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与高校英语教学
2018-01-24赵天舒
【摘要】学习语言需要了解文化。当下,国际交流日渐增多,国际贸易往来频繁发生,全球化趋势已不可逆转。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我国研究者多从外语教学入手来研究跨文化交际。高校英语教学大多遵循“语法加翻译”的授课方法,首先讲授课文中的语法现象,逐个罗列出其中的条条框框,紧接着进行逐句或逐段的翻译。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严重脱离了文化背景,并且存在诸多问题。高校英语学习是最接近学生走向社会进行社交活动的阶段,学生只学习语言知识而忽视了文化差异,就会造成交流障碍,产生交流双方的误解。本论文基于大量文献资料,解释了跨文化交际的定义与内涵,就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旨在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希望为改进当前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做出贡献。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高校英语教学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8-0092-01
一、跨文化交际的概述
跨文化交际(cross?鄄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 (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交际, 当交际双方分别属于不同的社会文化团体, 就会出现跨文化交际(贾玉新, 1994)。在交际的过程中,由于说话双方来自不同的国家,接受不同的文化教育,因此,各自遵循自己惯用的说话方式,并习惯于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对方的话语,这就有可能无法取得预期的交流效果,甚至出现交流障碍,产生误解。为了避免这种语言交流的障碍,需要交际者学习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进行流畅、高效的交流。
二、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
当前,我国研究者多从外语教学入手来研究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是在日趋频繁的国际间交往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它是一门新兴学科。另外,跨文化交际又与多个领域交叉,比如社会文化、社会语言学、言语交际学等。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密不可分。文化是语言的组成部分,语言又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习得一门语言,并不等于掌握了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具备了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所以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进行跨文化交际,减少或者避免出现交流障碍。
高校英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受传统英语教学法的影响,大多数英语老师都采用“语法加翻译”的教学方法,首先讲授课文中的语法现象,逐个罗列出其中所涉及到的条条框框,紧接着进行逐句或逐段的翻译讲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厌倦这种授课形式,从而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2)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强调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差异,学生虽然学习了英语的语法结构,但是他们的思维仍然是汉式的,从而在日常的交流中,学生容易说出所谓的“Chiglish”(中式英语),造成词不达意或者交流不畅的后果;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后,同学们不敢用英语表达交流,形成了“哑巴英语”的现象。
三、解決措施
第一,培养高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老师在课堂上除了注重语法讲授和翻译训练,还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精心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并且掌握适用于不同场合的表达方式。另一方面,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互联网,上课期间为学生播放一些文化方面的视频、音频等。这样,不但教授了学生课本中的语言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跨文化意识与能力。经过长期的练习和积累,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会很好的提高。
第二,教师上课内容除了教授语言知识以外,还要以视频或者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普及各种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比如:1)称呼不同,中国学生称老师为张老师或者李老师,而讲英语的国家的学生是不会称自己的老师为Teacher Zhang 或Teacher Li的。2)交谈的内容不同,中国人见面打招呼经常会以吃饭发起一段会话,而英语国家的人习惯谈论天气。3)打电话的方式不同,中国人打电话常常会说“你好,我是×××”,而英语国家的人习惯用“Hello, this is…speaking”。还有其他差异,比如说表示关心的方式,中国人看见别人身体不舒服第一反应就是让对方多休息,但是如果谈话的人是英语国家的人,对方就会理解为自己身体不够强壮,精神状态欠佳,更严重的后果就是交流不愉快,对话无法进行。只有平时课堂上的不断了解和积累,学生才能掌握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在日常交流中也不至于出现交流障碍或因文化差异而产生误解。
第三,《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85)对高校英语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写和译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和社会需要,迎接21世纪的到来,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已把过去的教学目的改为: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写和译的能力。虽然新的教学目的只修改了几个字,但是这样一改,教学目的就变得更加明确了,对高校英语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因为它强调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就是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在这些能力中,说是最难的一个,也需要师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避免“哑巴英语”。在课堂上,英语老师可以就当天的教学主题设置情景,比如在超市购物的交流,在餐厅就餐的对话,等等,并让学生身临其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编排并练习,最后展示给大家,老师还可以适当的进行点评。这样一来,学生不但掌握了当天所学的语言知识,还理解了它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四、结束语
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本论文所探讨的文化差异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英语教育者一直以来也在致力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措施。本论文中的观点也仅限于作者多年教授高校英语的经验所得,希望对高校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陈武云.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0(8).
[2]《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3]胡文仲.语言习得与外语教学[J].外国语,1984(1).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黎土旺.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2).
[6]罗承芳.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2004(11).
作者简介:
赵天舒,女,汉族,黑龙江省五常市人,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