膘情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母羊的正常发情排卵期,导致出现“漏配空怀”的情况。对于该问题,即需要能够加强治疗工作,如果遇到高热性疾病则先进行退烧处理,并做好药物的准确选择,保证所选择的药物具有可靠以及合理的特点,避免因药物副作用影响母羊繁殖水平。

3.4 合理搭配饲养营养

对于患病母羊,需要做好足够的饲料供给,并在放牧过程中适当增加日照时间。在具体饲料种类选择上,秉承多样化的特点,实现足量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可消化蛋白质的供给,并做好胡萝卜以及苜蓿等新鲜饲料的补饲。在长期对青贮饲料进行饲喂的情况下,则可能因此影响到其瘤胃当中的pH值,对其中微生物活动产生负面影响,进而使其出现维生素缺乏以及蛋白质不足的情况。对此,在以青贮饲料为主的羊场,需要做好日粮当中青干草比例的控制,保证其在1/3以上,以此实现瘤胃当中微生物动态平衡的维持。而对于过肥导致不育的母羊,则需要饲喂多汁粗饲料,减少精饲料的饲喂量,同时增加母羊的运动量,报纸母羊的膘情在合理范围。

3.5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

在饲养过程中,需要给羊群建立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效降低母羊的疾病感染率,实现正常的繁殖生育目标,不断提升母羊的繁殖率。保证羊舍通风良好,夏季保持羊舍内部凉爽,冬季做好羊舍的防寒,减少羊群的应激,提高饲养质量。根据牧区以及农区具体饲养条件的不同,需要应用不同的饲养方式,即对于放牧的羊只,需要在同暖棚较近、具有丰盛牧草的草场当中放牧,而在暖棚舍内,则需要做好产羔栏的设置,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在母羊的妊娠后期,需要加强饲养密度管理,避免出现拥挤的情况。

3.6 药物预防

对于部分疾病来说,能够通过药物方式进行预防处理,即在饮水以及饲料当中适当加入保健药物,增强羊群自身免疫力,减少疫病发生。其中,常用的要用类型包含抗生素类以及磺胺类药物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成年羊对土霉素会有一定的中毒反应,所以,在应用时需要根据羊只的日龄及体重合理控制药物量。在春秋等疾病常发季节前,需要在养殖场(区)进行驱虫处理,驱虫药物可以选择如伊维菌素以及阿苯达唑等,也可以通过药浴的方式来防治寄生虫的发生。

4 结语

母羊繁殖障碍是羊养殖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因素很多,必须采取全面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母羊繁殖障碍,不断提升母羊繁殖率。对此,需要养殖人员能够高度重视,充分分析引起此问题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治措施,才能保证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1]汤继顺,朱德建,陈胜,等.安徽部分山区经产母山羊繁殖性状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畜牧兽医,2018,(3):40-44.

[2]杨发森.提高母羊冻配受胎率的技术要点[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7):84.

[3]杨庆武.母羊繁殖障碍的因素及处理[J].黑龙江动物繁殖,2017,(2):54-55.

猜你喜欢

羊舍发情母羊
高寒牧区装配式钢结构羊舍冬季环境参数测定与分析
奶牛产后首次发情行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季节不同类型羊舍空气质量分析
影响氯前列稀醇效果的因素分析
怎样识别受配母羊发情
秋季管好羊群要加强卫生工作
母猪不发情怎么办
奶山羊同期发情技术研究进展
繁殖期母羊饲养管理技术
吃狼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