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丹毒的检疫与诊治

2018-01-25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8年5期
关键词:疹块猪丹毒病猪

(双峰县印塘乡动物防疫站,湖南双峰 417700)

随着生猪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生猪的饲养方式不断丰富,与其相关的引进、交流、交易等活动也日益频繁。然而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利有弊,在给人们带来经济利益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疫病种类的增多、传染范围的扩大和病情的加重。一旦出现疫情,不仅可能造成整群生猪的全部感染死亡,漏检误检的患病猪肉还可能通过加工食用的各个环节将病菌传染给人类,导致人类的患病甚至死亡,后果严重。因此,在对生猪的饲养、卫生检疫及宰杀的各个环节中,提前预防病情、及时诊治病源、有效控制病情,已成为生猪养殖产业的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本文对生猪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猪丹毒的检疫及诊治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

1 宰前患病生猪的发病特征

1.1 疫情特征

猪丹毒顾名思义,基本发生在猪群,尤其易发生于架子猪和长生猪,在其他畜禽中鲜有发现。疫情的传播多数呈地方流行性和发散性,偶尔也有突然暴发的情况出现。高发时节为炎热潮湿的夏季、雨季,但在一年的各个时期都有暴发的可能,不能掉以轻心。

1.2 疫症的主要临床特征

宰前患有猪丹毒的病猪在临床上,主要有以下3种症状,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①急性败血症。病程为2~4d。症状表现为生猪高热稽留,结膜充血,卧地不起,体温高达42℃~43℃,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颜色由鲜红逐渐向暗紫过渡,指压褪色。食欲降低的同时,还会出现前期粪便干硬呈粟状,附有黏液,后期下痢,甚至便血的现象。各别猪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②亚急性疹块。病程一般在1~2周。在生猪的背、胸、肩、颈、腹侧、腿外侧等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且高于皮面的疹块,有棱角,多呈现方形或圆形扁平隆起,颜色为紫或红,指压褪色。③慢性心内膜炎。生猪明显消瘦,贫血衰弱,呼吸困难,毛皮无光泽。慢性关节炎导致关节变形、运动障碍。同时可能伴随生猪尾部、耳部甚至蹄部的干脱坏死,有的病猪皮肤成片坏死,变为黑色而脱落。还会导致猪体能的抗体减少,免疫应答能力降低。

1.3 猪丹毒的诱发因素

猪丹毒的诱发因素很多。潮湿闷热的天气,气温的急剧变化,生猪过度疲劳,投喂的饲料突然更换或者天气发霉、毒变都有可能诱发此病。此外还有以由剪牙或断尾方式不当、母猪带毒影响被哺乳的仔猪等原因传播。由种种诱因可以看出,保障猪场的卫生环境,及时修缮产床栏舍、地面等设备设施的重要性。有的养殖户在免疫接种期间在饲料中添加抗菌性药物添加剂,想要加强巩固效果,反而导致了机体的免疫细胞减少,适得其反,免疫失败。还有一些药物会抑制生猪的淋巴细胞增殖,同样降低其免疫应答能力,导致感染种种传染病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2 宰后病猪的发病特征

2.1 急性型症状

呈浆液出血性炎症。病猪肠黏膜出现出血点,十二指肠和胃部出现出血性炎症(通常为卡他性)。心肌炎症造成心包积水。代表性特征为全身淋巴结充血、发红肿大,切片多汁出血。脾充血、肿大,呈樱桃红色,切片后可发现白髓周围有圆形深色红晕,边缘钝圆,质松软。变色的肝脏充血,由棕红色逐渐变化为特殊的鲜红色。肾混浊、肿胀,皮质有暗红色出血点。肺充血或水肿。

2.2 疹块型症状

皮肤的疹块与生前无明显变化。有坏死性疹块,疹块的皮下组织充血,关节受侵害的,关节发炎、肿胀。

2.3 慢性型症状

病猪患有心内膜炎,听诊时有心脏杂音,二尖瓣上有椰菜花形状的疣状或灰白色溃疡性赘生物,其瓣膜厚重。肾脏梗死,肺脏充血,关节软骨糜烂变形,四肢关节(腕关节、跗关节为主)囊内积有多量由于炎症产生的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物,带红色黏稠状。

3 检疫方法

3.1 细菌学检查

取病猪高热期时期的猪心血、肝、肾、脾、心内膜、淋巴结和关节、疹块边缘的病变部涂片用,用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染色,镜检时,可见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散布于细胞之间,白细胞内可见成丛排列的、无荚膜和芽孢的细菌。

3.2 血清学检查

血清学检查可分为荧光抗体试验、平板凝聚试验、血清凝集试验和琼脂双相扩散试验四种。其中以荧光抗体试验和平板凝聚试验最为常用。荧光抗体实验是通过用荧光素标识的猪丹毒免疫球蛋白制成荧光抗体与抹片中的猪丹毒细菌发生结合,若菌体呈现亮绿色,即可定为猪丹毒阳性。平板凝聚试验通过观察被检血源或血清与猪丹毒抗原混合,是否能够凝聚,若两分钟内凝聚则为阳性。这两种试验最为方便快捷,易于操作。

3.3 PCR检测

PCR检测现已广泛应用于猪病的诊断,此检测方法特异性好,敏感性强。

4 检疫后的处理措施

应先根据流行病学、病理变化、临床症状做出判断,再结合实验室专业方法检查进行确诊。诊断时要注意区分猪丹毒和猪瘟的区别,它们在许多症状上相类似,但是在处理方法上有许多不同。猪丹毒患病生猪应紧急宰杀,并将带有细菌的猪尸体和血液深埋地下或者通过化学方式进行无害处理。由于猪丹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在发现疑似病例后,应立刻将猪群进行隔离。在确诊后,需要对所有猪进行测温排查,避免疫情进一步扩大。工作人员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保障自身的健康安全。体温正常的猪要进行药物预防,隔离后观察至少两周时间,没有发病迹象的可暂且确认为健康。及时为生猪接种疫苗是提高其免疫力,避免暴发疫情的最有效方式。这要求加强养殖户在免疫疫苗保存、运输、免疫操作程序方面的技术培训,还要重视猪的免疫能力相关知识的培训介绍,不断提高养殖户的知识技术水平。购买接种的疫苗时要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并根据养殖场的具体情况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遵循科学合理的程序进行疫苗接种。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避免由于细胞生成受到破坏,免疫球蛋白降低或不能产生导致的免疫机能障碍。

5 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是社会的热点问题,它最为贴近生活,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畜禽类食品安全是食品安全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止动物疫病与其所带来的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始终是一大重点。然而保障人畜健康,维护公共健康安全需要检疫员、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畜禽检疫工作不可或缺,不仅关系着各类禽畜群体的安全,关乎辛苦劳作的养殖者的经济利益,更关系着广大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需要我们时刻关注。如此重要且艰巨的任务,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只能由一名检疫员全部承担。再认真的人在工作中也难免会出现纰漏,这导致漏检、误检现象无法百分百杜绝。如果要在每个基层的屠宰场都配备高端的检疫设备,以我国目前的情况还难以达到。所以为了在现有条件下更好地完成猪丹毒的检疫和诊治工作,我们需要做到严格按照检疫程序进行检疫,不遗漏任何环节,忽略任何细节。争取早日做到确保人民吃上放心肉。

[1]袁琳.猪丹素病的诊断与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3,(12):65.

[2]王秀珍.猪丹毒的临床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J].畜牧信息,2014,(1):56-57.

[3]孙国斌.兽医法规汇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4]李长友.动物检疫员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5]农业部兽医局,中国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部屠宰技术中心,全国畜禽屠宰检疫检验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6]谢良棵,猪丹毒的诊断和预防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3,34(11):27-28.

猜你喜欢

疹块猪丹毒病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控
病猪喂药有办法
猪丹毒病原菌特性
生猪屠宰检疫中猪丹毒病的检疫及处理方法
猪丹毒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
猪链球菌感染分析诊断和治疗方案
母猪丹毒的诊治措施
猪丹毒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