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内部审计公开路径初探

2018-01-24刘飞宇

财会学习 2018年2期
关键词:内部审计高校

刘飞宇

摘要:审计公开是一项重要的监督制度。十八大以来,在国家强制推行政务公开的大背景下,政府审计已逐步适应环境,逐渐创新审计公开的范围和方式,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沟通日渐密切,并产生不小的影响和成效,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国家审计公开尚处于发展初期,审计公开的过程中也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障碍,如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公开的信息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等。国家审计如此,更何妨说内部审计。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在审计公开方面尚未正式起步,本文将重点阐述高校内部审计公开这一重要制度的意义,分析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公开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关的路径及策略。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审计公开

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的权属意识、参与政治的热情空前高涨,对于政府如何运行、是否高效运行的监督意愿不断加强,这也督促政府不断加快转变与人民的沟通方式。尤其是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作出系统部署,各政府组成部门正加紧步伐组织贯彻落实,作为事业单位的高校也在财务预决算方面有所突破,但在内部审计领域尚未正式起步。

一、高校审计信息公开的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对学校管理层的监督

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大力投入与高校腐败案件频发的反差不断催生内部审计工作地位的提升,内部审计工作已成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预防惩治腐败的中坚力量和重要抓手。进一步将审计信息在适当范围内公开,一方面及时把审计发现的一些苗头性问题公之于众,倒逼学校管理层及时整改落实,加深领导干部对审计监督的敬畏,促使领导干部主动规范经济行为;另一方面为师生员工主动参与监督管理提供便捷渠道,降低监督成本。

(二)有利于加强对审计行为的监督

从传统的观念上说,纪检监察和审计被称为高校管理机构中最神秘的职能部门,这种神秘主要来源于其对审计过程中相关信息的保密,但同时也使得审计监督行为本身缺乏监督。近期曝光的一些“灯下黑”案件反映出审计领域也并非是一片净土,部分审计人员确实存在徇私舞弊、以审谋私等行为,大大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公信力。“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审计信息的公开有利于促使审计人员规范审计行为,让师生员工全面深入了解审计工作,自觉加入对审计工作的监督,提升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高校审计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支撑

在现行法律体系下,审计公开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持。在审计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高层次的立法中,并没有针对审计信息公开的强制性条款,部分条款甚至与现行审计保密制度存在矛盾,部分高校内部直接将审计信息定位为机密级事项,未经许可禁止向外部披露。同时,高校的内部审计独立性存在不强,内部人员关系、人情关系复杂,而审计结果等信息往往揭示的是学校及其部門自身存在的问题,审计信息公开往往会遇到来自学校各级领导的阻力。即使公开的信息也可能经过过滤,导致审计信息公开不充分,当公开的审计信息与公众的预期出现较大差异时,容易引起公众的质疑,进而影响到内审部门的公信力。

(二)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多为专业技术人员,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尚未达到信息公开的需求。一方面现代审计面对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业务越来越复杂、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而内审部门现有的人才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果公开的审计信息存在事实认定不准、审计定性失误的现象,使被审计单位产生声誉损失,审计权威将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审计人员长期习惯以内部沟通为主的信息传播模式,突然曝光在信息公开的环境下,驾驭复杂形势的心理准备和基本能力不够强,如若处理不当,审计公开的效果将适得其反。

(三)公开的信息存在误读风险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审计工作具有自身的特性与特点。尽管近年来审计工作在社会上起到了极大的反响,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普通民众对于科学、准确、完整地解读审计信息还有困难,易引发师生对审计信息的误读,从而加大审计公开的风险。

三、高校审计信息公开路径及策略

(一)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和规范

审计信息公开应有一整套成体系的法规制度和规范加以保障。宏观方面,国家应推动《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在“三安全一稳定”的前提下明确审计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范围;微观方面,高校内审机构应主动作为,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建立一套系统完整、贯穿于审计公开全过程、便于遵守和执行的审计公开内部工作制度,将审计行为和审计结果纳入审计信息公开范畴,确保审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为审计公开安全有序进行提供保障。

(二)提升综合素质铸就审计信息质量

“打铁还需自身硬”。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信息质量将决定审计信息公开的效果。审计人员应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强化业务培训等学习机制,进一步完善审计管理制度和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加强以实践为重点的能力建设,把提高审计工作水平作为降低审计公开风险的基本保障。在建立良好机制方面,要加强对审计公开的审查,对拟公开的信息进行专门论证。

(三)加大审计宣传和舆情引导

在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要主动作为、拓宽思路对审计知识进行宣传和普及。要运用新媒体等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审计宣传进行多方面的创新,使审计工作逐步深入人心,使公众对审计机关的职能定位、专业标准、所负责任等形成正确认识。同时,建立审计部门与师生员工的沟通渠道,加强社会引导,避免师生对审计信息的误读,消除对重要敏感事项的猜疑,规避审计公开风险。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审计处)endprint

猜你喜欢

内部审计高校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