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探索
2018-01-24毕亚杰
毕亚杰
在新形势下,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素质人才是推动国家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弊端不断凸显,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国际交流人才联合培养模式的应用可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国家输出更多高素质人才。
国际交流人才联合培养的必要性
我国高校从2000年开始大量扩招,高校教育开始实现大众化,我国也开始实现产业快速转型,进入发展新时期。但是,由于我国缺乏创新型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创新型人才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培养必须注重因材施教,提高专业性和综合素质。国际交流人才联合培养加快了人才发展步伐,体现出人才培养制度的特色和优势。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课程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而且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二是各个学科之间缺少交叉性,无法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三是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性和趣味『生。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视野比较狭隘,而且创新能力比较低,知识体系不完善,无法独立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要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加大人才培养改革力度,合理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突出人才培养优势,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
现代复合型人才必须具备以下能力:一是基础厚,二是高素质,三是能力强,四是具有国际视野,五是具有创新能力。我国人才培养必须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活动,提高人才的学术水平,为人才提供实践的机会和空间。在国际交流人才联合培养模式下,可以实行1+1培养模式,也就是在国内培养2年时间,在国外培养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建立国际交流人才联合培养制度,在学生刚刚入学时就需要为学生制定自学的方向和计划,学生不仅要了解国内最新动态,还需要了解国际最新动态,开拓眼界,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学生也要自行争取更多实践的机会,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
國际交流人才联合培养对策
教学方式多元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不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在新形势下,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一是案例分析法,二是头脑风暴法,三是小组探究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自主研究能力等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增强与国际友人的交流沟通。院校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来院举办座谈会,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析指导。国际交流人才联合培养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是无论哪种培养方法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实现有效教学。对于学生的培养需要贯穿学生成长和发展全程,是一项较大的工程。
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相比而言,国际交流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具有国际化教育的特点,学生在国内学习的过程就已经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在国外学习时学生可以学习到前沿理论知识,而且学生的外语水平也会得到提高,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二是通过学生交换的方式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学生在从国外回来后可以带回比较先进的课题和思想,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我国可以借助国际联合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统计数据显示,被派往海外的学生均发表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而且工作水平也比较高,学生的自信心也在增强。但是,在国际交流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应用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学生在被派往国外后,如何规范学生在国外期间的生活和学习状态,这是相关部门需要重点研究分析的问题。
我国院校不仅要积极拓展与国际单位的交流途径,还需要增强与国内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丰富合作的途径,扩大合作的范围。当然,国际交流人才联合培养离不开专业的导师进行指导,导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人才培养成效有较大影响。对此,相关部门必须完善导致培训制度,认识到加强导致培训的重要性,加大导师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鼓励导师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丰富导师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提高自身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的能力,进而提高导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更好的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国家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作支撑,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如果我国一直沿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思想会比较陈旧,目光短浅,无法与国际接轨。但是,在应用国际交流人才联合培养模式之前。相关部门必须详细分析国内人才培养现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来制定国际交流人才联合培养方案,合理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提高国际交流人才联合培养水平,实现国际交流人才联合培养目标,为国家输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满足国家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科研能力是当代人才所必需具备的能力,只有具备科研能力,学生才能自行探索,勇于创新,研发出更多新型产品,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人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发展的灵魂和基础,人才在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但是,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观念陈旧,无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无法满足国家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此,在新形势下,我国需要采用国际交流人才联合培养模式,丰富人才培养手段,优化人才培养内容,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但是,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相关部门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国际交流人才联合培养方案,提高国家交流人才联合培养水平。我国要增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并不定期派送国内学生到其他国家学习交流,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拓眼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进而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社会地位。但是,我国国家交流人才联合培养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实践经验,我国可以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合理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经验,实现我国国际交流人才联合培养目标。
基金项目:西京学院2015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际交流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探索”(编号:JGYB1559)。
(作者单位:西京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