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猪屠宰检疫中猪丹毒病的检疫及处理方法

2019-02-16李建云

云南农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猪丹毒紫红色菱形

李建云

(勐腊县畜牧兽医站,云南勐腊 666300)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和在皮肤上形成方形、圆形、菱形或不规则形的紫红色疹块,俗称“打火印”。此病是生猪屠宰检疫中查出较多的疾病之一,且近年来查出的病例有上升趋势,因此,做好猪丹毒病的检疫,对保障养殖业安全和人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检疫方法

1.1 流行特点

本病多发生在3-9月龄的猪,尤其以架子猪最为多发。主要发生在夏秋多雨炎热的季节,以6-8月为最多。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发病,也可经皮肤创伤或蚊蝇等媒介而感染。当带菌猪的抵抗力下降也可引起内源传染。

1.2 临床症状

1)急性败血型。最常见。突然出现高热,体温可达42℃以上,稽留不退,精神沉郁,伏卧不起,不愿走动,不食,粪干硬附有粘液,皮肤发生潮红,继而发紫。病程较短,常发生突然死亡,不死的转为疹块型和慢性型。

2) 亚急性疹块型。病初体温升高,食欲不振,1~2 d后在颈、背、胸、四肢和臀部皮肤上出现扁平凸起的紫红色疹块,界限明显,有的呈菱形、方形、圆形或不规则形,少则几个,多者数十个。随着疹块的出现,病猪体温有所下降,病情减轻,数天后疹块变为灰白色,凸起部逐渐下陷,最后形成干的痂皮而脱落,此型病猪如果及时治疗一般都能治愈。

3)慢性型。多由急性或亚急性转变而来。其主要特征是病猪体温时而正常时而升高,有的四肢关节肿大,跛行;有的发生心内膜炎;有的在耳、背及尾部发生局限性坏死,形成皮革样痂皮,很久都不会脱落。

1.3 病理变化

急性型病猪主要是胃及小肠有出血性炎症,尤其是胃底部粘膜潮红、肿胀,有点状出血,并有较多的粘液,严重时出血点密集使粘膜呈弥漫性暗红色。淋巴结充血、出血肿胀;脾脏充血肿大,质地柔软;肾脏肿大出血。疹块型病猪皮肤上有圆形、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紫红色疹块;慢性型病猪由于心内膜炎在二尖瓣形成菜花状的疣状物,这是该病的特征性病变,也是生猪屠宰检疫中判定猪丹毒病的主要依据。

1.4 病原学诊断

1)采集病料。可采耳静脉血或疹块内挤出的血液和渗出液,也可采心、脾、肝、肾、淋巴结等脏器。

2)涂片镜检。将病料进行涂片,自然干燥,火焰固定后,用革兰氏染色镜检。若发现呈单个、成对或小堆状排列形如正直或弯曲的小杆菌即可进行确诊。

2 处理

1)宰前检疫过程中发现患病猪应立即处理,病情较重的采用不放血方式扑杀后销毁,病情较轻的可进行隔离治疗,治疗的首选药物为青霉素。

2)同群猪全部进行体温检测,体温正常、无临床症状的准予屠宰,体温异常的进行隔离观察。

3)宰后检疫过程中发现患病猪肉应立即扣留封存,并销毁处理。

4)被污染的圈舍、场地、用具等用热碱水或石灰乳彻底消毒。

猜你喜欢

猪丹毒紫红色菱形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控
简述猪丹毒的屠宰检疫、处理对策
改进的菱形解相位法在相位展开中的应用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
猪丹毒病的检疫要点及防控措施分析
传统达斡尔族荷包色彩之紫红色探析
有毒
[“花花”词汇之五颜六色]Purple低调华丽与生俱来
菱形数独2则
菱形数独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