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教材中的语言变异能力
2018-01-24章倩玲
【摘要】随着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标准(CEFR)几经改版,德语学习者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相关情境中所展现的语言交际能力越发得到重视,而灵活的语言运用与符合情境的语言表达对于德语初学者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语言变异能力的培养或可为应对此标准的解决之道。本文基于前人的讨论,建构德语课堂中以学业为导向的语言变异能力这一概念,并提出适应于教材分析的具体评价标准。文中的实证部分基于对教科书的阐释与评价,并就这一问题展开评述:该德语教科书是否有助于培养德语学习者的语言变异能力?据此,本文对教材的编者和使用该教科书的德语教学者与学习者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语言变异能力 教材分析 德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H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8-0105-02
1.引言
学习目标
CEFR根据语言程度所应具备的能力将学习者分成A1到C2六个等级,并对每一级学习者在听说读写方面应具有的语言水平和交流能力进行详尽的描述。与此同时,CEFR聚焦如何跨越沟通障碍,尤为重视口语运用中语言的丰富性、交互性、連贯性等。即便是对于德语初学者,CEFR也要求其具备相对灵活的语言运用能力,以适应不同情景,尤其是高等教育语境的交际需求。CEFR针对初学者的灵活语言运用要求可总结如下:
能介绍或询问相关讯息,并能针对相应问题给出回答;
能够简单描述自身需求;
能与他人展开对谈,互相理解,并产生简单反应;
能适应简单情景,如日常生活、工作环境、学习环境等。
诚然,CEFR对于评估语言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和教育方针意义非凡,但达成这一标准对于以中文为母语,非德语专业的初学者而言并非易事。首先,连贯、流畅、交互的口语表达既是灵活语言能力重要体现,也是难点所在,根据相关研究(Popsuy-Johannsen 2015)以中文为母语的德语学习者在发音和词重音等问题上比以与日耳曼语族亲缘关系更近的语言为母语者遇到更大的困难。其次,非德语专业的学习者学习时间有限,通常只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却往往有在短时间内提升德语水平的学习目标或需求。此外,初学者受限于有限的语言知识及语言能力,较难灵活产生符合情景的语言反应。
根据歌德学院2015年度的全球DaF数据,德语在中国已经成为继日语后最受欢迎的第二外语之一。德语学习者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主要包括日耳曼文学、翻译和德国学专业的学生;另一类则是在语言班、辅修、选修等学习框架内的非德语专业学习者。可见,非德语专业学习者这一群体数量庞大且增长迅速。他们可参加歌德学院所开设的德语水平考试,其中也不乏须参加Test DaF,DSH或德国大学要求的相关语言考试者,而上述语言水平考试均参考CEFR。因此,本文选取以中文为母语,非德语专业的初学者为目标群体。
2.语言变异能力
语言变异能力被视为针对CEFR之高要求和目标群体在语言学习和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之回应。那么何谓语言变异能力?应如何理解德语课堂中以学业导向的语言变异能力?
随着本世纪社会语言学热的掀起,语言变异的现象、本质、特点、类型、影响因素和结果在国内学界得到了较为深度的讨论和系统的研究。而经笔者查阅,国内鲜少有关于语言变异能力的研究。“语言变异的层次和形式具有多样性,正确使用语言变异形式有利于日常交际的顺利进行,语言的使用者可以通过有意识地选择语言变异的形式来建构人际交往的意义”。根据Lehmann和Knapp(2006)和Lehmann(2007)的观点,语言变异能力是语言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Lehmann(2007)认为语言能力由系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变异能力构成。语言变异能力即为在复杂多变的语言变异下规范而灵活地使用语言。社会方言、地域语言、历史语言均属于语言变异。Kiefer(2017:199)则以德国销售人员的职业教育框架为出发点,提出应培养销售人员的语言变异能力。他提出语言变异能力是“灵活选择与运用语言的意志、意识和实践能力,它有助于完成专业任务,尤其是应对各异且多变的情景之挑战。灵活的语言选择即为符合角色定位、功能需求、所处情景的选择。语言运用须兼顾语义与词汇,形态与句法与实际的交际层面”。
由上观之,Lehmann和Kiefer分别从语言能力的理论层面和职业教育框架下的实际需求出发,对语言变异能力这一概念作出了界定。那该如何界定德语课堂中亟需培养的语言变异能力?
笔者认为遵循语言规范,符合话题、身份、情境的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语言表达应得体,应使语内和语外语境保持一致,并服务于交际行为。根据Eugenio Coseriu(1988)的语言能力理论,语言能力不仅包括通用语言能力和掌握某个语言的能力,还包括语篇能力,即富于表现的能力。可见,语言的表现力之强弱是衡量语言能力的重要标准。此外,语言变异能力要求语域(Register)和语言风格的灵活转换。韩礼德(1978:110)认为语域指交际过程中参与者所说的及其所从事的活动,语言发生的环境也被再三强调,这也就是后来所说的语域的三社会变量:语场、语旨和语式。三项变量将语内和语外语境进一步具体化。Biber和Conrad(2008)则认为语域是与特定情景相关的变体,包括交际语境、语言特点以及交际语境与语言特点之间的功能关系。基于此,语域的维度不仅包括话题、交际主体和媒介这三大变量,还包括语言特点和交际语境。语言变异能力也要求语域和语言风格随话题、交际、主体媒介、语言特点和交际语境的交替而变化。最后,在各种语域中灵活运用语言的意识是提升语言变异能力的保障。简言之,语言变异能力指遵循语言规范,符合话题、身份、情境的语言表达能力,语域和语言风格的灵活转换能力和灵活运用语言的意识。
3.教材分析
《欧标德语教程》由德国恩斯特·科莱特出版社出版, A1和A2水平的教材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经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教材包含学生用书、练习册和相应音频视频文件。该教材的主要教学对象是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德语专业学生和非德语专业学生,强调培养德语学习者的综合交际能力,尤其是口语交流能力。因此本文选取《欧标德语教程》A1、A2作为分析对象,以探究这一问题:该德语教材是否有助于培养德语学习者的语言变异能力?
基于上文对语言变异能力的界定,笔者提出以下教材分析的评价标准:
主题的多样性:日常主题;学业、专业相关主题
交际主体的丰富性
√动机:发表观点、传播信息、描述、指示、说服、阐释、闲谈等
√关系:人际关系(如朋友、同事、同学);社会关系(如对称或不对称、合作或竞争关系)
交际媒介的交互使用:广播、电话、面对面、电脑、手机等
交际情景的复杂性:空间距离、地点(如公共或私人)、时间距离、自发性
语言表达的得体度
√语内:词汇、语法、语音
√语外:话题、身份、情境
不断提升灵活运用语言能力的意识
教材中主题的多样性可直接创造富有变化的语内、语外语境,有助于构建多样的变体,因此教材中的话题既应涵盖日常生活和跨文化交际的常见主题,还应包括学业、专业相关的主题。而《欧标德语教程》A1、A2两册学生用书共二十单元所涵盖的话题,绝大多数来自日常生活,如旅行、饮食、愿望、自然、運动、家乡等,只有一个单元涉及工作与交际的话题,与学业生活相关的话题则较难寻觅。日常生活话题的丰富难以弥补学业领域话题的缺失,这不仅不利于德语学习者语言变异能力的培养,也可能对其涉及学业的交际活动造成困难。
交际主体的丰富性主要指交际主体动机的多样性和交际主体间关系的复杂性。教材中交际主体的交际动机对于交际行为有驱动作用,因此多变的交际动机是推动语言变异的直接因素。该教材的编者有意识地基于各单元话题创造了各异的交际动机,尤其是A1的第四单元后。举例而言,愿望和梦想这一话题涵盖了如下动机:介绍家庭,表达观点,谈论梦想,评论梦想,概述文章,描述照片,表达祝愿,创作歌词。丰富的交际动机能体现出编者培养学习者灵活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的意图,值得肯定。而与多变的交际动机相比,交际主体间的关系则显得过于单一。教材中的大部分对话发生在匿名的交际主体(A、B、C)、陌生人和同伴之间,交际主体间的人际关系仍较为单一。而教材中交际主体间的社会关系更是有所缺失,不论是对称或非对称的社会关系,还是竞争或合作的关系。举例而言,医患关系,某领域内专家和外行的关系,教授与学生间的关系均属于日常和校园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不平衡关系,交际过程中也容易因术语的使用、知识体系的不对等原因产生交际问题。简言之,交际主体间缺失的人际和社会关系压缩了语言变异,使之单一化。
交际媒介即语域的语式,是构成语域多样性的重要维度。且随着外语课堂的新媒体热,教科书的传统地位不断受到挑战,作为教材组成部分的交际媒介也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该教材中的交际媒介同传统教科书相比已属丰富。与教材相配套的音频视频资料可在线使用或下载,当然这也对学习场所的硬件设施有一定要求。学生用书和练习册的具体内容设置借助了广播、电话、电脑、手机等交际媒介,交际媒介的使用对于丰富交际情景,拉近交际的时空距离值得肯定。然而教材具体情境的设置往往只利用了以上交际媒介的信息传递功能,换言之,交际主体通常借助媒介多渠道地获取信息,而非与之形成交互作用,如练习册中借助于电话这一媒介设置的练习只要求学习者记录信息,而非进行实时反应,这一点就提升灵活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言,不免遗憾,也是传统教科书为新媒体追赶之处。
交际情景与语域密切相关,同语言特点也存在密切的功能关系。该教材中的交际语境就交际行为发生的地点而言已属复杂,不论针对公共场合还是私人空间,编者都设置了多种相对真实的交际场所。但是交际情景的自发性较低,练习册中大量听力、口语练习的情景设置为有计划的理想情景。
得体的语言表达既对语内因素,如词汇、语法、语音,也对语外因素提出较高的要求。语外因素主要指语言表达应契合话题、交际主体的身份、交际情境等,在此不再赘述。教材的编写重视词汇的积累和运用,不论是每单元后表达方式的总结,还是练习册中形式多样的词汇练习都能有所体现。语音训练也在学生用书和练习册中占据较大篇幅,具体体现在每单元的节奏练习,单元小结中词重音、句重音和德语韵律的练习,练习册中的口语练习。而语法的编写虽配合讲解视频,附之以单元小结和重点语法,但对学习者而言仍然缺乏逻辑性与系统性。最后,教材编写有意识地引导教材使用者培养交际能力,而对语言变异能力的培养尚处于无意识状态。
4.结语:建议
总体而言,《欧标德语教程》有助于德语学习者语言变异能力的培养。教材编写不易也无可能毫无瑕疵,因此本文既针对教材的编者,也向教材的使用者提出建议,以灵活使用教材。
针对编者,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第一,教材的话题分布应更趋于合理,即主题不应局限于日常生活领域,还应关注学业、专业甚至职业相关领域的话题,以丰富语场这一维度的多样性;第二,重视语旨的立体度和语旨间的连结,即建构起立体的交际主体形象的同时,更进一步丰满交际主体间的关系,使之形成身份多变且社会层次丰富的交际主体网络。具体而言,交际主体间关系网络的完善既应丰富人际关系,如同学、同事等,还要填补社会关系,如合作或竞争的关系,不对称的社会关系等;第三,教材应对突发的交际情景有所预设,不宜将与语域直接相关的交际情景完全理想化。练习册中部分练习题交际情景设置的自发性有待提高。
针对教材使用者,提出如下三点建议:第一,教学者在语法讲解时不必拘泥于本教材,此外讲解新的语法知识前可引导学习者打破教材单元,系统地进行语法小结,并可辅之以练习;第二,教学者在充分利用现有媒介的同时,可考虑将新媒体引入课堂或介绍给学习者,既可丰富语式,也可弥补教科书与学习者间交互性不足这一点。交际主体和交际媒介形成交互关系也可进一步提升学习者灵活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教学者应有意识地引导学习者提升面对语言变异的敏感度,以培养学习者在变体中灵活运用语言的意识。
参考文献:
[1]Biber, Douglas& Conrad, Susan (2008): Register Variation: A Corpus Approach. In: The Handbook of Discourse Analysis. Blackwell Publishing
[2]Coseriu, Eugenio 1988, Sprachkompetenz. Grundzüge der Theorie des Sprechens. Heinrich Weber Tübingen: Francke
[3]Halliday, Michael Alexander Kirkwood (1978):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 London: Edward Arnold
[4]Kiefer, Karl-Hubert (2017): Sprachliche Variationskompetenz in verkaufsorientierten Berufen. In: Facetten des Deutschen didaktisch, linguistisch, interkulturell. Universit?覿tsverlag der TU Berlin. 193-212
[5]K?觟nig, Tina M. (2013): Variationskompetenz als Bestandteil erfolgreicher Sprachverwendung. Dissertation zur Erlangung des akademischen Grades einer Doktorin der Philosophie
[6]Lehmann, Christian; Knapp, Karlfried (2006): Sprachliche Kompetenz. In: Neurolinguistik 20, 81-96
[7]Popsuy-Johannsen, Viktoria (2015): Probleme der Wortak?鄄zentuierung chinesischer Deutschlernender. GRIN Verlag. 24
[8]〔德〕扎比內·延特根斯,卡特林·索科洛夫斯基, 宛立群编译.《欧标德语教程A1(学生用书)》.《欧标德语教程A1(练习册)》.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
[9]〔德〕扎比内·延特根斯,卡特林·索科洛夫斯基, 宛立群、孙文莉编译.《欧标德语教程A2(学生用书)》.《欧标德语教程A2(练习册)》.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
[10]郭风岚.语言变异:本质、因素与结果[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6(5): 15-19
[11]张焱,赵丹.语言变异综述.现代语言学, 2018(2): 253-258
[12]《2015年歌德学院德语作为外语数据报告》,https://www.goethe.de/de/spr/eng/dlz.html 2018.09.29
作者简介:
章倩玲(1994-),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德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