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理于境融法于理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
2018-01-24陈东远
摘要:在课标指导下,教材的编写大多把计算教学融入到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不像以往的教材,把它独列出来,这应该说是一个利大于弊的改革,也是新理念下的一个教学方向。但却也让很多老师感到迷惘,是重“计算教学”抑或是重“问题解决”?并在这两难的选择中弱化了计算教学,导致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所减弱。
关键词:计算教学;问题情境;新理念
新理念下的计算教学,如何既吸收注重情境渗透、算理探究,又落实方法提炼、技能提高呢?下面略举几例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一、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炼算理的过程,充分理解算法的意义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教学时如能让学生在具体现实的情境支撑下,经历实际的操作体验,对于算理理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一年级“加法的意义”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提供的情景图,引导学生经历“合并”的思维过程,理解加法运算的意义:
师:看,我们的好朋友笑笑正笑眯眯地给我们提了一个数学问题,你们知道是什么问题吗?
生:老师,我知道!笑笑一只手拿了2支笔,另一支手拿了3支笔,她想问我们:把两只手的笔合起来,一共是几支笔呢?
师:好,我们像笑笑这样拿出铅笔,一只手拿2支,另一只手拿3支。现在把两只手的铅笔合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几支铅笔?
生:5支!
师:太好了,你们帮笑笑小朋友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实,我们还可以用学具来摆一摆。请同学们拿出2个小圆片摆在桌面上,用它们代表2支铅笔,再拿出3个小圆片,代表3支铅笔。现在,把小圆片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圆片?
生:5个!
师:很好!同学们,你们还能用其他的学具来摆一摆、说一说吗?
……
师:刚才我们解决的这些数学问题都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算式表示。
本案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现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抽象和验证的过程,使学生不断地积累经验,强化对加法运算模型的建构和理解。这个过程,对学生感受、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的本质,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 让学生体验操作过程,明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计算教学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探究等形式,让学生确实理解算理,自主掌握计算方法,形成技能。有别于传统的计算教学注重计算法则的传授,让学生熟记法则,然后机械模仿,强化形成技能。这样的计算教学,学生不理解计算中的算理,形成的技能与数学应用脱节,导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教学“分数除以整数”一课,在探讨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这个难点时,教师可准备一些规格统一的长方形纸张,让学生分一分,说一说:把6张纸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多少张?把2张纸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多少张?把4/5张纸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多少张?在“分一分”的活动中,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再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
(1)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当学生通过多方面的折一折、涂一涂、算一算得出正确结果后,又让学生“填一填、想一想”,总结了在上面活动中所产生的算式,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进行理解,引导学生将外显的操作过程进行内化,并从中得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三、 算用结合,合理处置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的关系
如前面所述,新课标的计算教学注重算用结合,多把计算教学融于问题解决中。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借助生活情境理解运算的意义,经历、体验并探索运算的过程,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体会运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
如教学“小数加减法练习”一课,可出示学校四评比中,五年级三个班得分情况统计表,让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观察分析,体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算意义和价值。
五年级四评比得分情况统计表
班级五年(1)班五年(2)班五年(3)班出勤9.89.810纪律109.89.8礼仪9.9109.8卫生9.9109.3(1)如果你是值日班长,你应把流动红旗给哪个班级?
(2)五年(3)班的卫生至少要多几分,才能拿到总分第一名?你想对他们班提出什么建议?
这样的设计把计算教学融合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利于学生从生活中找回运算的原型,把运算过程纳入到生活原型当中去理解,在解决问题中提升运算算理,反过来又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数学运算的应用价值,让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有效的结合。
四、 在计算教学中情境创设应注重简洁,避免过于繁复
近年来,多数老师都非常注重课堂前段的情境创设。创设情境是为了更好的为数学教学服务,最忌华而不实,喧宾夺主,特别是在注重算理、算法与技能的计算教学中,情境创设应符合所學内容的特点,利于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与目标,让学生在情境中能很快抓住数学本质的问题。如教学“分数除法”一课,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前面已经有了分数的加法、减法和乘法知识的铺垫,这几部分知识是和分数除法相互关联的。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当新知与旧知的关联程度越深,就越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本课的导入只需从复习旧知开始,唤起学生的经验,找到学习的起点和新知的生长点,无须再绕着圈子去创设花哨冗长的情境。
总之,计算教学应避免传统教学中机械重复的技能强化,应创设一个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的现实或模拟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学生自身的观察、分析、动手操作以及体验和应用中理解算理、总结算法,从而实现计算教学的最优化。做到情境设置与算理理解、算法提炼和技能提高有效融合,在问题解决与运算能力的提升中取得平衡,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计算的乐趣,并体验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
作者简介:
陈东远,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海澄中心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