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建设

2018-01-24高生文

关键词:体现

高生文

〔摘要〕高校学报普遍存在同质化问题,特色栏目建设成了学报改变现状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功能语言学”栏目为例,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对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建设方法等进行了全面论述。我们认为,学报特色栏目建设是学报发展的有效途径,栏目设置越靠近语篇,特色越明显;而特色栏目建设须以学报所处情景语境为依据,充分体现学报拥有的对学报特色栏目建设起决定作用的历史文化、编辑、学术等语境资源。同时,文章揭示了处于系统一极的特色栏目的特色是由相当数量学术语篇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积淀形成的,学术语篇的创新性越大,特色形成得就越快。

〔关键词〕功能语言学;特色栏目建设;体现;例示;系统与示例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7)06-0045-07

引 言

高校是学术和科研重镇,高校学报是学术和科研的主要体现平台。国内高校学报有2508种,占所有学术期刊1/4强,其中人文社科学报有1300余种[1]。高校学报是高校主办,高校发展直接影响学报的发展,由于高校综合性发展等因素,高校学报具有综合性。因此,高校人文社科学报尽管数量庞大,但普遍存在低水平重复、质量差、影响小、同质化、千刊一面等问题,学报在高校内和学术界的影响和地位十分尴尬,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科技迅猛发展的潮流中显得捉襟见肘,难以适应。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就成了刊界关注的焦点。教育部于2003年和2004年分别启动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实施方案”,即“名刊”和“名欄”工程,有力地推动了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的建设。随着“二名”工程的实施,特色栏目建设逐渐成了学界和业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有关研究的数量不少,而研究主要是对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经验、做法等进行描述,对特色栏目建设的特色形成、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讨论较少,从理论上对特色栏目建设进行探讨的研究更少。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视角,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功能语言学”栏目为例,对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建设进行讨论,企冀为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建设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进而为编辑学的深入发展有所贡献。

一、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简述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以人类学和社会符号学视角来研究语言的,认为社会是一个多层次的符号系统,语言和文化就是其中的两个不同符号系统;重视语言使用、语言使用环境及语言和语言使用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在符号层次关系的研究中,Halliday提出了两个核心概念,即体现(realization)和例示(instantiation)[2]。从纵向看,不同符号层次之间存在体现关系,其中,语言体现语境,语境被语言体现,语境决定语言。从横向看,同一符号层次内存在例示关系,其中,在语言层内,作为系统(system)的语言和作为语篇(text)的语言是语言符号的两极,语言系统是语义潜势(potential),是语言制造意义的总资源,具有无限可能性,是语言长期使用形成的理论和规则,语篇是系统的示例(instance),是人们在表达意义的过程中从语言系统中选择的结果。同样,在语境层内,作为系统的文化语境和作为示例的情景语境处于语境层的两极,文化语境是潜势和规则,情景语境是示例。系统和示例之间构成一个渐变体(cline),其间有无数中间内容。我们可以从系统和示例两极来考察这些中间内容,从系统一极看,这些内容是次系统,从示例一极看,这些内容是示例类型。从语言和语境系统看,这些内容分别是语言次系统和语境次系统,从语篇和情景语境一极看,它们分别是语篇类型和情景语境类型。系统和示例不是两种不同的现象,而是从不同角度考察的同一种现象的两个方面,系统是从更长一段时间考察的示例,示例是即时考察的系统,就像气候和天气一样,气候是长时考察的天气,天气是即时发生的气候[3](26-29)[4](12-16)。

Halliday关于语言和语境关系的研究为语言如何使用、语义如何从社会进入语言、系统如何生成等问题找到了答案,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二、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的高校

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建设

人文社科学报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的学术论文,人文社会科学和学术语篇构成一个学术渐变体,并处于这个渐变体的两极。学报栏目处于这个渐变体的中间,从系统一极看,是学科次系统,从语篇一极看,是一个语篇类型。学科是由相当数量体现学科研究的学科语篇积淀而成的,学报栏目的设置越靠近学科语篇一极越具体,越有特色,因此,栏目设置的学科层级越低越有特色,二级学科比一级学科有特色,三级学科比二级学科有特色,以此类推,以具体学科研究问题设置的栏目特色最大。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境与语言是两个不同的符号层次,语言体现语境,语境决定语言。这就为学报栏目设置提供了方法和依据。学报的栏目设置要根据学报所处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来定,并不是栏目设置的学科层级越低越可行,越成功。脱离具体语境,为特色而特色的特色栏目是没有特色和意义的,当然,也不可能成功。在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大潮中,那些特色栏目没有特色、没有质量、稿源不足、无以为继等问题都是忽视具体的语境导致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创始人Halliday把情景语境概括为三个情景语境变量,即话语范围(field of discourse)、话语基调(tenor of discourse)和话语方式(mode of discourse)。话语范围指实际发生的事,包括行为主题、目的、结果等;话语基调指社会行为的参与者,包括其地位、角色等;话语方式指语言在交际中起的作用,包括媒介、渠道和修辞方式。人文社科学报可根据社会热点问题、学科前沿问题等(即话语范围)设置特色栏目,也可根据研究参与者资源、编辑资源等(即话语基调)来创设特色栏目,还可以根据予以体现的媒体、渠道等方式(即话语方式)来设立特色栏目,理想的状况是能基于这三种资源来设置栏目。《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功能语言学”栏目是根据学报的具体情景语境设定在功能语言学这个二级或三级学科之上,就是因为该学报拥有的独特而优秀的参与者资源:编辑行为和科研活动参与者,即话语基调,从而有了独特的优势学术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引领学术,促进栏目的可持续发展。该栏目主编和编辑拥有功能语言学方向的博士学位,除了从事编辑工作外,还积极从事相关学科的研究工作,成果丰富,有一定学术影响,在学界社会地位较高,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一定话语权,与国内外知名学者人际关系密切,其社会距离近,更为重要的是其行为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报的学术影响力,促进学报的发展,为功能语言学界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科发展,因此,《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功能语言学”栏目得到了国内外功能语言学界学者们的大力支持,拥有国内外巨大的优质学术资源,能时刻站在学术前沿,引领学术发展。该栏目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学术期刊(包括外语类专业期刊)唯一一个“功能语言学”专栏,栏目设置以来其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关于该栏目建设的具体情况在下一节论述。endprint

另外,在系统-示例渐变体中,语篇从示例到系统的变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具有渐变性,在一个语篇中体现的某个学术观点要发展成一种学科或学科分支需要经过长时间大量的研究才能完成。学报特色栏目处于学科系统的一极,栏目特色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相当时间的积累才能形成。栏目特色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形成呢?这在某种定程度上是由栏目所刊发的学术语篇,即示例的创新性决定的,语篇的创新性越大,语篇对系统的贡献就越大,栏目的特色形成就越快。因此,重视稿件质量是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重点之一。那种急功近利,重名不重实的办刊观念是办不出特色栏目的。《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功能语言学”栏目经过近10年的努力才逐渐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成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和“北京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名栏”。

三、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功能语言学”特色栏目建设

(一) 学报与“功能语言学”栏目概述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于1985年创刊,历经《北京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理论纵横》等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现已从季刊(2013年前)改为双月刊(2013年后),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3975/C,国际标准连续刊号为ISSN 1008-2689。该学报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始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理念,以求实、求深、求新为刊发论文原则,以学术质量的不断提升来谋求学报的长足发展。经过努力,学报的学术影响力持续增长,成功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会员期刊、人大复印书报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等,曾先后多次获得“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科学报优秀期刊”、“首届《CAJ-CD规范》优秀期刊”、“北京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名刊”、“北京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期刊”等多项荣誉。

其“功能语言学”栏目自2008年设置以来,指导思想明确,推出了一大批在功能语言学研究领域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在栏目(后以“专题研究”形式设置)建设中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体现了明显的学科优势,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目前,该栏目是《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重点建设栏目。“功能语言学”栏目获得了“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北京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名栏”等多项荣誉。

(二) 栏目宗旨

北京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正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大学。有鉴于此,学报于2008年特别设置了“语言学”栏目(后改为“功能语言学”),目的是为文科的发展,尤其是为国内外语学科水平的提升打造一个交流平台,从而促进学校与学界的文化建设,最终繁荣学校和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栏目宗旨是:立足高校、倡导人文、求实创新、引领学科。

(三) 历史沿革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功能语言学”栏目自2008年设置以来,经历了“规划建设”、“改革探索”和“深入发展”三个阶段。

1. 规划建设阶段(2008-2009)

在“十一五”建设初期,北京科技大学外语学科本科专业、硕士专业的设置已初步完整,拥有了英语、日语和德语三个学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在这种情况下,外语学科的内涵建设被提到了全校学科发展的议程之上。在校、院两级的探讨中,外语学科带头人何伟教授(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其重点研究领域之一是功能语言学)提议在学报中增加“语言学”栏目,这一提议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學版)》“语言学”栏目应运而生。从2008年第一期开始,学报增设了“语言学”栏目,何伟教授兼任栏目主编和栏目编辑。

在“语言学”栏目规划建设阶段,栏目宗旨、发稿原则、审阅程序、编校标准等一一明确化,在此前提下,特别强调了栏目建设与国内外外语学科发展的关系,即:栏目引领学科,学科推动栏目。2008至2009年八期学报中,栏目共发表八组语言学领域的学术论文,每组基本为五篇左右,均为语言学界,尤其是外国语言学领域的前沿动态研究成果,汇集了语言学界专家学者的独到见解。此栏目发表的论文一经与读者见面,就得到了广泛好评。

2. 改革探索阶段(2009-2010)

如何进一步提升栏目学术水平以及栏目在学界的影响力,是改革探索阶段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与学界专家及相关学术期刊主编研讨后,语言学栏目决定逐步向国际语言学界专家学者约稿。为此,何伟教授将学报的组稿与国内外外语学科的学术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主办和参加外语学科国际学术会议期间,通过对前沿问题的研讨,特别邀请了相关专家为学报撰稿。这一举措得到了国际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栏目在2009年第二期和第四期刊发了国际著名功能语言学家、加的夫模式创始人、英国加的夫大学Robin Fawcett教授原创论文。

栏目的约稿范围从国内扩展到国外,一方面使论文质量有了很好的保证,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栏目以及学报在学界的影响,从而带动了整个学科的发展。

3. 深入发展阶段(2010至今)

在前期取得了较好效果的基础上,“语言学”栏目在这一阶段集中思考的是“特色”问题,栏目特色化成了栏目发展的主要方向。与语言学类以及外语类专业期刊相比,一个以工为主的高等学校的社会科学版学报中的“语言学”栏目要想办出特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每一组稿件一般包括五篇左右论文,如果主题比较分散,就不容易体现学科特点,也不容易引起读者的高度关注。鉴于这种情况,“语言学”栏目紧密结合国内外外语学科的发展,以学科发展的主要方向为引领,每期均刊发专题研究论文。相应地,栏目名称也做了调整,自2010年第三期开始,栏目由“语言学”改为“专题研究”,自2011年第一期开始,栏目又改名为“功能语言学研究”,随着期刊刊期由季刊改为双月刊,自2013年第一期开始,栏目进一步改名为“功能语言学”, “功能语言学”栏目所刊论文主要是围绕七个不同的主题来展开的,七个主题分别为:“语用学”、“多模态话语分析”、“功能句法”、“语篇及语类”、“语境理论”、“语法构建及应用”及“功能与认知”。这些主题又都属于功能语言学流派研究的主要领域,即主要话语范围。endprint

除了强调“主题”特色外,“功能语言学”栏目同时注重作者的区域建设。除了关注国内以功能语言学为主要研究领域的高校作者群体外,该栏目放眼国际功能语言学领域,栏目主题更加全面,学术资源更加丰富合理。

同时,为适应栏目发展,学校为学报专门从北京大学出版社调来一名从事外语学术出版20多年且专业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博士,任该栏目的专职编辑。优秀的栏目主编、编辑和国内外功能语言学学界形成良好合力,形成决定栏目建设资源的主要话语基调,这就为栏目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更加坚实基础。

(四) 办栏思路

“功能语言学”栏目设置近10年来,刊发了260多篇高水平的原创学术论文,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被学界和业界评为特色栏目和名栏。办栏思路如下:

1. 学科推动栏目,栏目引领学科

值学报所在高校提出建设外语学科内涵之际,具体讲,即重点建设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使之带动整个外语学科发展之际,学报增设了“语言学”栏目,这为语言学专业,尤其是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创建了一个优势平台。近几年来,在栏目与学科的相互促进下,栏目的建设愈发显示出其勃发的生命力——特约组稿工作顺利,自然来稿数量日益增加,文章检索率、下载率、被引率快速攀升,在学界影响广泛而深入;学科的发展也生机盎然,成效显著——北京科技大学于2011年3月获得“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国内外已有十几位著名语言学家或知名学者成为学校的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比如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创始人、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荣休教授Michael A. K. Halliday先生,澳大利亚麦考利大学荣休教授Ruqaiya Hasan先生(已故),英国加的夫大学荣休教授Robin P. Fawcett先生,香港理工大学英语系主任Christian M. I. M. Matthiessen教授,香港城市大学Jonathan Webster教授,英国加的夫大学Adam Jaworski教授,英国利物浦大学Geoff Thompson教授(已故),北京大学胡壮麟教授,原中山大学黄国文教授,复旦大学朱永生教授,同济大学张德禄教授,厦门大学杨信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田贵森教授等等。这就既为学科发展打下更扎实的基础,同时又为栏目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2. 主题触发研讨,研讨衍生主题

北京科技大学功能语言学研究团队在国内外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多次举办高水平、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会,比如2008年3月份的“第八届中国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术活动周”,2009年11月份的“第一届中国系统功能语言学战略发展研讨会”、“第五届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高层论坛”,2010年5月份的“第六届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高层论坛”,2011年5月份的“北京科技大学功能语言学研究中心成立仪式”,2012年12月“第一届中国系统功能语言学战略发展研讨会”,2013年7月“世界语言:角色和功能国际高层论坛暨Journal of World Languages期刊发布会”,等等。上述学术活动的举办,可以讲,在一定程度上源自学报“语言学”栏目,栏目多期稿件的主题,尤其是专题研究稿件的主题,触发了学术活动的展开。比如在两届“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高层论坛”活动期间,多数参会学者探讨了功能句法、多模态话语分析、语类、语境理论等话题。同时,学术活动的开展也衍生了栏目的主题,比如在“第一届中国系统功能语言学战略发展研讨会”期间,与会代表均从不同层面探讨了外国语言学理论的本土化研究,该议题促使栏目思考将来的稿件主题。在2012年第一期,“功能语言学”栏目组织了一组有关汉语句法研究的原创论文,非常具有前瞻性。类似的论文将为外国语言学理论的本土化适用研究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目前,学术研讨与栏目主题已成为“功能语言学”栏目建设的基石之一。

3. 欄目专题化,作者国际化

“功能语言学”栏目在“深入发展阶段”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求实创新之路。由于高校学报具有综合性特点,要想使其中的栏目特色鲜明、吸引学界的注意,非常不易。出于进一步提升栏目在学界影响力的目的,围绕“特色”这个关键词,“功能语言学”栏目多次与学界专家学者、相关专业期刊主编进行沟通和交流,最终提出走“栏目专题化、作者国际化”的路子。自2010年第三期以来,“功能语言学”栏目已成功推出了39期专题研究论文,共200多篇,作者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如,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艺术与社会科学学院的苏珊·霍德(Susan Hood)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带头人黄国文教授等。专题化和国际化已成为栏目建设的战略决策之一。

4. 借助人事支持,发挥科研优势

“功能语言学”栏目自规划之日起,就由学界专家但任栏目主编,负责栏目的策划、组稿、审稿等工作,此做法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栏目主编,现为栏目特邀主编,具有文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从事过博士后研究工作,原为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Journal of World Languages联合主编,Functional Linguistics副主编,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一级学科)理事,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学会理事,国际生态语言学学会系统功能语言学学界代表,中国生态语言学研究会会长, 英汉语篇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功能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多次赴国外访学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科研成果丰富,主持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荣获多个省部级奖励,在国内及国际功能语言学界具有广泛的影响。现栏目编辑具有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方向博士学位,北京科技大学功能语言学研究中心成员,中国生态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主任,多次参加国际及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主持和参与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多项科研课题,曾在国内优秀出版社负责一线学术编辑工作多年,业务出众,专业优秀,学术成果丰富,多次获得“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科学报优秀编辑奖”、“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科学报优秀论著奖”,并被评为“北京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优秀编辑”、“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科学报优秀主编”等。也正是凭借栏目主编和编辑的这种学术背景和专业背景,该栏目在较短时间内彰显了其在主题设置、作者区域建设、组稿等方面的优势。endprint

(五) 社会影响

“功能语言学”栏目自设置以来,所推出的学术论文在学界产生了较好的反响,得到了国内外功能语言学界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评价。中国知网等数据平台数据显示,栏目文章下载频率和他引情况良好,其中多数文章被多次他引。部分文章为高水平学术会议的宣读论文,部分文章系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研究成果。

自设置以来,该栏目受到了国内外功能语言学界专家学者的称赞。系统功能语言学创始人、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荣休教授Halliday先生,著名功能语言学家、英国加的夫大学荣休教授Fawcett先生,著名功能语言学家、香港城市大学Webster教授,国内著名功能语言学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胡壮麟先生,前国际功能语言学协会主席、中国功能语言学学会主席、中山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带头人、现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研”讲席教授、《中国外语》主编黄国文教授等,均对该栏目的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

目前,国内外许多从事语言学,尤其是功能语言学研究的高校鉴于“功能语言学”栏目的广泛影响而订购了所在学报,并把该栏目的相关文章作为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必读文献,有的甚至把该栏目发表的学术论文当做CSSCI等重要来源期刊论文来评价论文作者。

“功能语言学”栏目曾获得“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北京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名栏”等多项荣誉。栏目编辑多次获得“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科学报优秀编辑奖”,并被评为“北京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优秀编辑”。

总之,该栏目在创办国际一流学术刊物、推动学科交流和发展、为学术创新和学术争鸣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也为理工科院校办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做出了有益探索。

(六) 建设名栏的目标和措施

目前,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功能语言学”栏目获得了“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北京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名栏”等多项荣誉,并被北京科技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学报学报(社会科学版)》评为最具特色、最为优秀的一个栏目,成为学报重点建设的一个主要栏目。其建设目标和措施为:

1. 注重主题策划,使专题论文刊发常态化

对于一个以工为主的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版)来说,要办出特色,必须在栏目主题上做足文章。换言之,需要高度重视主题策划环节,发挥栏目主编和编辑的科研优势和专业优势,运用栏目主编和编辑在学界和业界的影响力,使栏目专题研究论文的刊發成为一种常态,使每一期的论文均系专题明确,创新突出的优秀文章。这种专题论文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方面原创性好,另一方面受关注度高。

2. 强调学科基础,使研究特色突显化

“功能语言学”栏目建设将一如既往地与本校及国内外外语学科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目前,本校已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功能语言学为其主要发展专业,因而该栏目有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撑。学报“功能语言学”栏目的建设将继续体现本校和国内外外语学科功能语言学研究的特色及优势,使之与学科发展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系统。

3. 重视学术研讨,使学术会议主办定期化

在前期基础上,“功能语言学”栏目将联合国内外外语学科,定期主办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力争实现栏目主题触发学术研讨、学术研讨衍生栏目主题的良好效果和良性循环,使栏目推出的文章均为学术前沿成果,最终使栏目及所在学报达到和实现繁荣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高度和目的。

4. 加强国际联系,使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

栏目正是基于栏目特邀主编和编辑(即话语基调)在学界的影响力,才拥有了丰富的学术资源,才得以持续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栏目将继续加强与国内、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和学术团体的联系,重视作者群体国际化建设,力争使栏目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引领力得以持续提升和不断发展。

四、 结 语

文章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功能语言学”栏目为例,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对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方法进行了论述。我们认为,学报特色栏目建设是学报发展的有效途径,栏目设置越靠近语篇,特色越明显;而特色栏目建设必须以学报所处情景语境为依据,充分体现学报拥有的对学报特色栏目建设有决定作用的地域文化、编辑、学术等语境资源。同时,文章揭示了特色栏目的特色是由大量学术语篇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积淀形成的,学术语篇的创新性越大,特色形成得就越快。那种急功近利、有名无实等做法是办不出特色栏目的。我们希望通过讨论,为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为特色栏目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对编辑学发展有所贡献。

〔参考文献〕

[1]乔家君.中国高校学报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对中国高校学报诞生110周年的总结与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6(6):128-136.

[2]Halliday, M. A. K. How do you mean? [A]. In Davies, M. and Ravelli, L. (eds.). Advances in Systemic Linguistics: Recent Theory and Practice [C]. London: Pinter, 1992: 20-35.

[3]Halliday, M. A. K. & Mattiessen, C.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Hodder Arnold, 2004.

[4]Halliday, M. A. K. Complementarities in Language [M].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2008.endprint

(責任编辑:何伟)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homogeneity is widespread in the universities journals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 columns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change the status. With the “Functional Linguistics Studies” of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makes a study on the necessity, feasibility and the method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 colum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SFL). We believe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ecial columns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journals. The closer the column is to the text, the more obvious the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 columns must be based on the context, such as culture, editor, academic resources etc. And the paper reveals that the special columns as subsystems are made up of numerous academic texts after a long time, and the more innovative the texts are, the quick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umns are to be formed.

Key words: functional linguistics;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 columns; realization; instantiation; system and instance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现
教师素质对教学质量提高的影响探讨
教师素质对教学质量提高的影响探讨
分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体现
高校学生工作开展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艺术设计在赣州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体现
情感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体现
艺术品位在生活中的体现
音响符号在舞台表演中作用的体现
论角色真实情感的塑造
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