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周期”现象分析与对策

2018-01-25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8年5期
关键词:肉价规模化猪肉

(安徽省怀宁县金拱镇农业站,安徽怀宁 246121)

长期以来人们对“猪周期”现象都持负面看法,(百度百科)认为:“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指“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是价格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猪肉价格上涨刺激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增加供给,增加造成肉价下跌,肉价下跌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造成了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周而复始,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猪周期”,国家为此也出台了一些调控政策,比如“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储备肉(包括活体储备)补贴政策”等,试图“烫平”“猪周期”,诸如此类的认识和政策过于消极,不利于“猪周期”对生猪生产发挥积极的调节作用,不利于生猪产业的技术进步。

我们认为“猪周期”的积极意义在于:猪肉价格上涨(盈利周期)有利于生猪产业积累资金,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生猪产业,从而为生猪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有利于生猪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猪肉价格下跌(亏损周期)有利于过剩产能的淘汰,一些生产管理不善、技术落后、效益低下的生产者被淘汰,为下一轮生猪产能的扩张提供了发展空间,这种不断的发展,不断的优胜劣汰的过程有利于我们生猪生产水平的提高,我们完全没必要对这种“猪周期”现象进行政策调控,一些政策性补贴措施不仅增加了财政负担,而且造成了不平等竞争,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不利于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从2003年到2015年,我国生猪产业经历了3次完整的上涨——下跌周期,每个周期分别是3年、4年、5年,这种猪周期时间上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生猪产业生产主体的不断变化,现在我国生猪产业模式有三种:(1)传统的农户散养模式;(2)规模化养殖场(户)生产模式;(3)现代化养殖企业生产模式。农户散养投资少,随着生猪价格的波动,进入或退出生猪生产都很容易,他们的养殖行为具有短期性在以散养户作为生产主体时,相对应的生猪生产的周期性变化就比较快,持续的时间就较短。规模化养殖场(户)、现代化的养殖企业投资大,兴办一家规模养殖场或现代化养殖企业不容易,建设的时间也较长,一旦退出往往就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它的养殖行为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在以规模化养殖场,现代化养殖企业作为生猪生产的主体时,相对应的生猪生产的周期性变化就较慢持续的时间就较长,同时也意味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不拼个你死我活谁也不可能轻易退出。这些年猪周期明显变长说明了我国生猪规模养殖得到了快速发展。

2015年下半年到2017年底、2018年初我国生猪生产又经历了一轮上涨周期。2018年春节后,生猪价格快速下跌,行业普遍亏损,标志着生猪生产正式进入了亏损周期,按正常逻辑,此轮下跌周期将持续较长时间,持续时间会比上一个下跌周期的时间要长,极有可能持续到2020年,理由如下:

(1)2015年下半年起至2017年底、2018年初的超长的生猪价格上涨周期(盈利期)刺激了生猪产能的扩张,而且这种扩张的产能大多集中在现代化的养殖企业中,据农业部发布的消息,2017年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率(500头以上)已达48%,如果将100头以上,500头以下的规模场(户)也计入规模化养殖,我地的规模化养殖率将达到80%以上。

(2)猪肉消费无增长空间,并可能下滑,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我国猪肉消费总量已连续三年下滑,从2014年顶峰时期5719万t下降至2017年的5487万t,并有继续下滑的可能。

(3)经过这轮上涨周期,大多数规模养殖场资金链得到修复,抗跌能力较强。

(4)规模化养殖率已经很高,农户生猪散养仅限于自养自食,通过散养户退出而增加发展空间已经不现实。

综上所述,这轮生猪产业亏损周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论如何演变,淘汰过剩产能势所必然,对“猪周期”现象认识不清,前期行情踏空,现又无视风险盲目发展,如资金实力不够,极有可能发生资金链断裂而被淘汰,一些养殖水平不高、效益低下的规模场(户、企业)也将被淘汰。

影响生猪价格的因素很多,要准确判断价格走势是很困难的,比如生产者心理因素导致的抛售或压栏、疫病因素、国家环保政策去产能作用、中美贸易战、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等等;但我们一定要透过这种“猪周期”现象看清生猪产业不断规模化发展的趋势,同时生猪养殖水平不断提高,顺势而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此特提出以下意见供参考:

(1)传统的农户散养模式不是生猪产业的发展方向,面对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兴起和竞争,过去那种搭几间猪圈养几头或几十头猪就能发家致富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特别是贫困户养猪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生猪价格下行的风险和生猪养殖的本身风险,要将风险控制在自己能力能够随的范围之内,有部分贫困户盲目发展生猪产业,养十几头或二十几头的都有,风险极大。要实现生猪产业的振兴,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发展规模养殖才是唯一的选择,如盲目发展散养可能适得其反。

(2)规模养殖场要适当规避市场风险,主动压缩产能进行技术升级改造。

①肥猪要通过出栏,不可过分压栏,在此期间虽可能有反弹行情。但我们不一定能看得准、抓得住、赶得上,主动避险才是上策。

②适当提高淘汰能繁母猪力度,压缩产能。

③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大多数猪场的圈舍、设施、设备、方法等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正好抓紧此段时间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增强竞争力。

④进行一些生猪繁殖新技术的试验、储备,在时机有利时迅速恢复生产。

⑤实行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种养结合,提升综合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肉价规模化猪肉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探索走出规模化效益化地热发展之路
枣规模化控制杂交育种技术体系
猪肉将降到白菜价
猪肉价格连续回落 肉价仍将震荡下行
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动力减弱
冬瓜谣
猪肉价格要回归正常了?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