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软基处理的沉降分析
2018-01-24梁建全
梁 建 全
1 工程概况
广东某高速公路13合同段为软基处理路段,软基处理长度约5 000 m。该路段地处榕江冲积平原,广泛分布有淤泥,淤泥层厚3 m~18 m。淤泥的物理力学性质很差,平均天然含水量91%,孔隙比2.51,属高压缩性、低强度和低渗透性超软弱粘土。在填土和道路荷载作用下,淤泥层会发生很大的沉降变形并将延续很长时间,对道路的正常使用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对道路范围的软土层进行处理。
本路段的软基处理设计主要采用袋装砂井排水固结堆载预压方法,砂井间距0.9 m~1.5 m,正三角形布置,要求打穿软土层进入下卧砂层或亚粘土层。堆填方式一般为等载预压,局部软土层厚的路段为超载预压。本路段于三月份基本完成袋装砂井施工,目前路基填土已填筑了2 m~3 m,部分路段已接近设计标高。
工后沉降是控制软土地区高速公路质量的重要指标。本路段淤泥层较厚,性质极差,路基的沉降和工后沉降都会较大,因此有必要提出,根据最新补勘的地质资料和现场实测结果,对本路段的软基工况条件进行细致的研究分析。
2 分析理论
2.1 工后沉降
永久荷载下,软基的总沉降为瞬时沉降Sd、固结沉降Sc和次固结沉降Sa之和:
S=Sd+Sc+Sα
(1)
在填筑及预压期间完成的沉降为:
S=Sd+St
(2)
其中,St为卸除预压填土荷载时,软基已完成的固结沉降(下称完成沉降)。由此,路基的工后沉降Sh为:
Sh=(Sc-St)+Sα
(3)
根据粘土的变形特性,当完成沉降St大于固结沉降Sc时,路基的工后沉降等于次固结沉降:Sh=Sa。
2.2 次固结沉降
软土的次固结沉降为:
(4)
其中,C为次固结系数;H0为软土层厚;e0为初始孔隙比;t0为主固结基本完成所需时间,约1年;t为道路设计使用寿命,取30年。
参照深圳软土的研究成果和其他研究成果,软土的次固结系数可根据压缩指数估算:
Cα=0.02Cc
(5)
2.3 几点说明
1)为简化起见,本报告的固结与沉降计算采用相关的一维理论。路基是平面应变课题,用一维理论分析二维的平面问题会有一定误差。这些误差主要表现在瞬时沉降和固结速率上。瞬时沉降是在填土加载的初期主要因剪切变形而产生,路堤的瞬时沉降要比一维的瞬时沉降大。因瞬时沉降不影响工后沉降,其误差不会影响工后沉降的分析结果。用一维固结理论计算得到的固结速率比路堤的慢些,得到的结果是偏于保守的。
2)进行沉降计算时,没有考虑地面荷载在软土层中的扩散作用。这样做的原因有:
a.路堤较宽,顶部有26 m、底部40 m~50 m,而淤泥层并不厚,大多在7 m~8 m,故在道路中心带范围内淤泥层的荷载扩散是不大的。
b.不考虑荷载扩散计算得到的沉降量偏大,即结果是偏于保守的。
3)已考虑因地面下沉增加填土所产生的荷载。
4)仅考虑淤泥和淤泥质土的沉降和固结计算,其他土层的固结沉降对路基的工后沉降影响不大,未做考虑。
5)参照汕芬高速软基实测结果,软土的固结沉降为理论计算值乘上系数1.1。
3 容许工后沉降与等载预压
根据规范要求,桥头路段的容许工后沉降为100 mm、箱涵路段为200 mm、一般路段为300 mm。等载对应的填土高度除了考虑路堤设计高度,还要考虑路面结构层与填土的容重之差。路面结构层和堆载填土的容重分别按24 kN/m3和18 kN/m3计,60 cm路面结构层对应的填土高度为80 cm。
4 工况条件与计算参数
4.1 计算参数
淤泥:e=2.37,r=15.0 kN/m3,Cc=0.89,基本处于正常固结状态,Cv=Ch=4×10-4cm2/s。
淤泥质土:e=1.32,r=17.0 kN/m3,Cc=0.50,Cv=Ch=7.5×10-4cm2/s。
亚粘土:e=1.254,r=16.6 kN/m3,av=0.819。
填土:r=18.0 kN/m3。
路面结构层:H=0.6 m,r=24.0 kN/m3。
地下水位:原地面标高下0 m~0.5 m。
淤泥层和淤泥质土层厚根据相应的钻孔资料确定。
淤泥次固结系数:参照深圳淤泥研究结果,取C=0.017。
4.2 工况条件
本合同段下卧软基可分为两种情况:
1)亚粘土层(0.5 m~2.5 m)+淤泥层(3 m~10 m)+亚粘土或砾砂层;2)亚粘土层(0.5 m~2.5 m)+淤泥层(3 m~10 m)+亚粘土或砾砂层+淤泥质粘土(2 m~7 m)。
采用袋装砂井处理上述软基,砂井成正三角形布置,砂井间距0.9 m~1.4 m。砂井均要求打穿淤泥层或淤泥质土层。工作砂垫层0.5 m,打设砂井后再铺填0.8 m渗透性良好的砂性土。路基土设计填筑高度3.7 m~7.4 m。根据填土厚度和软土厚度,设置有1层~3层土工格栅。
路基土填筑时间3个月~5个月,当量时间以45 d计。满载预压时间8个月~12个月。
5 分析结果
典型路段的工后沉降分析结果汇总于表1,榕江北河大桥南桥台路段的工后沉降达21.2 cm,超出规范10 cm的要求,其他桥头路段基本满足规范要求。其他路段则有K3+750~K4+100和K7+120~K7+446两段的工后沉降较大,分别为26.5 cm和38.4 cm,超出20 cm的规范要求。
表1 典型路段软基工后沉降分析结果汇总表
对照不同砂井间距的分析结果可知,砂井间距对软基的固结沉降速率影响很大。对于1.4 m的砂井间距,经200多天预压后的固结度也只有82.7%,而0.9 m间距的路段在填筑结束时的固结度已有60%,预压结束时则达98%以上。采用0.9 m~1.0 m间距的路段,工后沉降可满足相关的设计要求。
对工后沉降不满足规范要求的三个路段K3+750~K4+100,K7+060~K7+120和K7+120~K7+446,若增加适当预压土,其工后沉降也可满足相关要求,见表2。对路段K7+120~K7+446,如果满载预压时间可延长至11个月,则只需超填1 m预压土即可。
表2 超载分析结果表
6 建议预压方案
6.1 控制工后沉降的方法
在相关工况条件下,固结沉降Sc和次固结沉降Sa为常数。式(3)表明,要减少路基的工后沉降,需要设法提高在施工预压期间发生的沉降St。提高St可通过调整袋装砂井间距、增加预压土高度和延长预压土作用时间来实现。对于本路段,砂井已施工,工期也已确定,唯一可以改变的是预压土高度。因此,只能通过增加预压荷载来减少工后沉降。
6.2 建议预压方案
根据上面预压荷载确定原则及沉降分析结果,需要比原设计增加超载量的主要有三段:K3+750~K4+092,K7+060~K7+120,K7+120~K7+446,增加填土高度分别为0.5 m,0.7 m和1.0 m。有几个桥台段也建议增加0.5 m。
部分路段如K7+120~K7+446,增加超载后可能会有稳定问题,需要采用增设土工格栅等加强稳定措施,以保证路堤的施工稳定安全。
7 结语
工程实践证明,排水体堆载预压处理软弱地基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和推广,特别是在近十年来,它被广泛应用,并且它也是在众多的软基处理方法中,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本文通过结合地区项目对该处理方案进行分析,为今后软基处理分析提供借鉴。
[1] JGJ 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
[2] 叶书麟.地基处理工程实例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3] 曾国熙.地基处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