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合唱有效融入小学班级歌唱教学初探
2018-01-24曾淑莉
曾淑莉
摘 要: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合唱是最直接可行、最能体现合作精神与共处意识的素质教育载体,能够培养学生对经典音乐的兴趣,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启迪心智、净化心灵,使学习更富有实效。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在小学班级歌唱教学中进行合唱教学,提高学生对合唱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关键词:合唱;歌唱教学;措施
合唱是一种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要求歌唱群体高度统一与协调,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合唱是一种直接可行、最能体现合作精神与共处意识的素质教育载体,具有投资少、易操作、普及广、意义大的特点。大力开展合唱教育活动能培养学生对经典音乐的兴趣,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启迪心智、净化心灵,使学习更富有实效。许多学校都将合唱活动作为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团队精神的一项重要教学工作。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所以在学校广泛开展合唱教育意义重大。而当前多数学校开展合唱教学仅局限于极少数学生参与的学校合唱团,普及型不强。要做到广泛开展,人人参与,就需要在课堂歌唱教学中有效融入合唱教學。
首先,要使一、二年级学生形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打好基础。一、二年级学生开始学习歌曲演唱时,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够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一、二年级的学生喜欢唱歌,更喜欢用他们那明亮的童声高声喊唱,他们觉得这样才能在教师面前表现自己的积极性。对于这样的现象,笔者是这样处理的:在每次上新课之前,笔者先复习上节课的歌曲,刚开始时学生总会出现喊唱、音准偏差、和音乐不配合等问题,当唱完一遍后,笔者要求学生用耳朵听音乐,在能听到音乐的基础上用自然的声音唱歌,再适当表扬那些唱歌有表情的学生。第二遍唱完后,笔者会让学生自己对比刚才唱的两遍歌曲,哪一遍更好听,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美,经过一次次的提醒和调整,学生慢慢懂得怎样唱歌才会美,也会越来越注意歌唱方法。
在一、二年级的音乐教学中,笔者不单单只是让学生独唱,还要让学生有意识地齐唱,进行简单的卡农式轮唱,并能够对教师的指挥动作做出反应,为合唱教学的融入打下基础。从三年级开始融入合唱教学。所以从一年级教学开始,笔者就会在歌唱教学中增加一些与合唱有关的简单游戏,如多种节奏同时拍击,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挥动作发出强弱、断连的音响效果等,学生玩得开心,学得用心,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多声部的魅力。
在一年级歌曲《星光恰恰恰》教学中,歌曲设计是每一句后面拍手“XXX”,笔者将它改成第二声部,用第一声部的同音支声,配上歌词“恰恰 恰”烘托出欢乐的气氛,既提高了学生对歌曲的兴趣,又让学生参与了二声部的表现。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在养成良好歌唱习惯的同时,对合唱有一个最初的认识,形成可以有多声部的意识。
其次,合唱融入歌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熟练把握和使用教材内容,循序渐进,并能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适当变化。
在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和掌握一定的歌唱方法之后,教师就可以逐渐融入合唱教学了。合唱的形式和种类多种多样,包含同声的、混声的齐声、轮声、领唱、重唱以及和声的、支声的、复调的、有伴奏或无伴奏等多种形式。漫无目的地在课堂教学中随意加入合唱,不但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反而会使学生丧失音乐旋律感,对合唱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所以,合唱融入课堂歌唱教学时要注重循序渐进。教材在这方面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并且也做得非常好。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不一定都能掌握教材的教学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很好地把握教材,并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如三年级上册《噢!苏珊娜》一课中,歌曲副歌的合唱部分就用到了很多单音反复。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师就要主动降低难度,如将八分音符简化为二分音符来演唱,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也能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又如四年级下册的歌曲《大家来唱》教学中,歌曲的两个声部既有平行三度,又有相同音高,旋律的跨度比较大,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难度稍微大些,所以笔者在教唱二声部时,先唱好两个声部每个乐句的开头音符。唱准之后,再把每个小节的第一个音抽出来,作为单音的长音练习,让学生加强三拍子的重拍音符的音准,最后一句一句合成,唱好一句巩固一句。这样把合唱的难度分解并降低,学生就能够一步步克服困难,最终完成教学的预定目标,感受参与合唱带来的成就感。
再次,教师要在合唱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合唱教学中来。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做感兴趣的事时,自然精神集中,学习效率高。学校校级合唱团的成员都是从全校范围内挑选而来的,绝大部分是喜爱音乐、并具有一定音乐素质的学生,所以训练时积极主动,热情高涨。而在班级歌唱教学中融入合唱教学时,情形显然是不一样的。在不同的班级中,不是每个学生都对歌唱感兴趣,更不可能每个学生都喜欢合唱,能积极参与到合唱学习中去。在被动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导致学生厌烦。合唱是一种集体协作的艺术形式,没有高度集中的精神,是很难开展和进步的。所以激发和提高学生对合唱的兴趣至关重要。
提高学生对合唱的兴趣,首先要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合唱的热情。“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途径与方式,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丰富音乐审美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多让学生欣赏教材外的合唱名曲,以美来打动和净化学生的心灵,感受合唱艺术的美。每一次欣赏歌曲《野蜂飞舞》时,都会给学生产生极大的震撼。《野蜂飞舞》歌曲描述的画面是一群野蜂在空中飞舞,翅膀扇动发出的声音忽大忽小,忽远忽近,变化万千。到最后才发现发出这些声音的竟然都是人,是一个合唱小组的表演。通过对《野蜂飞舞》的欣赏,让学生对合唱产生极大的兴趣。同时,笔者还常常给学生欣赏一些童声合唱曲,在欣赏过程中,学生在感叹别人唱得真好听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染,从而发自内心地喜欢上合唱,为下一步的合唱教学打下基础。可见,从审美方面入手,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引入合唱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endprint
同时,要让合唱教学活动开展得生机勃勃,教师要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合唱教学中。在进行合唱训练练习最基础的气息控制时,笔者会从“丝——”的长音练习入手,让学生学会关注指挥的强、弱、渐强、渐弱的手势变化,并能够做出相应的变化。学生在这种明显的强弱变化中,表现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感兴趣。当学生能很好地听从指挥的指示后,就可以由一个声部的气息练习逐渐过渡到两个声部的气息练习,再慢慢加入一些短音和长音的配合练习。学生在开开心心的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就掌握了合唱的呼吸方法,同時还训练了对指挥动作的反应能力。
鼓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所以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是提高学生兴趣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在合唱教学中,笔者经常会运用奖励盖小印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对合唱的学习兴趣。
最后,教师应注意区分班级歌唱课中的合唱教学和合唱团训练的不同要求。一般来说,校级合唱团的成员都是由音乐教师以全校学生中通过面试、选拔挑选出来的。由这些音色漂亮、音准好、节奏感强的学生组建的合唱团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和艺术水平,所以对合唱的演唱水平和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而教师在平常的、普及性的歌唱教学中的合唱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学生的艺术素质不均衡,条件各有差异:有的音准不好,有的节奏感不强,还有的学生甚至声音是沙哑的。所以教师不能以对学校合唱团的要求来对待每个班的合唱水平。对于歌唱课中的合唱教学,合唱教学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教师通过合唱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的同时,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经典音乐的兴趣,提高团队合作意识、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启迪心智、净化心灵,使学习更富有实效。
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合唱是非常重要的。由集体的努力所完成的音乐作品和带来的愉快,培养了高尚品格的人,这种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他还说:“合唱是最能使人受益的科目,因为它能够对所付出的努力给予最大满足的报偿……任何学校都有能力使合唱达到符合教育的标准,更进一步说,它同样对大众具有深远的意义。”可见合唱教学的作用非同小可。
在学校开展合唱教学,是实现审美教育,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在歌唱课中融入合唱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素养和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使学生积极进取,增强自信心、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在学校广泛开展合唱教学,在歌唱教学中融入合唱教学意义重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