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观察力的方法研究
2018-01-24李宁
李宁
摘 要: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要在生活中发现艺术的因素进行美术创作,除自身提高创作水平之外,还需要培养观察能力,通过直观的观察和表象分析,加强自身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将艺术的精髓和灵魂提炼出来,进行艺术创作,使美术作品具有生命力,同时也能提高艺术创作的层次和深度。本文针对高考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进行简述。
关键词:高考;美术教学;观察能力;方法
一、高考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高考是目前我国教育阶段一项重要的能力考核手段。影响高考成绩的因素有很多,如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知识水平不同,考试临场发挥和失误率的不同,考生面对高考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的不同等。对于高考美术考生而言,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考生艺术创作的水平。学生美术绘画技巧的培养是通过平时的训练和积累形成的,过硬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对学生艺术创作能力的提高是有促进作用的。
高考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创作习惯。美术教师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需要用正确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去观察,通过观察进行思考和创作,然后结合艺术创作技巧,将自己的思想和创作灵感融入作品中,这样的作品内容和表现手法更加富有活力,在高考应试过程中容易得到评阅人的青睐。
二、高考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
1.观察兴趣的培养
美术教师首先应该对学生的个性思维进行处理,要准许学生个性思维和个性观摩视角的存在。艺术本身没有准确的定义和具象概念,它更多的是思想的跳跃和创作者本身内在的表达。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对于事物的观察热情,使学生从多个层面和不同角度进行艺术创作。
2.通过观察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能力的养成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和艺术道路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由于自身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很容易将这些经验和方法无形地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在创作时候走了捷径,忽略了本身亲自观察和思维创新的创作过程。例如,在进行植物花草绘画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运用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思维进行创作,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加强自身对于物体的理解,融合于画作之中。所以在绘画过程中,有的学生观察侧重点在花的美感上,有的学生观察侧重点在枝叶和花的主干上,有的学生观察侧重点在花草整体的艺术效果上。由于学生观察的角度和理解程度不同,他们所创作的作品自然就富有多样性和创新性。所以在日常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跳出固化的教学模式,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思维的创新。
3.将同类物体进行对比,使学生的观察更加细微和深刻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即便非常类似和相近的物体也有其不同的地方,高考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物体的这一特点来对学生的观察力进行锻炼,通过两个同类的物体,让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但是很多学生的观察还停留在浅表阶段,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透过物体现象看到本质和内在,这就要求美術教学教师在方法上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夸张的表现手法去呈现两个相近物体的不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抽象思考能力。这种类比的观察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通过部分与整体相结合的观察,提高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物体往往是由很多部分组成的,他们之间有着互相依赖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在高考美术教学过程中,对于习作的背景布置需要考虑到整体画面和部分物体的整体协调度以及整体美感和整体意境。部分物体会影响整个画面的情境,整体的画面恰恰是由几个或者几类小物体构成的,所以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静物景观的组成部分进行观察,然后将观察到的特点融合在整个静物布景中,这样学生对于静物的整体理解能力将会变得更加深刻,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使画面变得更加和谐和富有生命力。通过观察部分,掌握整体的意境,从整体的角度去观察静物的光和影的变化,虚和实的变化,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所创作的作品也富有一定的深度和美感。
高考美术教学过程中,观察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观察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细微观察和科学观察事物的能力,为学生提高绘画水平和创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通过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在绘画水平有所提高的同时,能通过细微的观察去领悟物体内在的美,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和表达,实现思想与绘画技术的创新,能更好地适应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在考前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技巧,对高考临场发挥和创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汤进峰.在高考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观察力的重要性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2(20):1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